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军事11月15日报道称,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任务已启动 将满载上太空。此前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4日16时40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14时49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现场确认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身体状态良好。
图1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央视报道截图)

图2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动机关机,返回制动结束,飞船工况正常,神舟二十号航天员报告感觉良好

图3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着陆(央视直播截图)

神舟二十乘组这次返回与此前有着非常大的不同,不是坐自己的神舟二十飞船返回,而是乘坐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这是由于前期在拍照判读、设计复核、仿真分析和风洞试验的基础上,经综合评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舷窗玻璃受空间碎片外部冲击影响,不满足载人安全返回的放行条件。此外,根据计划安排,后续将择机发射神舟二十二号飞船,用于半年后神二十一乘组的返回。
图4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画面

毕竟,为应对在轨停靠飞船无法返回的风险,中国在空间站任务阶段建立了应急救援任务模式,采用“滚动待命”策略,在前一发载人飞船发射时,后一发载人飞船在发射场待命,通过在轨停靠飞船和发射场待命飞船共同确保在轨航天员安全。而神舟二十二号作为神舟二十一号的备份飞船,早在2024年11月就已完成测试,之后便处于“热备份”状态,具备8.5天应急响应能力。
据新华网10月30日消息,在轨驻留期间,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十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另据《海南特区报》11月17日报道称,目前已启动神舟二十二号飞船的发射任务,飞船将满载货物上行,其中包括航天员的食品还有空间站的设施设备;并且此次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将在无人状态即无人模式下择机发射。
图5

可见,神舟二十二号飞船此次飞行,主要以“货运飞船”的方式前往空间站,即使是“默默补位”,没有航天员的“高光时刻”,但它依然是中国空间站长期稳定运营的“关键一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技术局的高级工程师周亚强介绍,神舟二十二号飞船的各系统正在进行紧锣密鼓的准备中,包括船箭产品测试与上行物资整理等等。在空间站停靠期间,对飞船的安全性有一套完整的检测流程,包括定期进行巡检。
图6 央视军事报道截图

图7

早在在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研制过程中,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团队设计人员对飞船承载空间进行优化设计,拓展出约20%的上行载荷装载空间。根据神舟飞船的承载能力,它的载人返回舱中至少可以搭载600公斤的货物,装载货物包括航天员食物、空间站设施设备等等,尤其是“继续留轨开展相关试验”的神舟二十号返回舱舷窗玻璃维修工具,甚至是可能涉及到的“更换”问题。
此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曾成功在轨更换太阳能电缆组件,不过舷窗外层的更换难度比电缆组件难度更为升级。据北京日报消息,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裂纹出现在外层玻璃”,可见是材料问题,而非航天器本体结构性问题,对应维修难度远低于承压系统维修;加上有机械臂的控制,目前不排除通过机械臂辅助进行精确定位、固定、替换等,但总体相较操作风险会低一些!
图8

也有小伙伴疑惑,神舟二十二号载满货物发射,其中的难度升级不是体现在无人对接方面吗?疑惑是对的,但大家不必担心!相比“维修”,无人对接不是大难度问题,即便没有航天员手动干预,神舟二十二号飞船也能在太空中精准找到空间站核心舱的端口完成自主停靠。有专业人士推测,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可能会停靠到空间站的径向对接口上,以便进行货物卸载。这主要由于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在研制过程中,融合了多项技术改进。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是新一批次新改进飞船中的第一艘,相比上一批次,其历经了137项技术改进,集中突破的成果包括“成本优化与可靠性平衡”以及开创“无人上行、载人下行”新模式。特别是后者,此前的飞船任务多为“载人上行+载人下行”或“无人货运(如天舟系列)+仅载货”,而神舟二十二号首次实现“无人上行物资+未来可能载人下行”的灵活模式。由此可见,神舟二十二号飞船的“无人发射”,并非简单的“取消载人模块”。
图10

参考消息:
《央视新闻客户端》



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