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初红时,我又回到了这个小镇。
阔别十年,小镇的模样倒未曾大变,只是人烟似乎更寥落了。窄窄的石板路两旁,枫树却愈发茂盛,枝桠横斜,几乎要遮住天空。我拖着行李箱,轮子在凹凸不平的石板上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打破了午后的宁静。
我是应林教授之邀回来的。他是我的大学导师,退休后回到故乡定居,专事研究本地枫树。他在邮件里说发现了一些“极不寻常”的现象,希望我能来帮忙记录。“你文笔好,又曾在这里住过,最合适不过。”他写道。
枫叶客栈还在老地方,老板娘却已换了人。从前那位爱穿红衣裳的老板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瘦削的年轻女子,眉眼间却有着与她年龄不符的沧桑。
“住几天?”她头也不抬地问。
“说不准,可能一周,也可能更久。”我递过身份证。
她登记的时候,我随口问道:“以前的老板娘呢?”
女子的笔尖顿了顿,“那是我母亲,三年前过世了。”
我一时语塞,只好道了声“节哀”。
房间朝东,推开木窗便能看见层层叠叠的枫林,染着深浅不一的红色,在秋阳下犹如燃烧的火焰。远处山峦起伏,最高处立着一座石塔,据说是明代的遗迹,镇民称之为“望枫塔”。
放下行李,我便去拜访林教授。他的住处就在镇子尽头,一幢被枫树环绕的老宅。敲门许久,才听见里面传来脚步声。
门开了,林教授站在那儿,却令我吃了一惊。记忆中那个精神矍铄的老者不见了,眼前的他眼窝深陷,面色苍白,只有那双眼睛依然锐利,闪着异样的光芒。
“你来了,快进来。”他声音沙哑,却透着急切。
屋内陈设简单,最显眼的是满桌的笔记本和研究器材,墙角还立着一架高倍望远镜。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枫叶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符号。
“教授,您看起来需要休息。”我忍不住说。
他摆摆手,“没时间休息了,枫叶季只剩不到三月,今年是最关键的一年。”
他给我泡了杯浓茶,开始讲述他的发现。原来,这小镇的枫树与众不同,不仅变色时间异常规律,更有趣的是,它们的红叶中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化合物,能够影响人的记忆。
“不是简单的回忆,”教授眼睛发亮,“是真正唤醒过去的片段,让人重新体验那些时刻。就像时间倒流一样。”
我抿了口茶,只觉得教授怕是研究走火入魔了。茶味苦涩,却带着一丝奇异的甜香。
“您是怎么发现的?”
教授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厚厚的相册,“这是我最初注意到的现象。”他翻开相册,里面全是不同年代拍摄的枫叶照片,旁边详细记录着拍摄时间和地点。
“注意到没有?每年枫叶变红的模式完全一致,不仅是时间,连每一片叶子的变色顺序都分毫不差。”教授的手指划过一系列照片,“自然界不存在这种绝对的重复,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时间本身在打转。”教授神秘地压低声音,“我怀疑,这里的枫叶不是简单地随季节变化,而是记录和重现着过去的某个时间段。”
我勉强笑了笑,“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
“等着看吧,今晚就是验证的时候。”教授看了眼墙上的老式挂钟,“月圆之夜,枫叶会显现出最奇特的性质。”
离开教授家时,夕阳已将枫叶染成深绛色。回到客栈,老板娘正在柜台后插花,用的全是各色枫枝。
“镇上枫叶真美。”我搭话道。
她抬眼看了看我,“美是美,但住久了就知道,再美的风景看几十年也会腻。”
“您在这里生活很久了吗?”
“生在这里,长在这里,除了上大学离开过四年,从来没真正离开过。”她摆弄着一枝形态奇特的枫叶,叶片呈现出不规则的星形,“听口音,您不是本地人?”
“来过几次,第一次是十年前,采风写作。”
她手中的动作突然停住了,“十年前?秋天?”
“是啊,也是枫叶正红的时候。”
她仔细打量起我来,眼神变得复杂,“或许我们见过。那时我母亲还在经营客栈,我放假会回来帮忙。”
我搜索记忆,却想不起见过她。按理说,这样气质独特的女子,见过应当有印象才是。
“可能见过吧,”我含糊道,“那时候来往的旅客多。”
她轻轻摇头,“那年秋天没什么客人,镇上闹传染病,大家都避免外出。您若真是那时来的,应当记得。”
我怔住了,努力回想,却发现关于那次来访的记忆异常模糊,只依稀记得满山红叶和一场大雨。
“可能时间太久,记不清了。”我有些尴尬地说。
她没再追问,只递给我一把钥匙,“晚上最好别出门,林教授没告诉您吗?月圆之夜,枫林里常有怪事。”
回到房间,我试图整理笔记,却心神不宁。窗外,月亮渐渐升起,圆得惊人,月光下的枫林泛着银红色的异样光泽。远处望枫塔的轮廓在月色中若隐若现。
接近午夜时,我决定出去看看。教授的话和老板娘的警告反而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月光如水,洒在石板路上。我朝着教授家的方向走去,才走不远,就发现林中似乎有人影晃动。这么晚了,会是谁呢?
我跟了上去,那人影在枫林中穿梭,步履轻盈。追了一程,来到一片林间空地,人影却不见了。空地上立着一块青石,形状奇特,像是一张天然的座椅。
我正疑惑间,忽然闻到一股熟悉的香气,与下午在教授家喝的茶香相似。接着,一阵晕眩袭来,忙扶住身旁的枫树。
就在这时,耳边忽然响起一阵笑声——清脆如铃的女声。猛抬头,见一红衣女子从林间跑来,身后跟着个年轻男子。两人嬉笑着,完全没注意到我的存在。
女子跑到青石边坐下,男子为她摘下一片枫叶。月光照亮他们的脸庞,我大吃一惊:那男子分明是十年前的我!而那红衣女子,正是已故的老老板娘,却年轻得多,仿佛只有二十出头。
“等你成了大作家,可别把我们这小地方忘了。”女子笑着说,声音如风吹枫叶。
“怎么会?这里的一切我都会写进去,尤其是你。”年轻的我将枫叶递给她。
场景突然晃动,如同水面被风吹皱。再定睛看时,那幻影已经消失,只剩下月光下的空荡林地。
我踉跄着回到客栈,一夜无眠。
次日再访林教授,我将昨夜所见告诉他。他不但不惊讶,反而兴奋异常。
“你体验到了!这就是枫叶的记忆重现现象。”他忙着检查带来的设备,“那片青石所在地是能量最强点之一。我猜测,古镇地下有一种特殊矿脉,与枫树根系相互作用,在特定条件下能记录和重现过去的场景。”
“这怎么可能...”
“还记得十年前那场传染病吗?”教授突然问。
我点头,虽然记忆仍然模糊。
“那根本不是传染病,”教授压低声音,“是集体幻觉事件。月圆之夜,大半镇民都声称看到了过去的景象,恐慌之下,镇长便对外宣称是传染病,封锁了镇子。”
他继续解释,这些年来,他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这种现象与枫叶中释放的化合物有关,这些化合物能够刺激人脑的颞叶,唤醒深层记忆,甚至在特定地点引发“集体回忆”的共享体验。
“但这不仅仅是回忆,”教授强调,“我怀疑它们实际上在影响时间本身。看看这个。”他递给我一叠照片,全是望枫塔在不同时期的对比图。
仔细观察后,我发现了蹊跷:塔身的磨损程度、周围树木的生长状态,在十年间竟然几乎没有变化。
“就像是...时间在这里停滞了?”我惊讶地问。
“或者说在不断循环重复某段时间。”教授纠正道,“而我相信,钥匙就在枫叶中。”
接下来的日子,我协助教授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我们发现,不同地点的枫叶引发的幻象时间点各不相同,但都集中在十年前的那个秋天。
更奇怪的是,我开始注意到时间错乱的迹象:客栈的日历总是显示同一天;我的手表每天会慢整整两小时;镇上的居民对时间流逝似乎毫无概念。
一周后的傍晚,我偶然在客栈仓库发现了一本旧日记。翻开一看,是已故老板娘的笔迹。记录的不是日常生活,而是密密麻麻的观测记录,关于枫叶的变化和发生的“异常事件”。
最后一页写着:“月圆之夜,石旁相见。他知道真相,枫叶会指引。必须阻止循环,否则我们将永远困在这个秋天。”
我忽然想起什么,翻找行李袋,从旧钱包里抽出一张褪色照片:十年前的我与老板娘女儿的合影——正是现在这位老板娘!照片背面写着:“赠小芸,永不忘怀这个秋天。”
记忆的闸门突然打开:十年前,我不是来采风,而是与大学同学小芸一起来做民俗调研。我们发现了枫林的异常,并相约调查真相。但后来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完全忘记了这些?为什么我的离开日期在记忆中一片空白?
我冲去找小芸。面对照片,她终于承认:“我就知道你会想起来。母亲生前一直在研究枫叶的秘密,她发现枫叶不仅记录记忆,还能通过一种特殊处理,选择性地抹除记忆。”
“你抹去了我的记忆?”
她眼中含泪,“是你要求的。那次月圆之夜,我们去了望枫塔,发现了循环的真相。你害怕极了,求我母亲用枫叶茶抹去你的记忆,第二天就离开了小镇。”
“那么,现在的循环是怎么回事?我们为什么又回来了?”
“因为循环即将结束。母亲的研究表明,这种时间循环每十年会减弱一次,今年是最后一个机会。如果不能解开循环,所有被困在其中的灵魂将永远消失。林教授不是偶然邀请你,是我拜托他这么做的。我们需要你的帮助,因为只有你曾真正接近过真相。”
月圆之夜再次来临,我们三人——我、小芸和林教授——带着所有研究资料和特制的枫叶提取物,登上望枫塔。
塔顶风大,吹得人衣袂翻飞。脚下枫林如海,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红光。
根据我们的研究,时间循环的核心就在这座古塔。子夜时分,月悬中天,我们将提取物洒在塔心的一块石碑上。碑文渐渐发光,显现出从未见过的文字和图案。
“这不是明代遗迹,”林教授惊叹,“要古老得多!”
突然,整个塔开始震动。天空中枫叶纷飞,组成一个个漩涡。我们看到了——无数过去的影像在周围流转:十年前的我们,更早时代的居民,所有被枫叶记录下的时刻同时呈现。
在光影交错中,一个真相逐渐清晰:古镇建在一处时空异常点上,望枫塔是古人修建的稳定装置。枫树则是天然的记录仪,它们的根系与地脉相连,叶片记录着时间的流逝。每当时空不稳定时,枫叶会触发记忆重现,甚至时间循环。
十年前,我们无意中加强了这种循环,只因我想永远留住那个美好的秋天。而如今,是打破循环的时候了。
“必须做出选择,”小芸看着我说,“继续循环,还是让时间继续流动?这一次,你决定。”
我看着周围流转的光影,看着年轻时的我们,看着那片永不褪色的红叶海洋。然后看向现在的小芸,眼中有岁月留下的痕迹,却依然明亮。
“让时间流动吧。”我轻声说,“最美的时刻不应该被重复,而应该被记住。”
我们将剩余的提取物倒在碑上,光芒大盛,接着突然熄灭。
万籁俱寂。
晨光熹微时,我们走下望枫塔。枫叶依然红艳,但似乎少了些什么。镇上开始出现晨起忙碌的人们,空气中飘着炊烟的味道。
回到客栈,日历终于翻到了新的一天。
林教授决定继续研究,但承诺不再试图操纵时间。小芸则计划将客栈改为枫叶文化纪念馆,讲述这个小镇独特的故事。
而我,终于拿起笔,开始写下这个故事。
离开那日,小芸送我到车站。她递给我一个木盒,里面装满枫叶标本。
“不会又抹去我的记忆吧?”我开玩笑问。
她微微一笑,“不会了。记忆就算痛苦,也是我们活过的证明。”
列车驶过枫林,我打开木盒,里面还有一张纸条:
“每个秋天都是新的,但也承载所有过去的秋天。就像枫叶,年年相似,却从不相同。时间不会为谁停留,但记忆可以让美好永存。保重。”
我望向窗外,漫山枫叶正红得热烈,如同燃烧的火焰,如同永不褪色的情感。
在那摇曳的红叶间,我仿佛看到了时间的形状:它不是直线前进,也不是循环往复,而是如枫叶的脉络,分支又交汇,记录每一刻的独特与珍贵。
金秋枫叶情,终是人与时光的对话。而有些秘密,就让它随红叶飘落,沉淀为大地的一部分吧。
更新时间:2025-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