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免予死刑到立即执行,蒋介石为何非杀吴石不可?

1950年2月27日,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当面向蒋介石汇报“吴石案”。听后,蒋介石在当天日记中写道:“殊为寒心,令即逮捕。”

3月1日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被逮捕。

随后的审讯由保密局二处处长叶翔之主导,谷正文、毛人凤参与其中,吴石遭受严刑拷打致左眼失明、双腿肿胀,却始终未吐露情报细节。

4月7日,保密局宣布侦查终结,案件移交司法阶段。4月11日,蒋介石批复“可照办(组织高级军事法庭庭审)”。

经过一个多月审理,认为吴石虽涉案但未造成“实质性损失”,由审判长蒋鼎文、审判官韩德勤和刘咏尧上报对吴石“重判但免于死刑”的结果。 国防部参谋总长周至柔认可这个判决,转呈给蒋介石。

6月7日,蒋介石在呈文上批示:“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审判不公,为罪犯说情,应该及时将这三人革职。 ”正是这份批示彻底改变了吴石命运。而其实在吴石送出《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触逆鳞那一刻起,其结局就早已注定。

6月10日,特别军事法庭再次开庭,庭审仅简单询问了吴石等四人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便匆匆宣读死刑判决,立即执行,完全是走个过场。事实上,蒋介石签发的杀人密令已在开庭前一天送达军法局。

当日下午4时30分,台北马场町枪声响起,吴石倒在血泊中。这位曾经保定军校的“状元”,被蒋介石每周召见咨询的军事奇才,从家里仅搜出10两黄金的清廉将军,就这样走完了一生。

从“免于死刑”到“立即执行”,皆源于蒋介石的直接干预,所谓“司法程序”实则沦为权力的附庸。当权力碾过司法,就像石磙碾过蚂蚁。司法在权力面前,无疑螳臂当车,啥也不是。

在《沉默的荣耀》中,“吴石”平静地说了这样一段话:“因为蒋先生的党国,人人心中有自己,大多心中有派系,少数心中有党国,唯独无人心中有人民。”

这段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许多人心中关于“国民党为何会败退”的疑问,也似乎在问:审判到底为公正还是为权力?

- 完 -

总有一些历史需要被记忆,总有一些情怀需要被唤醒。

每一份温暖都值得被传递,每一份善意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7

标签:历史   蒋介石   死刑   保密局   国防部   司法   权力   心中   党国   军事法庭   周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