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假面女郎到“便利店美妆”,韩国美妆市场的内卷,要变天了?

《假面女郎》里有个情节我一直记着,女主角金貌美入狱后,没想着减刑,反倒为修复整容脸动了越狱的念头,说实话,最初我觉得这剧情太夸张,直到翻了韩国容貌产业的资料才发现,这荒诞背后藏着真实的社会执念。

这种执念早有轨迹,1961年韩国第一家整形医院成立,1973年整形外科成独立科目,到2023年,仅首尔就有1544家整容医院,狎鸥亭甚至成了旅游标签。

本来我以为只是个人爱美,后来才发现是集体困境,2018年前,韩国职场默认女性不能戴眼镜,主播任铉珠因戴假睫毛眼干到用整瓶人工泪液,戴眼镜主持却遭投诉,可更多女性向她道谢。

她那句“想少化妆却敌不过工作现实”,哪是个人选择,分明是社会给女性套的“容貌枷锁”。

婚恋市场更把焦虑放大,近年韩国流行“外貌审查”相亲,报名要填资料、附全身照,过了审核才能参加,费用合2000到3500元人民币。

2025年3月至今收了5.7万份申请,通过率却低得可怜,老实讲,这种把外貌当入场券的方式,不过是在告诉大家“长得不好连社交资格都没”,对普通人太不公平。

焦虑催生出庞大的容貌产业,2024年赴韩医美外国患者近120万人次,中国和日本患者占六成。

美妆出口更猛,2024年出口93.5亿美元,2025年前四月就达36亿美元,成了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出口国。

韩妆能火,核心是“便宜好用”。2022到2023年,中日港台地区搜韩妆,大多单品在30到150元,Olive Young黑五榜单里,面膜51元、防晒霜三支装131元,很显然,性价比是它的关键筹码。

提韩妆绕不开Olive Young,1999年它把日本药妆店概念引入韩国,靠扶持本土品牌、做体验式消费,如今有1339家店,2024年销售额245亿左右人民币,和爱茉莉、LG并称“三巨头”。

本来我以为它只是门店多,后来才知它是本土品牌的“跳板”,能进它的货架,基本等于在美妆圈站稳脚,品牌哪怕利润低也愿意配合。

本土品牌强势,国际品牌却节节败退,2024年5月丝芙兰退出韩国,五年才开5家店,之后馥蕾诗、植村秀等撤市,2025年初美宝莲也退出了。

搞不清是国际品牌没摸透喜好,还是本土品牌太能打,总之韩国美妆市场的“排他性”很明显。

2025年韩国物价涨、GDP预期降,老百姓消费更谨慎,便利店平价美妆意外火了,GS25和品牌合作的彩妆15元左右,7-Eleven推的防晒棒、安瓶15到21元,CU便利店美妆扩到250种。

它们能火,是踩中了“应急需求”,韩国夜生活丰富但美妆外卖弱,便利店成了补妆首选,无奈之下,便利店核心是卖食品,美妆只能挤角落,想拼过Olive Young还差得远。

这缺口对国货算不算机会?之前国货进韩国很难,Olive Young要求严,线上平台要在韩注册公司,成本太高。

现在国货常找KPOP艺人代言,比如INTO YOU找宋雨琦、崔秀彬,确实便宜,可在我看来,这并非明智之举,热度难转化成复购,没有线下支撑都是空谈。

其实国货有“撒手锏”,比如假睫毛,韩国市场假睫毛单盒50到100元,国内电商10副装才5.9元,拼团甚至不到1元。

有博主带国产假睫毛去韩国化妆室,化妆师都惊讶价格;小红书上,韩国化妆师求购攻略也多了,如此看来,国货不用硬拼全品类,专注假睫毛这类优势细分品就行。

更可行的是“抱团”,参考Olive Young和便利店模式,搞个“国货美妆集合店”,专卖优势品类,2025年前四月,中国美妆对韩出口涨12%,假睫毛、美甲产品占六成,说明这些品类已被接受。

说到底,韩国容貌产业霸权是焦虑、工业化和渠道垄断堆出来的,可现在消费疲软让它有了缺口。

国货不用跟着韩妆节奏走,找对细分优势、做好本地化,才是靠谱的路。毫无疑问,消费者认的终究是“好用划算”,跟焦虑、名气都没关系,这一点,在哪国市场都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6

标签:时尚   假面   女郎   市场   韩国美   韩国   国货   品牌   容貌   焦虑   品类   本土   化妆师   日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