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周三上午,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一枚SpaceX猎鹰9号火箭腾空而起,把NASA的星际测绘和加速探测器IMAP、卡拉瑟斯地冕天文台,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太空天气跟踪拉格朗日1号三颗卫星一起送入太空。
此次发射不是普通的例行任务,而是人类向那个包裹太阳系的神秘"气泡"发起的一次全面探测。
这个气泡叫日光层,它就像一道看不见的防护罩,把地球和其他行星保护在里面,几十年来科学家都想搞清楚它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日光层是太阳系的"安全屋" 日光层这玩意儿其实就是太阳风吹出来的一个巨大泡泡。
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向外喷射带电粒子,这些粒子形成的太阳风像一个持续膨胀的气球,把整个太阳系都包了进去。
这个"气球"有多大呢?它的边界比冥王星轨道还要远三倍,换句话说,从地球飞到冥王星已经够远了,日光层的边界还要再往外飞两倍多的距离。
日光层最重要的作用是挡住银河系里那些要命的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是高能粒子,能量极高,如果直接打到地球表面,生命根本扛不住。
有了日光层这道屏障,大部分宇宙射线都被拦在外面。科学家甚至推测,火星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荒凉样子,很可能就是因为它没能保住自己的磁场和大气层,失去了对宇宙射线的防护。
从理论猜想到太空实证 日光层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50年代,当时科学家在研究太阳风和宇宙射线时提出了这个想法,但那会儿都是纸面推测。
1962年水手2号探测器测到了太阳风的存在,这才证实太阳确实在往外"吹风"。 真正让人类看清日光层边界的是旅行者号探测器。
2012年旅行者1号第一次穿越日光层边界进入星际空间,2018年旅行者2号紧随其后,这两艘探测器成了人类历史上仅有的越过这条宇宙边界的使者。
它们传回的数据让科学家发现,日光层的外形不是圆的,而是像彗星一样拖着长尾巴, 2008年发射的星际边界探测器IBEX继续绘制日光层地图,但现有数据还有很多空白。
日光层怎么形成的,边界为什么是那个形状,它又是怎么随着太阳活动变化的,这些问题到现在都没完全弄明白。
IMAP任务带来的技术突破 IMAP这次任务最大的本事是搭载了十台先进仪器,成像分辨率比之前的设备提高了30倍。
它会飞到距离地球160万公里的轨道上,这个位置很特殊,既能实时观测太阳风的变化,又能接收到从97亿到145亿公里外日光层边界飘来的粒子信息。
IMAP用的核心技术是追踪一种叫高能中性原子的粒子。这种粒子是高能离子和普通原子撞出来的,因为不带电,所以不受磁场影响,沿着直线飞行。
IMAP通过追踪这些粒子的轨迹,就能反推出它们从哪儿来的,从而画出日光层边界的详细结构图。
普林斯顿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戴维·麦科马斯是IMAP项目的首席研究员,他说这项技术能帮科学家制作出日光层变化的动态影像,不仅能看清它现在的样子,还能了解它是怎么随时间演变的。
更重要的是,类似日光层的结构在其他恒星周围也存在,IMAP的发现可能适用于整个宇宙。 太空天气预警系统的升级 除了IMAP,这次一起发射的还有两个重要任务。
NASA的卡拉瑟斯地冕天文台专门观测地球最外层大气,外逸层,这是地球和太空的交界处,也是太空天气影响地球的第一站。
这个天文台用紫外线成像技术捕捉外逸层发出的微弱光线,帮助科学家理解太空天气是怎么一层层渗透到地球大气的。
最实用的是NOAA的SWFO-L1卫星,它就是太阳风暴的"哨兵"。
这颗卫星上装着一台紧凑型日冕望远镜,能持续盯着太阳活动,实时测量太阳风的参数。
现在正在服役的太空天气监测系统传输数据要8个小时,而SWFO-L1只需要30分钟就能把太阳风暴的图像送到地面预报中心。
这30分钟的提前量在关键时刻能救命,卫星可以提前调整姿态避开粒子轰击,电网可以提前做好防护准备,航空公司可以改变航线保护乘客。
今年5月15日凌晨,太阳活动区13664爆发了一次X8.7级的大耀斑。5月10日到11日,地球还经历了一场持续9小时的超大地磁暴。
这种级别的太空天气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巨大。强烈的太阳风暴会干扰通信网络,让GPS导航失灵,甚至可能击穿电网造成大规模停电。
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也面临辐射威胁,NASA正在筹备的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更离不开精确的太空天气预报。
构建完整的太阳-地球观测网 这三个任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观测链条:SWFO-L1在源头监测太阳活动,IMAP在日光层边界测量粒子变化,卡拉瑟斯天文台在地球大气层外观测影响效果。
太阳活动有大约11年的周期,专家预测2025年太阳活动将达到高峰。
活跃期的太阳会频繁爆发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的影响比平静期大得多。
NASA太阳物理学部主任乔·韦斯特莱克说,这些任务将为太空天气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洞察力。
地球上每个人,以及几乎所有参与太空探索的系统,都会受到太空天气的影响。
卫星、通信、电网、航空,这些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都依赖于对太空天气的准确预报。
IMAP预计需要三个月才能到达工作轨道,之后会开始为期两年的主要观测任务。它收集的数据不仅能填补现有日光层地图的空白,更可能改写人类对这个宇宙防护罩的基本认识。
从1950年代的理论猜想,到旅行者号穿越边界,再到现在IMAP任务的全面探测,人类对日光层的认识一步步深入。
这道看不见的屏障保护了地球几十亿年,让生命得以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繁衍。
随着太阳活动进入高峰期,准确预报太空天气变得越来越重要。
30分钟预警时间虽然不长,但足以让我们做好准备,这就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