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集团这几年在国际上风头正劲,大家平时可能不怎么关注造船业,但这个行业其实挺接地气的,它直接关系到全球贸易、能源运输和国防实力。
简单说,中国船舶集团现在是全球最大的造船企业,它不光规模大,还在订单量和竞争力上甩开了韩国那些老对手,比如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
它的年收入已经超过了3700亿人民币,这数字听起来就够震撼的,养活着几十万员工,还带动一大堆产业链。
韩国那边以前是霸主,但现在中国这边一步步追上来,靠的就是实打实的积累和技术进步,不是靠吹牛。
先说说这个集团的来头。中国船舶集团其实是2019年才正式重组的,那时候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两大国有企业合并,国务院直接批准的。
之前这两家分开干,一个偏南方基地,像上海和广州那边,主攻民用船;另一个在北方,比如大连和青岛,专攻重型军用船。
合并后,总部在北京,旗下有60多家子公司,员工总数35万左右。这么一合体,资源集中了,效率上去了,很快就成了全球老大。
2021年它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之后连续四年上榜,到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488.9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3470亿,但考虑到汇率波动和额外收入,实际超3700亿没问题。这不是虚报的,财富杂志数据摆在那。
为什么说它打败了韩国那些巨头?韩国造船业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强势崛起,那时候现代、大宇和三星三家企业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建了大批船厂,成本低、速度快,很快就抢了日本的市场份额。
到21世纪初,韩国成了全球第一,订单量占全球一半多。现代重工是老大,专攻液化天然气船和集装箱船;三星重工强在钻井平台;大宇造船则在破冰型LNG船上发力。
它们三家加起来,年订单额一度上千亿美元,出口到全球。但问题也出来了,韩国船企太依赖高附加值船型,遇到油价波动或全球经济低迷,就容易亏损。像2022年上半年,大宇亏损4.34亿美元,现代超5亿,三星超2.5亿,连续几年都这样,日子不好过。
中国这边起步晚,但追得猛。1999年,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分拆成两大集团后,就开始专注技术升级。2010年代,中国船企订单量开始逼近韩国,靠的是大规模生产和成本控制。
2020年,中国船舶集团新接订单量首次全面超过韩国对手,手持订单4195万载重吨。韩国产业研究院2023年报告显示,中国造船业价值链综合竞争力升到全球第一,比韩国高了两名。
这不是运气,背后是研发投入和产业链完善。中国现在在集装箱船、散货船上订单全球第一,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12种是中国拿头名。
韩国还在LNG船上占优势,但中国差距在缩小,沪东中华船厂已经能建LNG船,订单排到2026年。
具体到数据,中国船舶集团2023年完工量917万载重吨,新订单1518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1452亿载重吨,增长53%和15.6%。
对比韩国,现代重工订单占全球四分之一,但中国船舶集团和它差不多,俩家加起来占50%。2024年,中国船企交付1286艘船,总吨位3910万吨,美国才28艘。
这差距大到什么程度?单是中国船舶集团2024年建的商用船吨位,就比美国二战后整个造船业建的还多。
韩国三大船企HD现代、三星和韩华海洋(大宇改名后)手持订单排全球前三,但整体市场份额被中国挤压。欧盟2022年否决现代收购大宇,就是怕垄断,但中国合并顺利,竞争力更强。
再聊聊收入来源。中国船舶集团不光造民船,还涉及军用,比如驱逐舰、潜艇和航母,这部分收入稳定。民用方面,出口到50多个国家,化学品船、天然气船多。
2023年和法国公司签16艘集装箱船合同,210亿人民币。2024年交付中远海运腾达号,6.2万吨纸浆船,全自主设计。年收入超3700亿,部分来自这些大单,还有配套产业如船舶电子设备。
员工35万,产业链拉动钢铁、机械等行业,经济贡献大。韩国那边,三家企业总收入也高,但亏损多,现代2023年勉强盈利,三星和大宇还在红海挣扎。
2025年又有大动作。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吸收合并,8月13日完成,涉资1150亿人民币,成全球最大上市船企。这次整合解决同业竞争,集中军民融合和绿色船舶产业链。
日韩也在布局高端船,但中国速度快。韩国政府今年投9万亿韩元研发,目标7000亿美元出口,但中国造船市场份额已超50%,2023年65.9%。美国发起301调查,但对中国影响小,美国船厂份额才0.1%。
这个集团的崛起,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造船业是综合工业之冠,带动的产业多,零部件供应链长,涉及50多个行业。以前中国依赖进口船,现在自给自足,还出口创汇。
国防上,增强海上实力,航母和舰艇自主建。全球贸易80%靠海运,中国船企主导,稳定供应链。韩国船企面临人才荒和成本高,中国劳动力优势明显,没工会压力,成本低。
不过,挑战也有。环保要求高,绿色船舶是趋势,中国需加大研发。国际竞争激烈,韩国在LNG船上垄断,中国3-5年可能抢占高地,但需克服技术瓶颈。
油价波动影响订单,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大。但中国船舶集团有政策支持,资源集中,前景好。
总的看,中国船舶集团从追赶到领先,用了20多年,靠实干和技术。韩国现代、三星、大宇还是强敌,但中国订单量和收入已超它们总和。
年收入超3700亿,不是终点,未来还会增长。这行业接地气,关系每个人生活,海运影响物价和能源。大家平时买的东西,很多靠船运来。中国造船强了,国家底气足。
更新时间:2025-08-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