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诗人生”分享会走进民德路茶馆 四立方诗人共话茶韵与城市记忆

10月28日晚,南昌市东湖区民德路茶馆内茶香氤氲、诗意涌动,一场别开生面的“茶诗人生”分享会在此举行。南昌“四立方诗人”邓涛、舒琼、老德、文举与江西卫视金牌调解观察员、主持人武韵齐聚于此,以茶为媒、以诗为桥,串联起南昌千年茶铺文化、老城市记忆与诗歌创作,为市民带来一场兼具烟火气与诗意的文化盛宴。

民德路茶馆因复古装修风格走红,裸露的木质梁架、复古绿窗框、竹椅与老式竹编暖水壶,搭配清代条案、熊猫牌老电扇等老物件,仿佛将人拉回20世纪老茶铺。分享会上,诗人围绕茶馆场景与诗歌意象的碰撞展开交流,从“竹椅的纹路里藏着老南昌的午后”,到“老电扇转动的声响,是写给70年代茶铺的押韵脚”,讲述如何将茶馆细节与老物件转化为诗歌中的记忆锚点,让诗句承载可触摸的时光温度。

谈及南昌茶史,老德援引《南昌市志》记载,提到解放前夕南昌曾有200多家茶铺,船山路“宝华楼”等茶楼盛极一时,“船山路300米间的三座茶楼,是写给南昌茶史的三行诗”,老德用凝练的表述,展现诗人将千年茶铺文化浓缩为诗句的巧思。

互动环节中,“民德路茶馆为何跑火”成为焦点。文举直言,茶馆的吸引力不止于复古风貌,更在于其“公共客厅”般的情感价值:“一家受欢迎的茶馆,需要有健康亲民的好茶、品质上乘的好水,更要有高性价比且能唤醒记忆的服务,以及能让人放松心灵、承载城市记忆的体验。”他提到,如今茶馆里老中青共处、邻里式交流的场景,孩童嬉笑与老茶客闲谈交织,恰好让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人们,找回了久违的人情味。

“……

时间统一每座城市的面孔

历史还在老地名里呼吸

像城市柔软的私空间

猪市街、胡琴街、华佗庙……

像丢了的地址

站在原处,却扯断了与故乡的距离

多想时常回回头,看着祖先,还在街口”

活动现场,邓涛分享了自创诗作《扁担巷》,诗句里的老地名与茶馆中的复古物件遥相呼应,共同搭建起连接过去与当下的记忆桥梁,也承载着对老南昌的深切眷恋。

当被问及“南昌本土文化如何进一步传播”,四位诗人异口同声:茶馆是承载文化的“活态空间”,诗歌是传递文化的“灵动载体”,二者结合能让更多人触摸本土文化根脉,唤醒城市集体记忆。

活动尾声,四位诗人纷纷为民德路茶馆送上祝福,并开展图书捐赠及签名活动,将文化分享的温暖延续。这场“茶诗人生”分享会,让诗歌走进老茶馆,以诗为媒,串联起个人记忆与城市故事,为本地的文化生活添了一份新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旅游   诗人   茶馆   立方   记忆   城市   南昌   文化   诗歌   物件   诗句   竹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