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寻味蔡甸慢生活 年青人回乡改老屋开村咖走红

11月13日,冬日的暖阳洒在蔡甸区玉贤街道农力村,一座由夯土建成、有60年历史老房改造的咖啡馆“木也・禾风集”小院前停满了车辆,现磨咖啡的香气弥漫周边,手工窑烤面包刚出炉便被客人一扫而空。试营业不到一月,这个远离城区的村咖就以日均200杯的销量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为“武汉版有风小院”。

由60年历史夯土老房改造的咖啡馆。

“这杯‘鸿运当头’拉花精致,名字也喜庆!”专程从光谷驱车1小时前来的刘女士手持咖啡,忍不住拍照分享。长期在都市格子间工作,她格外享收此地的松弛感,“坐在夯土老房里,窗外便是山林绿意,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这种诗意栖居的体验,在城市咖啡馆里是找不到的,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店员正在为顾客冲咖啡。

这家网红村咖的诞生,源于店主徐磊的乡愁。作为土生土长的蔡甸人,90年出生的他曾游历川西,做过7年背包客,在雪山脚下经营了7年民宿。“走过那么多地方,最牵挂的还是家乡。”徐磊说,随着年龄增长,他越来越渴望回到父母身边,便萌生了回乡开咖啡店的念头。

选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我们考察过不少地方,但总不尽如人意。”徐磊回忆,今年6月,他偶然来到玉贤街道农力村,在这个坐落于九真山脚、毗邻龙霓山绿道的小村,瞬间被秀美的自然环境和这栋充满岁月痕迹的老房子所吸引。“这里有质朴的原生态,又有时光沉淀的独特气场。”在街道的协助下,他迅速谈定房租,次日便启动装修。

“木也・禾风集”被网友称为“武汉版有风小院”。

徐磊完整保留了石砖青瓦、斑驳土墙、榫卯房梁,巧妙融入钢结构进行加固。同时将川西民居的穿斗结构与本地夯土老房相结合,把自己多年打理民宿的经验融入设计,雕花门窗成为天然取景框,旧衣柜变身书架,老式木椅和竹桌合理布置,从村民手中淘来的老物件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空间布局也颇具匠心:榻榻米座席适合两人对谈,6人长桌满足团队聚会需求,围炉而坐的沙发区则成为朋友畅聊的首选。“村咖设计要符合年轻人的喜好,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徐磊介绍,许多手作装饰也出自他之手。

“实景比网上图片更有韵味,这样有特色的乡村咖啡馆确实难得。”刘女士一边给闺蜜拍照,一边兴奋地说。让她更惊喜的是店外专设的“停狗位”,“没想到这里还是宠物友好咖啡馆,下次一定带着狗狗来。”

武昌的张先生和骑友们在龙霓山绿道骑行途中,因为浓郁的咖啡香气留住脚步。“咖啡好看又好喝,窑烤面包也很香,是骑行途中很好的休憩点。”他说,这次骑行因为偶遇这家咖啡馆,多了意外的惊喜。

骑行爱好者来店打卡。

“木也・禾风集”不仅为乡村带来了咖啡、烘焙等新业态,还成为青年回乡就业创业的“孵化器”。其5人运营团队中有4人为本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能学到咖啡制作和运营知识,大家都觉得很有奔头。”一位年轻店员告诉记者。

店内不仅提供咖啡,还有烘焙面包。

“以前年轻人是到城里品咖啡,现在是到乡村找咖啡。”徐磊表示,他希望以这家乡村咖啡馆为纽带,构建一个温暖、有归属感的青年社群,为更多返乡创业青年提供交流合作平台,持续增强乡村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

目前,“木也・禾风集”小院仍在扩建。未来,这里将打造亲子互动专区与团建专属空间,并计划引入林间轻露营、手冲咖啡工坊、陶艺植物拓印等乡村手作多元业态,为乡村“青春经济”注入长久活力。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美食   年青人   回乡   咖啡   夯土   咖啡馆   乡村   小院   年历   武汉   街道   青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