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前,南京百姓为何不逃?原因很简单

看了《南京照相馆》,除了泪目,还有思考。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在淞沪会战中获胜,分三路进军南京,欲图占领南京,逼迫国民政府投降。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破南京城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告破,根据松井石根制定《攻占南京城要领》,日军在城内要施行“三光政策”,持续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爆发,30多万中国军民被日军残忍屠戮殆尽。

有一个疑问:南京百姓为何不逃跑?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南京普通百姓没钱。

淞沪会战后,南京城有57万居民,在南京大屠杀中北屠杀的有30多万,换言之,有接近一半的人早就跑了。

1937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迁至重庆

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是普通百姓。

南京当时上流社会的人,早就跟随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大后方。

除了没钱,还有很多原因。走进历史,一起看看当时南京百姓为何不事先逃跑。

经济困难

日本侵略军在攻破南京城前,有经济实力的人早就随国民政府转移到重庆,或者转移到西南大后方。

说好听了是转移,其实就是跑路,要跑路,路费盘缠不可少。

1937年,血色冬天的南京城

根据相关资料,当时南京普通百姓收入很低,要想逃到西南大后方或者其他地方,路费就是一大笔开销。

南京城的一个黄包车车夫一个月的收入是8银元,商贩收入5银元左右,就算政府职员,也只有十几块银元收入。

除了日常开销,能省下来的不多,出逃的路费要几十块上百块。

刚开始路费车票船票在40银元,后涨到200银元,再后来直接涨到1000银元。对于月收入几块钱的百姓来说,这路费就是天文数字,干脆就不走了。

南京国民政府迁至重庆报道

更重要的是,一家人要逃走,花费的路费更多,仅仅那一点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就算卖家产,那也是不够的。

既然没钱逃走,或者说在逃跑的路上也不一定能活下去,那还不如留在城里,或许有可能活下去。

有了这种侥幸心理,很多没钱的百姓干脆就留在城里,当城破之时,把活的希望寄托在“安全区”。

南京百姓出逃队伍

所以,面临绝境之时,求生是本能反应,但是没有钱,这种本能反应会变成一种奢望、祈求。

国民政府决策失误

淞沪会战后,国民政府失败,但还是留下15万军队与南京城共存亡。

作为总指挥的唐生智,在守城决策中有严重失误,导致城没守住,人没保护住,反而把老百姓困在城里,遭到日军屠杀。

唐生智

有哪些严重的决策失误呢?

第一,毁掉南京的退路。烧毁船只等交通工具,堵掉出逃之路来表示与南京共存亡,其实是防止士兵逃跑罢了,反而堵住了最后出逃的希望。

第二,1937年12月12日,日本攻破南京城前,唐生智并没有管理好军队和维持好城内秩序,反而先乱起来。

有士兵脱掉军装混入百姓,以为日军不会对百姓下手;很多军队指挥官自乱阵脚,选择自保;导致城内乱成一锅粥,城门又被堵上,无法出逃。

日军占领南京

这样一来,南京城内的军民已经麻木,没有反抗力,成了待宰的羔羊。

路被堵死

淞沪会战后,南京城成了一座孤城,四条路基本被堵死,加上人多,经济条件差,想走也又不了。

第一条路是京沪铁路。早就在淞沪会战中被日军炸毁,虽有修筑,但是日军天天轰炸,直至瘫痪。

南京保卫战示意图

第二条路长江水路。这条路也被日军控制,派军舰巡查,加上路费贵,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机会。

第三条路是公路。公路被堵死,因为南京城里先逃跑的达官贵人、老板等,早就开着车在逃亡的路上,路早就被堵死。

第四条北面的浦口。船只被毁,下令军队优先使用,百姓根本没有机会,只能“忘江兴叹”。

四条路都被堵死,怎么逃?根本没法逃,加上没钱没工具,更逃不了。

南京最后防线和关键防守点示意图

有人会说,提前早晚靠双脚也能逃走,为何不提前拖家带口逃走呢?

说到这个,还是国民政府惹出来的祸。七七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就有这种危机感,但是并没有做到“全民通知”,只有部分人知道,到11月份,淞沪会战溃败之时,已经来不及了。

执念和幻想作祟

南京百姓中,有大部分人是没有危机意识的,或者说因为心中的那种执念,导致不想离开南京城。

为什么呢?祖祖辈辈都过来了,现在要我离开南京城,有点不太现实,或者说不想离开。

日本军队进入南京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有些人世代居住南京,认为当年太平天国打进来,清王朝又灭太平天国,祖辈都没有走,现在也不用走。

另外,上海城市被攻破,也没听说百姓被屠杀,南京是首都,日本人更要顾及国际舆论等等,有这些有的没的舆论信息,让很多人抱有幻想,干脆不走了。

南京安全区

还有一个原因,西方国家在南京设立“安全区”,收留中国难民,很多百姓认为迫不得已可以到这里避难。

但是没想到的是,日军会以各种理由进入“安全区”屠杀中国民众,还有“安全区”也收容不了这么多人……

中国人对家乡的执念、片面信息的整理分析、“安全期”的希望等诸多因素,让百姓不选择出逃。

结论

南京大屠杀前,南京百姓为何不跑?根本原因就是没钱。有条件的,早就提前到重庆等大后方避难了。

除了没钱,还有很多重要原因。唐生智没有指挥好的情况下,南京城先乱起来,军民不团结,后路全部被堵死,加上对各方面信息的误判和对“安全区”的希望,导致更多人没有选择离开,城破之时,成了日军待宰的羔羊。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我们今天在谴责、在铭记日军犯下的罪行时,也在反思南京30多万百姓军民为何不反抗?当一个民族麻木的时候,需要一个人、一支队伍、一种思想来幻影民众,组织民众团结起来反抗,还好后来我们民族有了。

前事之师后事不忘。每年都要提及、纪念南京大屠杀,我们就要永远记住,这不能不能忘,这要时刻警惕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勿重蹈覆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历史   南京   原因   百姓   日军   国民政府   银元   安全区   路费   重庆   军民   大后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