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木
水大鱼大。
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体系,也坐拥最为庞大的内需市场。
当前,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已成为2025年度首要任务,“做强国内大循环”更成为新形势下的重中之重。
内循环时代,必将孕育出新的超级大产业,挑起促消费、稳就业、稳增长的大梁。
中国经济,正在出现三个影响深远的大变化。
其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大循环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国内大循环空前加速,内需尤其是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大推动力。
今年以来,多个高层会议和调研活动,密集提及“做强国内大循环”,背后既有关税战带来的反复冲击,也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
当前,中国经济正从投资驱动、外贸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国家发改委日前披露,2021年到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最终消费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
作为全球出口第一大国,外循环曾缔造了数十万亿级的出口行业,带动一众沿海城市后来居上。
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内循环时代势必推动新的10万亿级大市场的诞生,重塑竞争格局。
其二,中国正在从“生产社会”走向“消费社会”,消费结构则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
当前,无论是房子、家电还是汽车,大规模集中消费都已趋于饱和,但服务消费方兴未艾。
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传统吃穿住行带来的消费增长空间放缓,而文化旅游、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教育文体、医疗健康等需求却日益旺盛。
因应这一发展大势,2023年,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服务零售数据。
过去两年多来,服务零售增速连续多个季度,跑赢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有力对冲了消费放缓的影响。
即使如此,我国的服务消费占比远远低于欧美国家。数据显示,美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高达69%,而我国仅有46.1%,提升空间巨大。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余永定撰文指出,中美之所以消费力有别,原因不在于商品消费,论汽车、家电、房子消费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服务消费有着巨大差距。
其三,服务业正在吸纳就业的主力。未来稳就业的关键,不在于制造业,而恰在于服务业。
研究表明,服务业每增长1%,将比制造业多创造25%左右就业机会。
这背后既有制造业“机器换人”的影响,人工智能越发达,制造业需要的劳动力就越少,也与服务业本身涵养就业的特性不无关系。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与制造业就业人员一增一减,但总体就业人员增加。
过去5年,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达2.65亿人,增加5401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1.64亿人,减少826万人。
国内大循环超越国际大循环、服务消费取代商品消费、服务业就业贡献力超过制造业,三大变局共同助推一个超级大市场的诞生:服务零售。
服务零售与实物商品零售相对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举凡餐饮住宿、文娱休闲、教育体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都包含在内;狭义上,则是扣除酒旅、餐饮、医疗等标准化服务之外的部分。
即使只从狭义的服务零售来看,美团测算,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7万亿,过去三年年复合增长率8%,超过GDP平均增速。
按此增速,未来5年,服务零售市场将突破10万亿大关,堪称超级大市场,势必孕育出一众百亿级乃至千亿级的龙头企业。
市场规模之大、增长潜力之高只是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这是不折不扣的内循环市场。
依托于本土而存在,构建的是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本土经济循环,创造的既是生意增量也是就业蓄水池,更是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当前,服务零售已成吸纳就业的最大主阵地之一。
美团数据显示,过去10年,每年新增长就业741万人。根据最新调研统计,仅按摩足疗行业手艺人就高达700万,发型师400万,美甲师240万。
因此,服务零售堪称未来10年最大的内需增量,也是确定性最高的生意之一,更是消费驱动时代最亮眼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之一。
抢滩7万亿级大市场,谁能走在前列?
任何一个超级大产业、大市场的诞生,都会引来无数企业竞逐。但服务零售已呈爆发之势,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到广阔蓝海,但市场仍旧高度碎片化。
当前,整个行业百亿级规模企业仅有3家,且不说与汽车、家电等商品零售有着天壤之别,就是跟茶饮、咖啡等新零售也有着巨大差距。
究其原因,服务零售虽然覆盖面极广、遍布千行百业,但无论供给需求都是高端分散。
一边是遍布全国各地的无数个中小服务零售商家,一边是形形色色充满个性化需求的消费者,天然存在规模化、线上化、标准化不足的结构性难题。
相比于货架、商品的规模化,人和服务的线上化、标准化显然更难。
商品生产在近百年前的“福特制”时代就已开始高度标准化,涉及上万个零部件的汽车乃至大飞机都不例外。
但服务是关于人的行业,不说服务需要供给、需求同时在场,让700万足疗技师的每一种手法、400万发型师每一项创意、240万美甲师的每一种创新全都标准化,难度高出无数个数量级。
美团数据显示,我国服务零售行业已达7万亿,但线上市场仅有6400亿元,线上化率只有9%,远低于商品零售30%左右的线上化率,更低于家电、3C、美妆50%左右的线上渗透率。
从美容美发到足疗按摩,从台球棋牌到KTV再到健身康养,服务零售仍旧高度依赖线下渠道。
凡事都有两面性。线上化率不足,恰恰意味着增长空间巨大;整个市场处于爆发初期,恰恰意味着有无数的空间位可以占领。
反过来想,如果一个线上化率不足的市场都有7万亿级的超大规模,一旦有了数字赋能,整个行业势必迎来“二次爆发”,正如当年互联网电商带来的商品零售业二次革命。
根据美团预测,到2030年,服务零售线上化率有望从9%跃升到25%。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变革面前,服务零售的线上化早已不是难题。
20多年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诞生彻底激活了电商;如今,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带动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服务零售爆发正当其时。
今年3月,美团把在10年前成立的到店综合事业部更名为服务零售事业部,成为服务零售线上化加速的标志性时刻。
作为龙头平台企业,美团以“服务零售”为名,不只是与国家政策、市场大势和自身发展战略相契合,更释放出以数字技术助力服务零售的决心。
美团们能做的,不只是构建线上与线下的连通桥梁,通过线上展示、到店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助力服务零售商家的线上化,更在于借助AI重构商家的管理体系、线上能力、经营效率,让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成为可能。
市场、技术、平台万事俱备,服务零售的线上化遥遥在望。谁能率先实现规模扩张,线上化经营,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吃到下一波增长红利。
当服务零售遇见AI,线上平权不再是传说。
过去20多年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推动数字基建完善、助力城市平权,让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站在同一竞争起点。
如今,AI正以席卷之势,赋能千行百业,带动商家的线上平权,让中小商家与大企业回到同一起跑线。
以2023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2025年初“DeepSeek时刻”的到来为标志,人工智能革命迎来大爆发,几乎所有企业、所有产业、所有城市都卷入其中。
虽然没有人意识不到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但对于中小商家来说,人工智能要么过于高大上,最终沦为大企业的专利,而与中小商家绝缘;要么受制于资金、技术、成本、管理体系等现实约束,有心无力,难免被飞驰的AI列车甩下阵来。
换言之,广大的中小服务零售商家,缺少的不只是线上化的决心,也不是寻求AI赋能的意识,而是没有低成本、标准化、通用型的AI基础设施,导致在大变革到来之际,仍旧被锁在线下、困于个体管理、受制于粗放式运营。
作为行业小帮手,美团构建服务零售AI基础设施,真正成为数百万家中小商户的线上助手。日前,美团推出首批AI数字员工,包括客服专员、排班专员、生意店长、运营专员,覆盖商家在平台线上运营的全链路,成为服务商家线上化、标准化、规模化运营的线上帮手。
教育培训、家居、婚嫁、月子服务等行业,咨询无时不在,非传统人工客服所能覆盖,但AI客服专员的存在,让“24小时咨询”成为可能。数据显示,已有5万家教育培训门店在夜间时段使用AI客服专员,夜间留咨率提升约4成以上。
KTV、棋牌、桌球、健身房等行业易于复制,但规模化运营必然带来倍数级的成本压力。依托于AI智控系统而来的自助KTV、自助棋牌室、自助健身房,既能实现从刷脸进门、自助开台到AI实时教练指导的全智能体验,又能打破地段、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商家得以低成本扩张。
以小铁自助台球为例,成立仅18个月,便在全国大大小小城市、区县开出了6000多家门店。魅KTV借助“轻资产+数字化”的运营模式,在“年轻人不再爱唱K”的关店潮时代,走出一条逆势上扬之路,全国门店超过900家,如今启动港股上市计划。
至于成百上千万的按摩师、理发师、美甲师,虽然无不致力于提供一流的服务,但在碎片化的消费场景中往往难以被看到。
手艺人的在线化,则让有手艺的人在行业中的付出和成长可以被积累、被识别,形成“数字名片”,再加上AI的助力,个体手艺人也能成为自己的店长。
可见,数字技术天然具有平权效应,AI基础设施可以无缝覆盖所有服务零售行业。
哪怕是深藏在楼中的无名小店,哪怕是只有一两个手艺人运营的个体商家,哪怕是三四线城市乃至小镇的店面,都有出圈的可能,也有与大企业一较高低的机会,更不乏从街边小店逆袭为连锁大店的可能。
根据预测,2030年服务零售线上化率有望从9%增长到25%,或将诞生超过300个千店品牌。
这是消费驱动时代的内循环增量,更是无数中小商家改变命运的机遇。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