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这座“芯”园区,递出一张生态圈“邀请函”

9月5日,无锡新港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产业园举办了一场围绕无锡半导体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生态圈活动。

乍一看,和无锡同期举办的大大小小的集成电路活动相比,这场在新港产业园3号楼路演厅里的生态圈活动,很难说是一场盛会——没有酒店会议厅里的炫目灯光,没有占据整面墙的LED巨幕,只有几十张椅子和一个简约的演讲台。

然而,当会议真正开始,我们发现——

它低调却不简单。


01.

一个圈

最值得关注的有两点。

首先,它聚焦的是当前集成电路产业最大的痛点——

设备、关键零部件。

本次来参会的企业除了华虹半导体这样的大佬级晶圆厂,还有园区内诸多聚焦半导体装备及关键零部件领域的优秀企业,如尚鼎芯源、氟芯半导体等。

可能很多读者朋友不大熟悉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材料,简单地说,集成电路产业链是一条超长的“工程链”,制造和封测涉及十多个细分环节,这些工艺需要很多设备进行配合,最终才能生产出合格的芯片。

制造高端芯片,更是需要先进制程相关的半导体制造设备,而关键零部件则影响到装备性能和一致性,一旦出问题就会影响芯片产品的良率。

近几年,国内集成电路制造能力在不断追赶,但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博弈中,高端芯片制造设备依旧被国际巨头垄断,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核心瓶颈。

尤其和先进制程相关的,国产化率目前仍然很低。生态圈活动上,企业家们也纷纷道出了时局的艰难:

纳米级晶圆检测设备,目前国产化率仅有4%左右,28nm以下结点基于设计和高速检测设计缺陷,国内仍空白”;

RPS(远程等离子源)由于其直接参与反应腔体的特殊性,门槛极高,主要被美商MKS占据了80%的全球市场份额”;

半导体超声波流量计,几乎90%是用的日本进口,一旦国外实施技术封锁,相关设备的维修保障也是大问题”……

可见,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国产替代已是“箭在弦上”。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关注到了生态圈活动的第二大亮点——

需求牵引,高效对接。

这次参与路演的企业几乎都是园区孵化的,对于这些致力于填补国内空白的新兴团队而言,他们既要有自己的“敲门砖”,也要有合适的“引路人”。

对华虹这样的晶圆厂而言,有一个平台能为自己筛选出高质量高匹配度的供应商企业,无疑可以节省大量沟通成本和经济成本。

因此,这场生态圈活动目的很明确——牵线搭桥,把国内有名的晶圆厂、整机厂请到园区里,和优秀的关键设备跟零部件企业见见面、聊一聊,帮助他们解决迫在眉睫的国产化替代需求。

活动休息间隙,我注意到,企业家们都三五成群,聊得热火朝天。名片一来一回,交织成一座通往国产化替代的桥梁。

接下来,这里还将会常态化举办类似的生态圈活动。正如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胡义东所说,在展会之外,生态圈活动真正将供需双方聚到了一起,提供了深入交流互动的平台。


02.

一座基地

作为一个年轻的新园区,无锡新港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产业园打造这样一系列生态圈活动的底气从何而来?

这就不得不提到园区背后的一家公司——

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基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成电路公司”)

在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史上,这家集成电路公司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他们既是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生态的一部分,更是千禧年之后无锡集成电路产业飞速发展的见证者。

上世纪80年代初,无锡被确定为国家微电子工业南方基地,被誉为中国集成电路的“黄埔军校”。依托响彻业界的国家“908”工程,无锡开始把集成电路作为推动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的重要抓手。

2001年,经科技部批准,无锡获批全国7大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一年后,集成电路公司便应运而生,作为无锡高新区属的一家全国资企业,肩负起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无锡)产业化基地(简称“WXICC”)的建设和运营工作。

此后集成电路公司便步步为营,开启了他们的进击之路:

他们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核高基02专项,以及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多个示范平台建设项目;

2018年,集成电路公司作为建设主体单位成功获批建设国家“芯火”双创基地,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EDA设计、MPW流片、IP服务、测试服务、人才培训等共性技术支撑,而无锡也因此成为了全国唯一一家获批的地级市。

目前,芯火平台面向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助力人才培育、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互动三个建设方向,已建成全国独具特色的ESD可靠性测试实验室、晶圆测试服务中心,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平台、流片服务平台,提供国内外晶圆厂提供流片技术对接。

2023年,集成电路公司先后承办了第十届IEEE下一代电子国际学术会议、第三届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等行业盛会,在他们的精心运营下,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成功获批科技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如今,这座孵化器已孵化芯朋微、力芯微等集成电路上市企业,培育出晶源微、硅动力等一批优秀的设计企业,服务集成电路行业企业300余家

去年,集成电路公司接手运营新港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产业园,也就是举办这个生态圈活动的地方。

这个园区建有载体面积9.7万平方米,集研发、生产、办公、配套服务于一体,汇聚了11栋研发生产用房、3栋人才公寓以及1栋停车楼,设施完备,功能齐全。

接管后,公司在短短半年内,便吸引吉佳蓝、赫菲斯、晋成半导体等20余家在核心装备和关键基础零部件领域具备显著竞争力的企业入驻,出租率提升至近 90%,一年基本实现“满园”。


03.

一片“芯”光

有人曾总结创新生态的“热带雨林”法则:

一个成熟的创新生态,需要大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国家实验室等“乔木层”,也需要中小企业、孵化器、金融机构等“灌木层”,还需要政策、市场、基础设施等“土壤层”。

作为无锡唯一一座聚焦“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这一细分领域的专业特色园区,新港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产业园也在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雨林”。

去年9月,由无锡高新区和市产业研究院共同成立的无锡半导体装备与关键零部件创新中心在园区揭牌成立,中心聚焦半导体关键技术,为潜力企业及项目提供闭环孵化。

中心采用“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即搭建“一个创新中心+一个专业园区+一支股权投资基金”协同架构,系统性打造从技术预研到商业化落地的“0-1-10-100”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生态。

自今年4月启用以来,创新中心已有远端等离子源、高纯氟材料零部件等8个半导体关键零部件项目企业落地,另有12个项目正在推进中。

同时,园区专业的招商团队也能为企业全程提供精准服务。

以韩国上市企业吉佳蓝项目为例,从初次洽谈到签约落地仅用3 个多月,从签约到产线通线也仅耗时 4 个多月,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吉佳蓝厂房装修时,园区团队联动多部门为消防、环评等审批流程按下“加速键”;项目推进中,无论大小难题他们都第一时间协调解决,用“贴心服务” 为企业成长保驾护航。

在产业生态的滋养下,创新型企业迅速发展。

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

几个月前,尚鼎芯源、氟芯半导体、同盛微科技等分别发布了新一代RPS系统、高纯氟材料部件、AC/DC及射频电源、超声波流量计等创新产品,研发实力不言而喻。

其中,氟芯半导体自主研发的湿法类设备关键零部件已实现国产替代,并取得了逻辑代工龙头企业的产品验证资格,目前在手订单近千万元,成为产业链补短板的新生力量。

对他们而言,国产化的市场空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十大半导体设备厂商主要为美国、荷兰和日本企业,仅一家中国公司。

根据《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5-2032年)》,2019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仅有7.5%。从细分产品来看,2023年我国检测与量测设备、涂胶显影设备、光刻机等半导体设备仍处于国产化替代的初级阶段,国产化率仅为个位数。

但另一方面,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3856.5亿美元(约合2.8万亿元人民币)。

这就意味着,在替代进口芯片的道路上,那些有实力的创新型企业一旦跨过认可度的门槛,他们面对的将是近3万亿元的市场空间。

如今,无锡高新区正酝酿着一股集成电路装备及零部件领域的突围力量,而那些紧密链接上下游企业的生态圈活动,就好似行业里的一颗星子,夜越黑,星越亮,当行业群星闪耀时,光明如白昼。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科技   无锡   邀请函   生态   集成电路   企业   零部件   半导体   新港   装备   关键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