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里,9个月的朵朵又哭起来了,朵朵妈一脸愁容地说是长牙作的怪,说完还感叹了一句:别人家孩子六个月就出牙了,朵朵都9个月了,只有牙床红肿,小牙牙一直长不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缺钙。
宝宝人生中的第一颗小牙牙,牵动着无数父母的心。
包括我,我家老二当时长牙也比较晚,看着别家宝宝都长一小口牙了,自家娃还是“无齿之徒”, 嘴上说没事,但其实真是焦虑呀,此刻,仿佛那颗小小的乳牙成了衡量发育的标尺。
事实上,宝宝出牙早晚都藏着一些我们所不知的利弊。
一,宝宝出牙时间表
在我们老家,经常听老人说孩子要长“绿豆牙”,绿和6是同音的,所以这里说的意思是宝宝6个月有应该长牙的。
医生也和我们说过宝宝通常在出生后六个月开始长牙,只是,这是通常,事实上,个体差异极大。
有的宝宝4个月就开始,有的宝宝会晚10-12个月,甚至1.5岁才出第一颗牙。
规律如下:
6-8个月:下门牙
8-10个月:上门牙
12-16个月:第一乳磨牙
16-20个月:尖牙
24-30个月:第二乳磨牙
规律是给听话的人用的,然而也有20%的宝宝根本不按顺序出牙,当然,只要整体牙齿没问题就不用担心,也不用干预。
二,出牙早VS出牙晚的宝宝喜忧参半
早出牙的宝宝,有了牙齿的帮助,他们能更早锻炼咀嚼能力,辅食营养吸收效率更高,宝宝也能得到更多的营养。宝宝咀嚼多了,口腔肌肉得到充分发育,颌骨发育好,宝宝的语言能力也更有优势。
想想,由于没有牙齿,同龄宝宝只能吃米糊,而他们已能啃咬苹果条、胡萝卜块。
而晚出牙的宝宝呢,也不尽然是坏处,牙齿在牙龈里待的时间长,反而是天然的保护期。他们的乳牙发育更充分,牙齿矿化程度往往更高,所以,他们对抗龋齿的能力更强。
出牙早也有不好的地方,由于乳牙过早暴露,这些早萌的乳牙釉质层薄、矿化程度低,更易被细菌侵蚀,宝宝患龋齿风险显著增加。
出牙晚的宝宝更惨,他们会被误解发育“慢半拍”,或都总是误以为出牙晚=缺钙!
于是盲目给宝宝补钙,导致可能引发便秘、肾结石等。
事实上,出牙晚这事,遗传才是主导因素。
要知道,如果父母出牙晚,60%的宝宝会被迫接受这一点,宝宝也很委屈呀!
当然,出牙时间差异很大,所以宝宝晚一点出牙其实问题真不大,爸爸妈妈们真不用太焦虑。
宝宝18个月了,仍然没有长出第1颗牙牙;
出牙顺序太混乱,比如说先长磨牙再长门牙;
宝宝出牙时伴随多汗、方颅、囟门闭合异常等佝偻病体征。
当出现以上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三,宝宝出牙期怎么度过?
1.亲测的3招缓解牙龈肿胀
第1招,冷敷
冷敷牙龈可以缓解宝宝牙龈肿胀导致的不适,我们可以将硅胶牙胶先冷藏10分钟,等它变凉后给宝宝啃咬。
第2招,按摩
按摩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干净纱布裹住手指,然后蘸点冷白开再轻轻按摩宝宝的牙龈以缓解不适。
第3招,外物磨牙
给宝宝准备点可以啃咬的东西,让宝宝咬,这样也能缓解牙龈不适。
如一些硬质食物,磨牙饼干等。
如磨牙棒,磨牙棒最好选择食品级硅胶材质的。
2.口腔清洁要做好
宝宝从小就要注意口腔卫生,没长牙时就开始,只是这时我们中需要每天用纱布蘸温水清洁宝宝的牙龈就行。
当宝宝已经长牙,这时应该用指套牙刷,清洁的时候轻柔一些就好。
宝宝再大一些,我们可以教宝宝自己刷牙,当然,宝宝3岁前还是应该由大人帮忙刷牙,不用担心刷不干净,更不用宝宝误吞牙膏或损伤牙龈了。
最后,宝宝出牙,有的早有的晚,这些都不是事,只要宝宝在1.5岁前能长出来,顺序也对就行,不用要求太高, 如果关注这些,还不如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宝宝口腔清洁上面,让宝宝的口腔更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