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国正在遭中国第2次冲击,比十几年前的第1次要猛烈得多!

“准备打上一场战争了!”

你没听错,这话出自最早提出“中国冲击”理论的美国经济学家之口。他们正焦急地警告白宫:别再盯着十几年前的旧伤疤,致命的“中国冲击2.0”已经兵临城下!

这一次,美国错得有多离谱?

昨日的“幽灵”——被严重误诊与滥用的“中国冲击1.0”

要理解第二次冲击的颠覆性,必须先戳破笼罩在第一次冲击之上的“幽灵”。所谓“中国冲击1.0”,指的是1999至2007年间,随着中国加入WTO,大量廉价的中国商品如潮水般涌入美国。

弗吉尼亚州的马丁斯维尔、北卡罗来纳州的海波因特市等曾经的制造业重镇,在来自中国的纺织品、玩具和家具冲击下,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经济陷入长期萧条

这段痛苦的记忆,后来被特朗普等美国政客巧妙地捕捉、简化并滥用,最终浓缩成一句极具煽动性的政治口号:“中国崛起摧毁了美国制造业”。他们声称,中国导致美国流失了数百万个工作岗位,并以此为由,为复活保护主义、发动关税战争铺平了道路。

然而,越来越多的严谨研究,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在内,都证明这套流行叙事从一开始就是一次严重的“误诊”。

首先,它严重夸大了失业的规模。研究指出,所谓的“中国冲击”对就业的影响是“局部且短期的”。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报告证实,制造业密集地区的岗位流失,大多被西海岸和东北部等高科技中心涌现的服务业岗位所抵消。

供应链分析甚至发现,由于美国企业能以更低成本进口中国零部件,反而刺激了其他行业的增长,最终略微增加了美国的总就业岗位数量。

其次,它完全忽略了真正的“元凶”——自动化。一项被广泛引用的分析显示,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流失的制造业岗位中,约88%是因自动化等生产力进步所致,与中国进口并无直接关系。无论商品是否来自中国,机器和软件都在不可逆转地取代人工。

最后,它刻意抹杀了中美贸易带来的巨大好处。从服装到电子产品,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极大降低了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这种“沃尔玛效应”尤其惠及了中低收入家庭。美国制造商也因能够采购低成本的中国零部件而更具全球竞争力。

可悲的是,真相并没能阻止“中国冲击1.0”的幽灵,成为驱动美国错误政策的强大政治力量

今日的“风暴”——直击美国心脏的“中国冲击2.0”

当美国还在与昨天的“幽灵”缠斗时,一场真正的风暴已经来临。“中国冲击2.0”的核心,不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直击美国霸权心脏的科技创新。

这一次,中国挑战的,是美国长期以来被视为无可动摇的领导者领域:航空、人工智能、电信、芯片、机器人、量子计算、生物医药,以及太阳能和电池等决定未来的产业。

这不再是关于运动鞋和塑料玩具的竞争,而是关乎高利润企业、高薪工作岗位、塑造科技前沿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以及主宰现代战场的高科技军事实力。

这场风暴的猛烈程度,有数据为证。据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报告,在64项前沿技术领域,2019至2023年间,中国在其中的57项取得领先,而美国仅领先7项——这与十几年前的格局完全颠倒

风暴背后,是一个全新的“中国模式”。它不再仅仅依靠民营企业,而是由政府与企业并肩作战,通过一个灵活的创新生态系统,以产业政策引导,在内部展开“经济达尔文主义”式的残酷市场竞争。

贫穷的内陆城市合肥,仅用五年时间就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动车产地,正是这种模式的缩影

这种模式催生了一批让世界“完全没有准备好应对”的巅峰状态“商业猎手”:全球最大、最具创新力的电动车企业比亚迪、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无人机企业大疆、光伏企业隆基,都是在过去三十年内崛起的行业巨头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创始人达利欧感慨:“在我们有生之年,美国将无法在制造业领域同中国竞争”。

与“1.0”那次性、注定会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而退潮的冲击不同,“中国冲击2.0”只要资源、耐心和纪律允许,就会持续下去。这才是让奥托和汉森感到忧心忡忡的根本原因。

明日的“战争”——拿着旧地图,如何打赢新战争?

面对这场全新的、结构性的科技风暴,美国至今为止的主要回应是什么?答案是:关税

这是一种被奥托和汉森讽刺为“用来打20年前那场已经输掉的贸易战都显得吃力”的过时武器。它像“地雷”一样敌我不分,滥伤无辜,而非“精确制导武器”。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更是直言:“钢铁和铝关税几乎就是专门用来损害美国制造业的”

事实印证了这一点。贸易战打了6年多,事与愿违。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降反升,对外贸易逆差总额从2017年的5660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9184亿美元

制造业就业人数不增反减。而关税的成本,最终被毫无悬念地转移到了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身上,推高了通胀,削弱了本国企业的竞争力。

最根本的错配在于,美国决策者正凝视着后视镜,全神贯注于那场已经结束的、关于低端制造业的“战争”,却对正透过挡风玻璃迎面而来的、关乎国家未来的科技领导力之争视而不见。

他们还在幻想通过关税,把那些连中国工人都盼着被机器人取代的枯燥低薪工作搬回得州,而不是思考如何赢得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的竞赛

奥托和汉森的警告,如同一声暮鼓晨钟。应对“中国冲击2.0”,意味着必须关注美国的优势,而不是舔舐过去的伤口。这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创新竞赛,中国在十年前就已全力以赴。而美国,却还在拿着一张早已过时的地图,试图寻找一片早已不存在的新大陆。

参考资料:

贸易战6年多,美国越打越“亏”陷泥潭,中国苦练“内功”正当时.中国日报网.2025-06-14

【世界说】美学者揭批“中国冲击”论:数据证明美国制造业流失早在上世纪就已开始.广州日报大洋网.2025-06-09

戴维·奥托、戈登·汉森:“中国冲击2.0”比1.0更猛,而美国还在打“上一场战争”.观察者网.2025-07-16

【世界说】保护主义外衣下的反噬:美国关税政策如何陷入“搬石砸脚”的悖论.中国日报网.2025-06-11

美国诺奖得主:中国治不了美国的“就业病”,本就是个“误诊”….观察者网.2025-05-28

关税为何救不了美国制造业?.中国网.2025-09-02

分析人士:美国关税难撼中国制造业强国地位.观察者网.2025-03-06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财经   美国   中国   猛烈   年前   关税   制造业   企业   观察者   幽灵   风暴   岗位   成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