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首席科学家自立门户,AI传奇要打造“世界模型”

当地时间11月19日,人工智能(AI)先驱、Meta公司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Yann LeCun)宣布,他将在年底辞去Meta公司首席AI科学家的职位。他的辞职正值Meta公司AI业务重组之际,这也成为Meta公司AI业务转型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离职的杨立昆将成立一家初创AI公司,专注于名为“世界模型”(World Models)的新AI模型。当然杨立昆并未完全排除与前东家Meta公司的合作。他表示,新公司将与Meta建立合作关系,其中部分研究会与Meta的商业利益重叠。

在AI业务重组时离职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AI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杨立昆——已通知同事,他计划在今年年底前离开Meta,创办自己的初创公司。他的离职是Meta乃至更广泛AI行业的重大转折点。现年65岁的杨立昆于2013年12月加入Facebook,担任Meta公司旗下专注于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实验室(FAIR)的首任主任。他同时仍担任纽约大学的银级教授,自2003年起在该校任教。

杨立昆将离开Meta的消息传出之际,正值这家公司对其AI战略进行大规模调整之时。今年6月,Meta公司向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投资了143亿美元,并任命其28岁CEO王晓龙(Alexandr Wang)领导一个名为Meta级智能实验室的新部门。此次重组改变了杨立昆的汇报关系:他原本向Meta首席产品官克里斯·考克斯(Chris Cox)汇报,但之后开始向王晓龙汇报。这种组织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更深层的战略分歧。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urg)在Meta的Llama 4模型表现不佳、落后于OpenAI和Google等竞争对手之后,已经迅速转向部署大型语言模型和AI产品。然而,杨立昆一直公开表示对大型语言模型持怀疑态度,认为它们永远无法实现人类级别的推理与规划能力。

Meta的战略转变并非没有摩擦。今年早些时候,多名Meta前员工向《财富》杂志记者沙龙·高德曼(Sharon Goldman)表示,FAIR一直在“缓慢死亡”,因为公司将重心转向商业导向的AI团队,而非长期研究。在Llama原始论文发表后数月内,超过一半的作者离开了Meta。10月,Meta在其AI部门裁撤了约600个职位。因此,尽管杨立昆计划离职是重大人事变动,但其背后也揭示了关于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展路径及研究角色的根本分歧,而整个行业正日益被竞争性产品时间表所驱动。

学术资历极为强大

1960年7月8日,杨立昆出生于法国城市索瓦西-苏-蒙莫朗西(Soisy-sous-Montmorency)。他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这激发了他对电子学的兴趣。这种早期的好奇心促使他进入巴黎高等电子工程师学校(ESIEE Paris),并于1983年获得电气工程文凭。随后,他在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并于1987年完成关于连接主义学习模型的博士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早期形式的反向传播算法,用于训练神经网络。

在神经网络被视为不切实际的时代,杨立昆在多伦多大学与如今被称为“人工智能三巨头之一”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共度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时光。随后杨立昆于1988年加入AT&T贝尔实验室。在那里,他开发了卷积神经网络,这一突破使计算机能够以模拟人类视觉的方式处理视觉信息。他开发的手写数字识别系统也表现优异,NCR公司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将其部署在银行的支票读取机中——一度处理了全美10%到20%的支票。杨立昆还领导开发了图像压缩技术DjVu,使互联网档案馆和其他数字图书馆能够在线分发扫描文档。在NEC研究院短暂任职后,他加入了纽约大学。

2019年,他与戈弗雷·辛顿和约书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共同获得ACM图灵奖,该奖项旨在表彰他们在深度神经网络方面的突破,使其成为现代计算的核心组件。

“世界模型”

杨立昆从Meta的离职,发生在AI行业的关键节点。OpenAI、Google DeepMind和Anthropic正在竞相主导生成式AI,而Meta正在重新调整其战略。通过创办自己的公司,杨立昆将自己置于这场高风险竞争的挑战者位置。他的行动表明,AI之战远未结束。据《金融时报》报道,杨立昆正与潜在投资人进行早期讨论,计划为一家专注于他所称的“世界模型”的初创公司融资——这类AI系统通过学习视频和空间数据而不是仅依赖文本,来建立对环境的内部理解。他此前表示,这类旨在模拟因果关系场景并预测结果的系统可能需要十年左右才能成熟。杨立昆对世界模型的关注代表了对AI未来的大胆押注。“世界模型”能让机器更像人类一样进行推理,为机器人技术、自主系统和复杂决策等领域打开新应用。

初创公司试图构建不仅能处理信息,还能预判后果的AI。从物流到医疗,这种世界模型能够通过实现更智能、更具有情境感知的系统来改变行业。这一转变可能重新定义企业对自动化的理解,使AI不再只是被动,而是主动展开工作。如果世界模型成功,它们可能重新定义客户互动、个性化和预测分析。杨立昆的创业项目或许将成为推动AI从被动工具转向主动商业伙伴的火花。

杨立昆的公司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其对世界模型的关注可能重塑AI格局。如果成功,它或许将挑战语言模型的主导地位,并为具备预测和情境感知能力的AI打开新市场。这既是机遇,也是竞争。

图片来源于网络

iWeekly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科技   首席   科学家   模型   传奇   世界   公司   神经网络   人工智能   战略   行业   大学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