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大萧条:债务危机的标准模板

接着上周末的话题,我们来聊一聊历史上的那些金融危机,以后视镜的视角,看看能从中学到一些什么。这次,我们要聊的话题是1837年美国大萧条。

1,1837年大萧条

很多投资者对1929年美国大萧条有印象,因为记录比较完善,且与后来的二战爆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说起大萧条,1837年的这一次,也不遑多让。

1837年金融恐慌导致全美股票断崖式下跌。90%以上的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屡创新高,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失去自己的土地,众多社会底层和有色人种流离失所。

政府财政收入由1836年的5080万美元锐减到1837年的2490万美元。政府和银行的社会公信力一落千丈,违约的州政府被禁止进入国际金融市场。

1837-1843年,美国货币供应量减少34%,物价下跌42%,实际利率高达20%。

这场金融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8年加州发现了巨大的旧金山金矿,美国经济情况才开始好转。

相比较1929年大萧条带来的十年衰退,1837大危机,不遑多让。

2,好人办坏事,杰克逊大战央行

关于这次大萧条发生的原因,通常有一个比较流行且很有意思的故事版本。

话说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以前是一名军人,虽然打败英军成为战争英雄,但不太懂经济,曾经还上过当吃过亏。

杰克逊曾在1795年准备转行做贸易生意,将自己的68000英亩(约275万平方公里)土地卖掉,换回来一张由个人出具的本票。杰克逊拿本票做抵押,购买了贸易所需要的物资。后来由于出具本票的人破产,致使杰克逊持有的本票一夜之间成为废纸。杰克逊也因此欠下供应商庞大的债务。杰克逊花了15年时间,才逐步将这些债务清偿完毕。

这样深刻的经历,使得杰克逊对所有虚拟的东西都充满了警惕与反感,这也使得它对银行充满了不信任感。天生厌恶债务的他,不仅致力于消除政府债务,也认为央行是万恶之源,是债务的源头。

安德鲁·杰克逊有三大信条:

✔有人民的支持才是最可靠的。

✔不能让金融等势力膨胀的机构“挟持”政府。

✔金融业对外国势力过度放开是十分危险的。

乍一看,恐怕觉得这个人是社会主义政治家,是一个好人。但,事实证明,好人也会办坏事。杰克逊当选总统之后,就开始了执行他的政策。

1936年,当时美国的中央银行美国第二银行20年特许经营期到期后,国会通过了续期,但总统这里,他使用了历史上很少人使用的一票否决权,否定了这项决议,美国中央银行没了,更名美国银行继续运行。

因为第二银行总资本3500万美元,政府持股20%,私人以金银认购80%,显然他认为这是一家私人机构,且也容易被外国势力控制。

光取消特许经营还不够,杰克逊为了彻底消灭中央银行,命令财政部长每个月从美国银行提取900万美元存款转移到地方银行。因为当时中央银行审核更加严格,在民众中的口碑不太好,杰克逊决定顺应“民众的声音”。

州立银行在信贷方面,更加宽松,导致信贷大幅上升。银行业的暴利让资本游说美国国会颁布了一部《自由银行法》,这部法令允许最低资本金为10万美元的任何人都可以开银行。

当然,不可能没有准绳,当时规定最差要用土地作为抵押。可是,当时由于棉花种植技术的进步导致美国棉花种植利润大增,西进运动产生了大量的土地需求,一场房地产泡沫诞生。

很多人,贷款买地,然后再把地拿去抵押,继续买地,和中国前些年的炒房团类似。1832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土地办公室的销售额为250万美元,到了1836年就达到了2500万美元。

以泡沫资产作为抵押的银行信贷自然也出现了大爆发,货币严重超发。1832年美国的货币流通量是5900万美元,到了1836底,已经达到了1.4亿美元。

杰克逊没想到自己的政策反而起到的相反的作用,他知错就改,立马颁布了《铸币流通令》,规定要求除极个别情况外,以后购买土地都必须用金币或银币支付。

显然,这导致地产价格暴跌,地产价格暴跌,银行收不回来贷款,美国银行带头停贷,引发了挤兑风潮,银行业大面积破产。1837年底,美国所有银行都终止了金币兑换业务。

更绝的是,这时候英国是全球经济与金融中心,英国加息,英国资金回家吃利息了,导致美国进一步出现黄金的流动性危机。

这段故事,听起来很有意思,但这背后的逻辑是不对的,错误好像全都是杰克逊的,似乎没有杰克逊就不会有1837年大危机了,显然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3,历史的必然性

我们研究金融史,不是简单听个故事而已,真正重要的是以古鉴今。显然,现在我们看到的内容,还不够。想要搞清楚事情的真相,我们还得继续挖掘。

1837年发生的事情,我们还得从更长的周期视角来看,也许更能够发展真相。

18世纪,英国人和殖民地之间爆发了严重的冲突。1775年爆发了第一次独立战争。1783年,英国政府战败,正式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虽然打赢了,也欠了一屁股债,怎么办呢?当时全球硬通货是黄金,到哪找呢?老百姓手里有,但怎么搞过来呢?

美国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议建立中央银行,呼吁老百姓把黄金存到央行里,换取以政府信用作担保的货币。

虽然当时是金本位时代,但纸币交易的需求非常旺盛,1791年,美国第一合众银行(央行)顺利成立。但留了一个尾巴,法律规定,它的有效期为20年,结果1811年以后,它到期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1812年,因为美国的北扩意图,英美又干起来了,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开始,一直到1815年结束。战争再次带来了庞大的债务,于是,1816年,美国国会授权成立了第二合众银行。

其实,在央行出来之前,各个洲立银行也有发行纸币,但纸币的核心是信任,央行一出来,其他银行纷纷破产。

而新成立的央行,审核过于严格,也垄断了很多生意,很多银行业馋这块大蛋糕,所以,才有广泛的不满,这也为后来央行被撤销打下了伏笔。

但这一点是美国内部的金融体系整合,与1837年的金融危机关系并不大。纵观历史,所有金融危机,本质上都是因为投资预期落空,这一次似乎也不例外。

任何金融现象,都是表象,是上层建筑的一方面,真正决定趋势的是经济结构的变化。我认为,哪怕不是杰克逊上台,哪怕美国央行没有消失,危机还是一样会爆发

个体的作用,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这些都是历史的作用。

4,金融危机的本质是债务

1776年,美国刚成立的时候,地图很小,面积约8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40万。

1783年,英国与美国签订《巴黎条约》,英国承认美国在密西西比河以东的领土,法国与美国在北美以密西西比河为界,美国面积扩张约230万平方千米。

1803年,美国趁着拿破仑在欧洲大战缺钱的机会,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从法国购入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路易斯安那,取得21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总面积增加至444万平方千米。


1819年,美国又以500万美元的价格从西班牙购入佛罗里达,面积15万平方千米。

获得了这么多土地,得开发利用。否则,就毫无用处。从1784年到1787年,美国连续颁布三部涉及土地的法令和条例,鼓励东部居民以及海外移民到西部定居,可低价购买土地。

但更重要的是当时正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最需要的两种资源,煤炭和铁矿,恰恰就在西部,可以通过五大湖航运便利运输。

1825年伊利运河贯通,五大湖-伊利运河-哈德孙河-大西洋航运贯通,纽约成为五大湖航运的出海口,城市开始腾飞。

这一点,我在前面《伊利运河:过剩从来都是一件常事儿》的文章中特别说过。

伊利运河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美国新一轮大规模运河投资,怎么筹资呢?还不是和现在的套路一样,炒作运河沿岸的房地产。几百年了,套路还是一模一样。

但是,随着投资的深入,固定资产越多,竞争压力越大,运河收入越低,投资回报率下降,债务无法如期偿还,引发了债务危机。

正如前面所提到一样,所有的金融危机本质上都是债务危机

对未来过度乐观,所以过度举债,有时候是过度投资,有时候是过度消费,但最终都表现为产能过剩。产能过剩表现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价格下跌引发通缩螺旋

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但债务不会,资不抵债,最终演变成为债务危机。

但,周期性的债务危机,似乎是经济发展的常态。现在看起来的产能过剩,不代表未来产能过剩,往往是暂时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债务危机是经济发展的必经过程,谁也避免不了。而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本质上也是债务危机,地方政府的城投集体爆雷,本质上也是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下降带来的产能过剩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5

标签:历史   萧条   债务   危机   模板   标准   美国   杰克逊   银行   央行   中央银行   土地   运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