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希特勒,你脑海中首先浮现的词是什么?纳粹狂人?二战头号战犯?战争机器?还是史上最残暴的独裁者?
但你知道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希特勒纳粹政府与德国民众的关系是很融洽的,民众几乎是狂热地拥戴希特勒的,甚至在公众场合都会不自觉的高呼「希特勒万岁」。
但凡听过希特勒演讲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仿佛希特勒能对听众施咒一样。
如今很多人只是单纯地认为希特勒就是一个毫无人性的恶魔,但能凭一己之力掀起人类文明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的人,一定是有他异于常人之处的。
为什么希特勒如此憎恨犹太人?如果当初二战中希特勒打赢了, 如今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纳粹的洗脑术有多惊人?为什么有人说希特勒其实肯本没死?
今天我们来聊聊围绕希特勒的种种谜团。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签署了《凡尔赛条约》。
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悉数推给德国,对德国实行了条件极为严苛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还被解除武装,德国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且不许拥有空军。
除此之外,德国还需要支付高达1320亿德国马克的战后赔款(尔后减免至314亿德国马克),德国百姓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1919年的一天,一个名为「德国工人党」的小党派在德国东南部的巴伐利亚召开了一次集会。
会上,一个绰号为「教授」的发言人说到,「巴伐利亚必须独立,只有独立了才能摆脱不平等条约,人民才能活下来。」
这话深深刺痛了台下一名激进的民族主义青年的神经。
一战之后,德国百废待兴,正是人民团结起来,同舟共济度过难关的时候,你丫的却在叫嚣着独立?!
巴伐利亚独立之后呢?难道要让德国像奥匈帝国那样全部分裂吗?用脱离德意志来免除战败的惩罚,这不正中了英法的诡计了吗?
青年拍案而起,义愤填膺地打断了「教授」的发言,随即进行了一场长达15分钟的即兴演讲。
他说道,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我们需要团结起来,向其他民族证明我们是一个流着千年不屈血液的军团。
让那些掌权的懦夫下台吧!让奸恶的卖国贼下地狱吧!德国必将再次强大!
青年的这番话给在绝望中挣扎的德国人带去了希望,全场掌声雷动,还没等青年把话说完,“教授”便像丧家之犬一样逃出了集会现场。
这也是青年第一次发现自己还有这般煽动人情绪的演讲天赋,教授写了一晚上的演讲稿,在他的即兴发挥前,不堪一击。
没多久,青年收到了「德国工人党」党首的邀请函,希望他能加入自己的政党,他成为了该党的第55位成员,不久后顺理成章地取而代之,成为党魁。
一年后,他将该党改组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英文简称Nazi Party,纳粹党。没错,这个义愤填膺的青年就是希特勒。
1889年4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边陲小城布劳瑙,这里与德国巴伐利亚只隔着一条因河。
也就是说,这位未来的德国元首,一开始甚至都不是德国人。
不过,德国和奥地利历史上本来就是同宗同源的,两个国家的人都说德语,反而奥地利人却听不懂跟他们同属奥匈帝国的匈牙利人在说什么。
历史上,日耳曼人建立了很多国家,19世纪,俾斯麦将大部分日耳曼邦国统一到了德意志帝国,但没能把奥地利纳入德国的版图。
在希特勒眼中,奥地利,这个日耳曼民族的支派,早应该回归到大日耳曼的版图中了。
希特勒的父亲是一个在海关任职的公务员,他对希特勒的期望是将来可以子承父业,也做一名公务员,但年少时,希特勒的理想却是成为一名画家。
1903年,希特勒14岁那年,父亲因胸膜出血突然去世。
因为父亲火爆的脾气和时不时的家暴,希特勒与父亲的关系并不亲近,父亲的离世对希特勒而言只意味着,没有人再能阻止他追求画家的梦想了。
1906年,刚过完17岁生日的希特勒,经过母亲的允许,只身来到奥地利的艺术之都---维也纳,学习绘画。
为了进入维也纳美术学院,希特勒前前后后考了四次试,但屡战屡败,原因是希特勒只擅长画建筑,可当时欧洲艺术界流行的是画人物。
后来经人提点,希特勒转而报考建筑学校,但仍然没有考上,艺术之梦彻底破碎。
雪上加霜的是,1907年,希特勒的母亲又被查出患上了恶性乳腺肿瘤,并于1907年12月21日撒手人寰。
希特勒与母亲的感情很深,母亲的去世对他来说是沉痛的打击。在母亲生命的最后一个多月里,希特勒一直侍奉在身旁,白天给母亲做饭,晚上就睡在她的旁边。
母亲下葬后,希特勒又只身一人回到了维也纳,很快身上的钱就花光了。
但他宁可变卖衣物,也不想找一份工作,因为他觉得那是对理想的背叛,穷困潦倒时,他不得不露宿街头,或者在咖啡馆、酒馆里对付一晚。
后来,他开始画维也纳的明信片,然后拿到大街上去卖,赚来的钱总算可以买一些廉价的食物果腹了。
就这样,希特勒在维也纳流浪到了1913年。这一年,24岁的希特勒和朋友一起去了德国慕尼黑。第二年,一战就爆发了。
奥匈帝国的强制兵役政策要求所有成年男子都要参加奥军,身在德国的希特勒也不能幸免,警察找上门来,将他押到了在德奥匈帝国领事馆,让他做了兵役登记。
可没过多久,奥匈帝国方面却以,希特勒身体太弱、无法荷枪为由拒绝了他入伍。当时谁会想到,眼前这个瘦小如弱鸡的男人在不久的将来会将全世界搅得天翻地覆。
入伍被拒的希特勒又回到了慕尼黑,接着靠画画和卖画为生。但自尊心深受打击,谁说我弱鸡了,你不让我参军,我还就非要参军给你看了。
在德国,被一群街头爱国分子洗脑后,希特勒再次踏进了征兵处,但这次他参加的是来者不拒的德军。
在一战中,希特勒隶属于德国巴伐利亚预备步兵团第16团,是一名传令兵。
在当时电话还未全面普及的时代,军队作战命令的下达还基本靠吼,传令兵就是往返于指挥部和作战部队之间负责传达命令的兵种,一般需要跑得快、耐力好、会躲子弹且不会迷路的人。
因为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希特勒还获得了一级、二级铁十字勋章各一枚。
1918年,一战以同盟国战败而结束,德意志帝国崩溃,德国走向共和制,魏玛共和政府成立,同时奥匈帝国解体为了数个独立国家。
此时已年近30的希特勒心中充满了愤懑和彷徨,他一方面无法接受德国战败的事实,另一方面又不知道自己将来该干什么。
迷茫之中,希特勒到德国退役军人安置机构找了一份「线人」的工作,糊口度日。
他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到一些人口聚集的啤酒馆参加一些当地政党的集会,然后写份评估报告交给上级。
但也是这份工作,让希特勒接触到了「德国工人党」,并意外发现了自己的演讲天赋。
刚才提到的希特勒的首次演讲就是他潜进德国工人党集会时,临场发挥的结果。1919年9月,希特勒正式离开了军队,加入「德国工人党」,这才有了之后的纳粹。
刚才我们提到,青年时期,在维也纳流浪期间,希特勒的日子过得十分拮据,也是从那时起,他内心对于富豪权贵,尤其是犹太富人的怨恨,开始滋生。
在豪宅一墙相隔的地方,穷人风餐露宿,灰暗的脸上看不到一点希望。
希特勒回忆说「每当权贵们经过时,我们都要脱下帽子,但他们根本不看我们一眼,有时还留下几句讽刺。」
1918年至1924年一战后的5年间,魏玛共和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恶性通货膨胀。
为偿还天价战争赔款,魏玛政府开启了印钞机模式,大量发行纸币,希望能够减轻国家债务负担,刺激经济。
在战时,德国就暂停了金本位,以支撑巨大的战争开支,导致德国马克在战争中就已经开始贬值。
马克对美元的汇率在战争中从4.2 :1 贬值到7.9:1。
但这还不算太糟,战败后,到1919年底,1美元已经可以兑换48马克了,到了1921年上半年,马克对美元的汇率进一步跌至90:1。
短短几年间马克贬值了20多倍,这对德国人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以前能吃一顿大餐的钱,现在连买一个面包都不够了。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时任法国元帅斐Fěi迪南.福煦就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从1919年《凡尔赛和约》签订,到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中间确实仅过了20年,福煦元帅的话不幸一语成谶。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也说,赔款要求远远大于德国的承受能力,要么饿死德国人民,要么彻底摧毁欧洲经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天价赔款为纳粹主义的出现提供了土壤,进而导致了新的、更大规模的战争。
而在德国一片民不聊生的景象中,有一群人显得十分扎眼,他们囤积物资,再高价卖掉,大发不义之财,眼中只有利益,对穷苦百姓毫无同情心,宁可食物坏掉,牛奶馊掉,也不拿出来接济穷人。
他们就是掌握德国经济命脉的资产阶级,而这些资产阶级大多数都是犹太人。
公元4世纪,发源于犹太教的基督教逐渐发展成熟,并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犹太人被当做异教徒,被排挤、被压迫、被驱逐出境,他们流散到欧洲各地。
由于犹太教的排他性,犹太人很难融入到寄居国的文化中,欧洲历史上的统治者,基本上都不允许犹太人购买土地,留给犹太人的活路只剩下经商了。
他们以犹太教为精神纽带,以散落欧洲各地的犹太社区为支点,形成了一张遍布欧亚非大陆的贸易网络,犹太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找到贸易伙伴。
很快,犹太人成为了「富有」的代名词。
但在欧洲人眼中,犹太人爱放高利贷、贪婪、唯利是图,宗教、文化又比较封闭,当寄居国有难的时候,犹太人又不太爱奉献。
所以,反犹主义并不是在希特勒时代突然冒出来的,而是从中世纪开始,在欧洲一直都有。
希特勒仇视犹太人的思想也不另类,但他在公然对犹太人举起屠刀的这条路上走得太远、太过火了,以至于最后连英法等欧洲国家也看不下去了。
也有说法称,希特勒对犹太人的仇视,一部分来自丧母之痛。
他母亲患上了乳腺癌后,主治医生布洛克是一名犹太人,布洛克用当时治疗乳腺癌的常用药三碘甲烷对希特勒的母亲进行了治疗。
结果希特勒母亲死于了三碘甲烷引发的血液中毒,痛苦地离开了人世。这让希特勒恨不得将犹太人都碎尸万段。
不过这种观点的反对者认为,希特勒本人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仇视犹太人。在维也纳讨生活期间,希特勒最好的朋友是犹太裔清洁工约瑟夫.诺伊曼。
另一位犹太朋友西蒙.罗宾逊,是个独眼锁匠的助手,他给穷苦的希特勒提供了不少帮助。
还有报道称,希特勒成为元首后,还给了他一战中的一位犹太裔上司「一封免死保护信」,使其免遭迫害。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有传闻说,希特勒可能有1/4的犹太血统。
希特勒的祖母曾经是一个犹太富商家的女佣,她未婚先孕,生下了希特勒的父亲阿洛伊斯,后来在阿洛伊斯5岁时才正式嫁人。
坊间传闻,阿洛伊斯的生父,也就是希特勒的亲祖父就是那个犹太富商。不过这也只是传闻而已,并没有殷实的史料佐证。
不管怎么样,在一战后动荡的德国,希特勒为了煽动民众的反抗情绪,急需树立一个公敌,他认为犹太人作为这个公敌再合适不过了。
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曾说过,「群众对抽象的思想只有一知半解,他们的反应较多地表现在情感领域。情感宣传需要摆脱科学和真相的束缚。」
如果社会大众对现状的不满达到阈值,那么只需要有人别有用心地稍加引导,大众便能将情绪释放向某些人或者某个特定群体,避免愤怒的火焰将自己吞噬。
纳粹在宣传中,别有用心地把德国在一战中的失败推到了犹太人身上,谎称是犹太人在战争中出卖了德国,还说犹太人对战后德国的经济苦难负有大部分责任。
希特勒高呼,只有将犹太人和其他不良群体从德国社会中淘汰,德意志才能再次伟大,此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极端民族主义者。
到了1923年,真正的灾难开始了。马克对美元的汇率已经崩溃至4.2兆:1。
纸币价值每秒钟都在变化,辛辛苦苦工作一天换来的是堆积如山、但几小时后就毫无价值的纸币。
人们毕生的积蓄在短时间内化为乌有,街头流浪汉成群,无数企业面临破产。商家们纷纷贴出「以物易物」的告示,德国经济已经在崩溃的边缘。
魏玛政府表示已无力偿还战争赔款,但协约国不愿善罢甘休,法国联合比利时、波兰,强行占领了德国的「工业心脏」鲁尔工业区,企图得到实物赔偿,园区工人为表抗议全体罢工,德国工业生产陷入停摆,此事件史称「鲁尔危机」。
一切变革都是在动荡中酝酿的,希特勒审时度势,判断属于他的时代来临了。
前面我们提到纳粹党的前身是德国工人党,它的根据地位于德国东南部的巴伐利亚。
1920年代时,掌控巴伐利亚权力的有三个人,即前任州长卡尔,国防军司令洛索夫和警察局长赛塞尔,这三个人被称为巴伐利亚「三巨头」。
三巨头对德国中央政府极为藐视,与纳粹沆瀣一气。1923年末,希特勒怂恿三巨头与他一起发动一场武装政变,推翻魏玛政府,成立新政权。
但三巨头已在巴伐利亚呼风唤雨,他们满足于现状,不想贸然行动而毁了已有的统治权。
1923年11月8日晚,希特勒决定赶鸭子上架,逼三巨头一把。
当晚,三巨头正好齐聚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的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召开群众会议,希特勒率领一支纳粹武装冲锋小队闯入酒馆。
他跳上一张桌子,朝天花板开了一枪,喊道,「全国革命已经开始,新政府将于今天在慕尼黑这个地方宣布成立。德国国防军也将立刻组成。」
说罢,命人将三巨头带到隔壁房间,用枪威胁其就范。可谁成想,三巨头这会儿竟然油盐不进了,说什么都不愿意和纳粹党一起革命,夺取全国政权。
三人后来还想办法逃出了啤酒馆,这完全打乱了希特勒的计划。
可想而知,这场啤酒馆政变以失败而告终,希特勒锒铛入狱,纳粹党被判为非法组织,被迫解散。政变失败后三天,希特勒被指控叛国罪。
自古以来,政变发动者基本上都是成王败寇。但希特勒的啤酒馆政变非但没有断送掉他的政治前途,反而推动了纳粹运动的发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关键还在于希特勒惊人的口才和煽动力。
1924年2月26日,针对希特勒的公审在慕尼黑法庭开庭。
三巨头因为担心希特勒会发表一些不利于他们的言论,便提议庭审应该秘密进行,希特勒当然不会同意,他唯一的胜算就是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审判中来。
在那个年代,没人比希特勒更明白「民心所向」的重要性了。
恰好,案件的主审法官奈德哈德也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他站在了希特勒这边,同意公审,并表示应该给被告机会让他在公众面前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法庭上,当被问到「你是德国人吗?」时,希特勒反问说,「你说的是证件上的,还是血统上的?」
彼时,希特勒还是奥地利国籍,但他的这句反问清晰地表明了自己和德国人同生共荣的立场。
他主动承担了叛变罪行的所有责任,但在整个辩护过程中,希特勒始终都没有将自己当成一个犯人。
他自诩是革命者,是德国苦难的拯救者。他说1918年11月,那些自称是我们领袖的人,签署了出卖德国人的《凡尔赛条约》,那才是真正的叛国。
我只是想把5年来我们失去的东西夺回来而已,如果德国人不能从昏睡中清醒过来,意识不到政治问题在这个地球上必须要靠刀剑来解决,那么我们就输定了。
如果指控我有叛国罪,那么,曾和我共谋的三巨头也应该一起站在受审席上,但他们却站在了证人席上。如果我有罪,那我唯一的罪行就是想为德国人争取我们该有的权利!
希特勒的话打动了庭审现场的每一个德国人,这哪还是什么庭审,简直就是希特勒的洗脑会场。
在他的辩述中,三巨头成了临阵脱逃的骗子、懦夫,而他革命者的形象,通过各大媒体传遍了德国的大街小巷。
最终,他没有被驱逐出境,也没有被永久监禁,而是只被判了5年有期徒刑,而且仅坐牢一年就出狱了。可以说是从这场审判开始,希特勒真正走上了德国的政治舞台。
在狱中,希特勒的生活也算得上相当惬意,他独处一室,窗外景色宜人,支持者送来的鲜花、礼物和信件,堆满了几个房间。
他有时间可以安静地反思过去,规划未来了。监狱还允许希特勒把他的亲信鲁道夫.赫斯找来做记录员,记录了希特勒口述的《我的奋斗》一书。
书中,希特勒描述了他脑海里的「新德国」,其中宣扬的反犹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直接导致了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而书中叫嚣的「要向不共戴天的死敌法国算总账」,也为日后纳粹入侵法国埋下了伏笔。
这本书后来甚至成了纳粹德国的新圣经,新人们在婚礼上都是手按《我的奋斗》而非《圣经》许下神圣的誓言。
希特勒出狱后,迅速重组了纳粹党。1925年2月,他再次回到了当初发动政变的啤酒馆,受到了空前的欢迎,这标志着纳粹事业已进入新阶段。同时,德国的经济也在复苏。
1924年,美国提出了著名的「道威斯计划」,将德国要付给战胜国的赔款和美国借给战胜国的借款捆绑起来,提出了一个总体的解决方案。
这一计划拯救了处于崩溃边缘的德国经济和魏玛政府。
靠着从外国,尤其是美国获得的贷款,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得以被抑制,工业得以复苏,但这也让德国经济变得越来越依赖美国。
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灾引发了二十世纪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全球大萧条,「道威斯计划」被迫中断,刚缓过一口气来的德国再次受到重创。
1932年,德国工业产量比1929年下降了将近一半,仅相当于19世纪末的水平。失业率飙升至近50%,无数家庭再次沦为赤贫,举国上下饿殍遍野。
希特勒和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抓住机会四处演讲,承诺给民众一个「理想的新世界」。
在演讲中,他们高呼着「德国的工人们,觉醒吧,挣断你们的锁链!」「德意志民族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冷静、勇敢来克服一切困难!」
任何一个听过希特勒和戈培尔演讲的德国人都会激动得浑身颤抖,为自己是最优秀民族中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万分。
但人一旦陷入这样强烈的种族主义情感中,必然会从理智走向疯狂,从文明堕入野蛮。
1933年1月30日,在一片掌声和欢呼声中,希特勒被时任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为总理。
1934年8月,风烛残年的兴登堡元帅病逝,希特勒闻讯喜不自禁,掣肘他的人终于死了。
他得以集总统和总理的大权于一身,废止共和国,改称「德意志第三帝国」,自称国家「元首」。
纳粹德国之所以自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是因为自喻为是继承了神圣的罗马帝国、德意志帝国之后的第三个德意志民族帝国。
成为元首后,希特勒解散了国会,取缔了纳粹党以外的其他一切政党,迫害进步人士,屠杀犹太人,实行法西斯独裁专政。
为了维护极权,希特勒采用了两种手段:一是利用盖世太保,监视民众的一言一行,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即将人拉入监狱,甚至秘密处死;
二是制造谎言,宣传纳粹思想,以达到洗脑民众的目的,将全体德国人都牢牢捆绑在了纳粹战车上。
纳粹当局宣称,为了洁净德国文化,必须焚毁所有「非德意志」的图书与文献,正应了十九世纪德国诗人海涅的名言「你在哪里焚书,就是在哪里杀人。」
纳粹还控制了帝国内的所有无线电广播公司,利用收音机给德国人洗脑,政府广播时,人们必须放下手边的工作,集合聆听当局宣布的最新指示。
收听敌台为非法行为,当局还建立了干扰台,干扰外国的广播,不让民众知晓战况真相。
另外一个关键洗脑媒介便是电影了,1933年,戈培尔设立了一个电影办公室,共拍摄了1500部影片,《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等片在展示纳粹大型集会时,有一种激荡人心的效果,是法西斯美学的集中体现。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希特勒确实兑现了一部分他喊下的口号。1933年到1937年的5年间,德国的实际GDP 增长了约 55%,失业率从近一半降到了几乎为0。
希特勒的确让每一个德国人的餐桌上都有了牛奶和面包。
1935年,希特勒又宣布,要让每一个德国工人都开得起小轿车,「国民轿车」即将到来,那是他第一次使用大众汽车(Volkswagen)一词。
1938年初,大众工厂开始投入生产。短短几年间,德国从一个战败国,摇身一变,成了经济强国,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毫不夸张地说,在当时的德国人眼中,希特勒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人人都坚信,跟着元首必将走向辉煌。
可被洗脑的民众并没有察觉到,希特勒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就是用「牺牲未来」所换取的「饮鸩止渴」。
在希特勒上台之前,魏玛共和国信奉经济自由主义,国家不干预市场,只负责收税。
而希特勒上台后,直接动用国家权利干预经济,他先是宣布要建设7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并亲自前往工地奠基,今天德国境内1/4的高速公路都是纳粹时期建造的。
接着,希特勒又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宣布要重整军备,大力发展军工事业。基建+军工直接拉动了就业。
希特勒还有意识地压制德国女性的地位,让女人们都回家生孩子,从而不把女性算进失业人口中,从纸面上降低失业率。
可话又说回来了,希特勒发展基建和军工的钱是从哪搞来的呢?总得来说有三种途径。
一是,打白条从国际上借,尤其是从美国资本家那里借。
二是,直接从德国境内的犹太富商手里抢。
1938年11月7日,一个法籍犹太裔青年在巴黎行刺了德国驻法大使,2天后11月9日晚,纳粹党徒借机发起了有组织的抢劫犹太商铺的行动。
德国的1574间犹太教堂、超过7000间犹太商店、29间百货公司等被洗劫一空,被打碎的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有如水晶般闪闪发光,此事件也因此得名「水晶之夜」。
11月12日,作为水晶之夜的延续,纳粹领袖人物赫尔曼·威廉·戈林向仍在德国国内的犹太人勒索10亿马克的「罚款」,作为行刺事件的赎罪金。
除了以上两种搞钱途径,希特勒还透支国家信誉,发行了五花八门的信用票据,比如梅福 (Mefo) 票就专门用于支付军工生产费用的,宣称由财政秘密贴现,但实际就是强迫工业巨头们接受这份「隐形债务」。
希特勒的一系列做法就相当于借高利贷,先把肚子填饱,让身体恢复一下,等到该还钱的时候,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解决了债权人。
当德国无力偿还国际债务,却还想要维持靠透支获得的繁荣时,留给他们的只剩下最后一条路了---发动战争。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闪电战,9月17日,苏联也从东部入侵波兰,9月27日,波兰向德军投降,随后德国和苏联瓜分了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世界各地都在燃烧着战火。1940年5月,法国战役爆发,仅仅39天以后,法国全境都成了德军的地盘。
此时,希特勒己占领了欧洲的14个国家,并且把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变为了自己的附属国。而希特勒的野心还不止于此。
他设想的未来世界将由几个大的「生存空间」组合而成,欧洲的生存空间自然将由德国和意大利主导,届时,世界将由这些优秀的民族统治,其它劣等民族就该被消灭或做奴隶。
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希特勒写道,在他的理想国里,孩子出生后,不能马上成为公民,而只是「国家的臣民」。
只有在接受了统一的军事训练,且仍旧健康,档案中没有污点的人,才会被授予公民权。
在他的专制的体制下,每一个人都只是国家机器上的一个齿轮或者螺丝钉,没有任何人权可言。
如果纳粹真的是在二战中取得了胜利,也许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极权社会中,幸好,历史没有如果。
1941年6月,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苏德战争,妄图在6个星期到2个月内打败苏联。
战争刚开始时,德军连连获胜。但1941年底的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希特勒的闪击战术。
同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拉开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帷幕,希特勒向美国宣战。
1942年底到1943年初,22个德国陆战师在斯大林格勒被全歼,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了二战的转折之战,此后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共同打击下,纳粹政权摇摇欲坠。
1945年初,苏联红军与美英军队在德国中部会师已指日可待,此时的希特勒只能躲在柏林的地堡里向名存实亡的纳粹军队发号施令。
从1月到4月,希特勒都处于极度紧张之中,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脸色蜡黄,左臂抖动得很厉害,腿也总是在哆嗦,开会时甚至不得不由副官搀扶着才行。
德国人民已经不愿再做无谓的牺牲了,很多人早早地将家里的桌布和床单悬挂在窗外,作为投降的标志。
当得知曾对他顶礼膜拜的德国人民辜负了他的期望时,希特勒产生了强烈的报复心理,他说「如果战争失败,那么德意志民族也将灭亡。」
3月19日,他下达了「尼罗指令」,也就是要将整个德国炸平,指令的关键部分写道:「所有德国境内的军事设施、交通运输、通讯系统、工业设备以及敌人在当前或将来可以用来继续其战斗的物资和原料,都必须被摧毁。」
指令一旦执行,等于断绝了普通百姓的活路,战后德国的恢复也将变得举步维艰。
关键时刻,幸好纳粹建筑师兼军备部长阿尔贝特·施佩尔顶住压力,与希特勒据理力争,这才制止了毁灭德国的计划。
1945年4月28日,希特勒刚刚度过了他的56岁生日。这天,他在地堡中,与追随了她十多年的情人爱娃·布劳恩举行了婚礼。
纳粹党上台之前,希特勒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德国不能再次变得伟大,那么我就一辈子不结婚。我的新娘只有一个,那就是德国。」
但临死之前,他还是决定给爱人一个交代。与爱娃结婚不到2天后,1945年4月30日下午3:30分左右,希特勒将随身携带的手枪伸进嘴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随后,爱娃也服用了氰化物,追随希特勒而去。这是如今广为人知的希特勒的结局,可希特勒真的死了吗?
根据通常的说法,希特勒夫妇死后,希特勒的副官按照希特勒生前的嘱托,在他们的遗体上浇满汽油,纵火焚烧,因为希特勒不想自己的遗体遭到敌军的羞辱,但这也导致遗体难以辨认。
由于死不见尸,在战争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各国领导人对希特勒的下落都持有怀疑态度。
在波兹坦会议上,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问斯大林,希特勒究竟死了没有的时候,斯大林甚至回答说「没死」。
2014年,阿根廷记者、档案学家,阿贝尔.巴斯蒂出版了《他欺骗了全世界:希特勒死亡之谜》一书,书中列举了多位证人的证言,也公开了大量解密文件。
并下结论说,希特勒并没有在1945年死亡,一份德国机密文件显示有一批人于1945年4月26日,也就是希特勒公开的死亡日期的4天前,乘坐飞机撤离到了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乘机人名单中就有元首希特勒和他的情人爱娃。
英国记者杰拉德·威廉姆斯和赛蒙·邓斯坦有着类似的看法,他们于2011年出版了《灰狼:阿道夫·希特勒的逃亡》一书。
书中称,希特勒和爱娃1945年乘飞机秘密逃到了法西斯势力控制下的阿根廷,在那里隐居生活了17年,还生育了两个女儿,希特勒真正死亡的年份是1962年。
不管希特勒死于何时,可以肯定的一点是,1945年之后,这位恶魔没能再掀起任何血雨腥风。
不过,由他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伤痛是无法被抹平的,全球有4000万平民死亡,2000万战士牺牲,1.3亿人受伤,纳粹在种族清洗中屠杀了将近600万犹太人。
战后,阿道夫.希特勒这个名字被永远的钉在了耻辱柱上。
希特勒家族也因家里出了这样一位恶魔而抬不起头来,一夜之间,所有姓「希特勒」的人全都改名换姓,「希特勒」这个姓氏算是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最讽刺的是,二战后德国所受的屈辱一点都不比一战后少。
一战致使德国损失了约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二战使德国又损失了11.3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领土面积一路从54万平方公里(一战前),缩小到47万平方公里领土(一战后),又缩小到35.7万平方公里(二战后)。
最重要的是战后,德国分裂为了东德和西德,成为了美苏冷战的最前线,东、西德直到1990年才统一。
2010年,德国才总算还清了一战债务,而二战的民间赔款项目至今仍在继续。
希特勒用极端爱国主义和民族绑架了德国人,给他们编织了一个美梦,但梦醒后承担苦难的只有德国百姓。
有人说希特勒的人生是割裂的,从个人生活上来看,他不抽烟、不喝烈酒、极度自律、是个环保主义者和素食主义者、喜欢动物、喜欢孩子,可就是这样一个私德无可挑剔的人,竟然下令屠杀了600万犹太人,其中也包括150万儿童。
也有人说,是希特勒性格中偏执的一面把他带向了绝路。爱国并没有错,民族主义不一定是坏事,但希特勒的爱国心中掺杂着太多复仇情结。
事实上,希特勒的中学老师也说过,他从小就是个睚眦必报的人,从不宽容他人的过错,遇事常片面理解,报复心极强。
不知道看完了今天这期,大家是如何评价希特勒的呢?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看法。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