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刚“嫁人”,汉堡王就“倒插门”,以后喝咖啡吃汉堡更划算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哈喽,大家好,小锐今天聊个和咱们钱包、日常吃喝都息息相关的事儿。

星巴克、汉堡王这俩火了十几年的洋品牌,两周内扎堆“投靠”中国老板了!11月4日星巴克把中国业务60%的股权卖给了博裕投资,才过6天,11月10日汉堡王就把83%的股权交给了CPE源峰。

这波密集操作看得人眼花缭乱,以后咱们喝星巴克、吃汉堡会不会更便宜,县城里能不能轻松买到,洋品牌为啥突然愿意交出控制权?

洋品牌集体“嫁中资”

这俩洋品牌的交易细节看着复杂,其实翻译过来就俩字:利好!先看星巴克,和博裕投资成立合资企业后,博裕手握60%股权,成了绝对主导,星巴克只保留40%股权和品牌授权。

然而汉堡王更彻底,CPE源峰掏出3.5亿美元,拿下83%股权,还拿到了为期20年的中国独家开发权,原母公司RBI只留17%股权。

最让咱们消费者开心的是扩张计划,博裕要把星巴克中国门店从现在的8011家,一口气扩到2万家,相当于未来几年里,平均每天都有新店开张,CPE源峰也不含糊,要把汉堡王从目前的1250家,做到2035年的4000家以上,翻了三倍还多。

以前只有一二线城市能见到的星巴克,以后县城街头可能随处可见,汉堡王也不会再是大城市的专属,小镇青年出门就能解馋,这不是单纯的资本运作,而是直接瞄准了咱们的消费需求。

以前喝星巴克总觉得带着点“小资溢价”,吃汉堡王也不算便宜,现在中国老板接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怎么让更多人消费得起、愿意消费,这波“换老板”从一开始就透着满满的实惠信号。

拆解“划算”

可能有人会问,换了中国老板真能更划算,答案就藏在已经落地的动作和明确的规划里,先看价格,星巴克2025年6月搞了入华25年来首次官方降价,星冰乐、冰摇茶这些非咖啡产品,大杯平均降了5块钱,最低23块就能买到一杯冰摇茶。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财报数据能作证:2025财年星巴克中国客单价降了5%,但订单量反而涨了4%,第四季度同店销售额还增长了2%,说明降价确实让更多人愿意买单。

汉堡王更直接,2024年就推出了“周周9.9元招牌汉堡”活动,连续四周每周一款爆款降价,当时首席营销官都坦言,这个价格几乎不赚钱,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尝试。

现在CPE源峰接手,既然能把蜜雪冰城这种平价餐饮做起来,大概率会延续这种亲民定价策略,以后9.9元吃汉堡可能会成为常态,再看门店覆盖,截至2025财年末,星巴克已经进入了1091个县级市场,《2025中国战略愿景》里明确说了,目标不只是300多个地级市,还要拿下近3000个县域市场。

要知道,中国县域人口基数庞大,以前很多县城居民想喝杯星巴克,得特意跑到市区,以后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汉堡王目前1250家门店大多集中在大城市,未来扩到4000家,必然会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和县域,解决“想尝尝却没门店”的痛点。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消费的核心需求就是两点:一是花得少,二是买得方便,现在星巴克和汉堡王既降价又多开店,正好戳中了这两个痛点,以后喝咖啡吃汉堡,不用再为品牌溢价买单,也不用为了门店太远跑腿,实惠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

中资接盘不是“慈善”

可能有人好奇,中国资本为啥愿意花大价钱接手这俩洋品牌?其实不是单纯的“接盘”,而是看中了中国市场的潜力,这些投资方懂中国消费者的心思。

先看这两家投资方的背景,CPE源峰和博裕投资都不是外行,2020年12月,CPE源峰就和高瓴、美团龙珠一起投资了蜜雪冰城,用4.67亿元拿下约2%的股权,见证了平价餐饮如何快速占领下沉市场。

博裕投资更是以4000万美元成为蜜雪冰城的基石投资者,对“平价加高性价比”的餐饮逻辑了如指掌,他们知道中国消费者现在不吃“洋品牌光环”那一套,更看重性价比、口味适配和消费体验。

再看看洋品牌自己的困境,这也是他们愿意交权的核心原因,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曾经是杀手锏,大家觉得花几十块钱买的不只是咖啡,还有舒适的环境,但现在瑞幸用三分之一的价格主打高性价比,还搞出了酱香拿铁这种爆品,硬生生抢走了大量客源,“第三空间”再也撑不起高溢价了。

汉堡王的问题更突出,进入中国比肯德基、麦当劳晚了近二十年,2024年门店不仅没增,还净减少了100家,单店销售额只有40万美元,远不如法国的380万美元和韩国的120万美元,在母公司财报里就是“拖后腿”的存在。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洋品牌找中国资本帮忙,十年前麦当劳就引入中信资本,门店从2000家涨到8000家,还改了个接地气的名字“金拱门”,肯德基母公司百胜中国借力春华资本,也实现了万店扩张,这些成功案例证明,中国资本加本土运营团队,能让洋品牌更快适应中国市场。

这次汉堡王在2025年2月就从原运营商手里收回股权,组建了以中国本土高管为主的团队,就是想提前适配本土市场,现在交给CPE源峰,更是把决策权彻底交给了懂行的人。

不止便宜还要合胃


如果觉得换老板只是降价、多开店,那可就想浅了,对洋品牌来说,想要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光便宜方便还不够,还得合中国人的胃、懂中国人的情绪,这才是中资接盘后的核心发力点,咱们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很挑剔,洋品牌想存活,必须入乡随俗。

早年间肯德基推出老北京鸡肉卷,用黄瓜、葱丝和甜面酱搭配,模仿北京烤鸭的吃法,一下就火了,麦当劳也针对性推出无油煎制的板烧鸡腿堡,打消了大家对“油炸食品不健康”的顾虑。

现在RBI管理层已经明确说了,汉堡王中国会针对中国消费者口味设计定制化新品,以后说不定能吃到麻辣味、酱香口味的汉堡,比单纯的西式汉堡更对胃口,除了口味,情绪价值也越来越重要。

2023年瑞幸的酱香拿铁爆火,就是抓住了大家的心理:平时喝9.9元咖啡的普通人,能通过一杯咖啡尝到飞天茅台的味道,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星巴克也在调整,2025年7月在九寨沟、张掖、敦煌这些旅游景区开起了门店,让游客在陌生环境里能找到熟悉的消费场景,这种情绪共鸣比单纯卖咖啡更管用。

中国资本懂得“融入”比“下沉”更重要,以前很多洋品牌把三四线城市当成“下沉市场”,带着“我比你高级”的心态,结果根本水土不服,现在不同了,CPE源峰和博裕投资知道,县域市场的消费者不是不愿意消费,而是不想为品牌溢价买单,想要的是平价、实用、合心意的产品。

星巴克未来要覆盖近3000个县域市场,必然会调整产品和定价策略,汉堡王也会在三四线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真正扎根本土的运营,比单纯开几家店更有意义,说到底,星巴克和汉堡王“投靠”中国资本,不是洋品牌不行了,而是中国市场变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更明确了。

以后咱们喝咖啡吃汉堡,既能享受到洋品牌的品质,又能得到本土化的实惠和适配,不用再为不实用的“光环”买单,也不用忍受不合口味的尴尬,这波洋品牌“本土化”转型,最终受益的还是咱们普通消费者,以后吃喝选择更多、更划算、更合心意,这样的改变,咱们当然乐见其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美食   咖啡   中国   洋品牌   股权   资本   口味   溢价   中国市场   中国消费者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