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发布通报,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5款移动应用因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公开点名。此次通报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开展的“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要求,对问题APP进行集中曝光,并要求相关开发者限期整改。
违规行为曝光:隐私政策形同虚设,用户知情权被漠视
通报显示,被点名的APP存在七大类典型问题:
隐私政策告知缺失:部分APP在首次运行时未通过弹窗等显著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甚至以默认勾选同意的方式诱导用户授权。例如,《雷石KTV》《Faceu激萌》《T3出行》等应用因未明确告知用户信息处理者名称、联系方式、保存期限等关键信息被通报。
第三方代码透明度不足:超四成APP隐私政策未逐一列出嵌入的第三方SDK、插件收集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及范围。例如,《爱奇艺》《红板报》等应用因未明确第三方合作方的信息处理规则而违规。
信息共享缺乏单独同意:部分APP向第三方提供用户数据时,未告知接收方信息并取得用户单独同意。例如,《淘小说》《免费淘小说》等应用因违规共享用户阅读记录、设备信息被点名。强制授权与静默收集:包括《云掌财经》《乡助》在内的多款APP在未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开启摄像头、麦克风等敏感权限,或静默收集位置、通讯录等数据。
用户权利保障机制缺失:近三成APP未提供有效的个人信息更正、删除及账号注销功能,或响应超时。例如,《599比分》《智石室内定位SDK》等应用因拖延处理用户注销请求被通报。
投诉处理机制形同虚设:《雷石KTV》《爱奇艺》等应用因未建立便捷的投诉渠道,或超期未处理用户举报而违规。
撤回同意权利受限:部分APP未提供撤回授权的入口,或设置复杂流程阻碍用户操作。例如,《波点音乐》《宜优选》等应用因此类问题被列入名单。
行业乱象:头部平台与小众应用齐“踩雷”
此次通报的APP覆盖工具、社交、出行、金融等多个领域,涉及知名平台与小众应用。其中,《爱奇艺》因预装第三方违规SDK被点名,而《雷石KTV》《Faceu激萌》等应用因隐私政策不透明、强制授权等问题多次上榜。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应用来自手机厂商预装渠道,凸显产业链各环节的合规漏洞。
监管高压持续:复测下架与刑事追责双管齐下
通报明确要求相关开发者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逾期未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将面临下架、罚款甚至刑事追责。此前,2025年4月已有一批67款违规APP因复测仍不达标被下架,显示出监管部门“零容忍”态度。公安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7000余起,斩断多个非法交易链条。
用户如何自保?专家建议“三查一留”
面对APP违规乱象,专家提醒用户:
查来源:优先从官方应用商店下载APP,避免通过非正规渠道安装;
查权限:安装时仔细阅读权限申请列表,拒绝非必要授权;
查政策:主动查看隐私政策,警惕模糊表述或默认勾选;
留证据:如遇信息泄露或违规收集,及时截图留存并向网信部门举报。
此次通报再次为行业敲响警钟。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深入实施,监管部门将持续强化技术检测与执法力度,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用户亦需提升隐私保护意识,共同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环境。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