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曝光最脏的6种外卖,连商家自己都不吃,很多人蒙在鼓里

外卖小哥曝光最脏的六种外卖,连商家自己都不吃,很多人蒙在鼓里

晚上十一点,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李默疲惫的脸。

又是一天,用外卖草草打发了一顿晚餐。

筷子搁在那份色泽依旧诱人的麻辣香锅上,他却再也提不起食欲。

不是不饿,是心里堵得慌。

半小时前,手机响了,是常给他送餐的那个骑手,大家都叫他老陈。

电话那头,老陈的声音混着电流声,有点不太一样:“李老师,您刚点的那家店……以后,尽量别再点了吧。”

李默心里咯噔一下,低头看了看吃了一半的饭菜。


五年,两万五千公里,一双看透后厨的眼睛

老陈跑外卖五年了,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他比导航还熟。

他见过凌晨三点就开始忙活的早餐铺子,也晓得哪家的奶茶煮得恰到好处。

但真正让他对这行有深刻认识的,不是路,是那些亮着灯的后厨里,外人看不到的角落。

“刚开始,我也挑销量高、图片好看的店。”老陈后来跟他聊天时这么说,语气里透着点无奈。 “直到有个大雨天,我才算开了眼。

那晚雨下得睁不开眼,他冲进一家评分4.9的煲仔饭专门店取餐。

一阵狂风猛地吹起了后厨的塑料门帘。

就那么一两秒钟,他看见厨师正把一大盆已经没了热气、米粒发硬发干的冷饭,扣进烫手的砂锅里,然后浇上浓酱,盖得严严实实。

老陈没忍住,问了句:“老板,这饭……是不是隔夜的了?”

厨师头都没抬,声音没什么起伏:“高温一煲,啥味儿都压住了,吃不出来。”

老陈说,那一刻,他感觉心里某个地方塌了。

从那以后,他送餐时,眼睛总会不自觉地多看几眼。

老陈的亲眼所见:这几类外卖,得多留个心眼

日子久了,老陈心里有了一本账,总结出几种他觉得问题可能比较多的外卖。

1. 炒饭:粒粒分明的背后

“你留意没,很多外卖炒饭都特别干爽,一粒一粒的?”老陈点出关键,“那多半是隔夜饭,甚至放得更久的陈饭炒的。”

他解释,隔夜饭水分少,硬度够,正好符合某些炒饭对“干身”的要求。商家图省事、降成本,常用陈米。

“新鲜现煮的米饭炒出来,会带点软糯黏性;陈饭炒出来,口感发散,有时细品能尝到一丝若有若无的酸气,就靠猛火和酱油压着。”

• 点炒饭不只看卖相。留意有没有不正常的酸味或哈喇味。新鲜炒饭的米香和蛋香是融在一起的,不是光有酱料味。

2. 炸物:那锅反复沸腾的油

“最让人不放心的,是那些专做炸鸡、炸串的摊子。”老陈摇着头,“有些店里的油,颜色深得像酱油,稠得都快搅不动了,还一天到晚反复用。”

油反复高温加热,不仅产生有害物质,自己也会变坏,有异味。

商家有办法:“他们撒上大量的辣椒粉、孜然、椒盐,味道重得冲鼻子,就把油和食材本身不好的味道全盖住了。你吃到的全是调料味,东西好不好根本尝不出来。”

• 吃炸物时,如果感觉油有股腻人的哈喇味,或者吃完后盒底留下的油颜色深黑、发黏,就得小心了。

3. 重麻重辣:味道的“障眼法”

“没觉得吗?现在的外卖一家比一家咸,一家比一家辣。”老陈提出了一个现象,“这有时候是个办法。食材不那么新鲜了,最有效的就是靠重重的麻辣、香料味来遮。”

他拿水煮鱼举例:“鱼片可能有点发黏,失了弹性,但滚烫的红油往上一浇,香味扑鼻,辣得人冒汗,食客在那股猛烈的刺激下,很难分辨食材本身那点细微的变化。像麻辣香锅、冒菜这类,尤其容易藏问题。”

• 偶尔点些清淡的,比如清蒸鱼、白灼菜心、上汤青菜。这类菜对食材新鲜度要求高,商家不好糊弄,能帮你筛出更靠谱的店。

4. “猛火现炒”的真相:料理包的速度

“很多写着‘猛火现炒’的快餐店,出餐快得离谱,三五分钟就好,这本身就不太对劲。”老陈说出了那个不少人都知道的“秘密”——预制菜包。

“真从切配开始炒,没那么快。那些出餐飞快的店,很大可能是提前做好的料理包,客人一下单,加热一下,或者象征性地在锅里扒拉两下就出锅。你吃到的,可能是一两个月前在工厂里做好的味道。

• 点餐时注意出餐速度,要是快得反常(比如刚下单就显示骑手取餐),就多想想。多翻翻“差评”,特别是提到“味道像料理包”、“菜量少得可怜”的那些。

5. 青菜:最后的体面

外卖里的绿叶蔬菜,最容易应付。

“有些店的青菜明明已经不新鲜,叶子黄了、蔫了,但放进开水里焯一下,或者大火快炒,临出锅淋上一勺油,看起来又油亮翠绿了,但口感和营养早就没了。

• 点清炒时蔬,收到先看模样。新鲜的菜炒完还是挺拔的,颜色鲜亮;不新鲜的菜软塌塌的,没精神。

6. 包装袋后面的厨房

“平台管得严了,现在很多店前面都弄得干干净净。但真正干不干净,得看后厨。”

老陈说起他见过的:一块抹布擦完台面擦锅边,食材筐直接放在湿漉漉的地上,洗菜池的水浑浊不清……

“这些,顾客隔着精美的包装袋根本看不见。但吃进去的东西,就是从这些地方出来的。

• 尽量选带“透明厨房”(能在APP上看直播)标识的店。多看带图的“差评”和“回头客”的真实反馈。

一个父亲的笨办法

老陈自己也有孩子在上学。

他说,每次给那些看着像学生的年轻人送完那种“问题外卖”,心里都挺不是滋味。

他给自己家点外卖,有套“笨办法”:

• 认标签:优先选有“明厨亮灶”、“品牌连锁”这些标识的店。

• 翻评价:重点看“中评”和“差评”,尤其是具体提到“食材不鲜”、“吃完拉肚子”、“油有怪味”的。

• 挑菜式:多选做法简单的,比如蒸的、煮的、清炒的,少点那些调料放得狠、做法复杂的。

• 收到先检查:打开包装闻一下,看一下。觉得不对,立刻拍照,找平台解决。

“说实在的,有条件的话,还是自家厨房做的最踏实。” 老陈最后的声音带着点疲惫,也带着点期望,“吃进嘴的东西,是最后的底线。我改变不了所有店,但能提醒一个人,也是好的。”

电话挂断后,李默看着桌上那半份已经冷透的麻辣香锅,默默地打包好,系紧袋口,扔进了垃圾桶。

他决定,明天还是早点起床,自己动手做顿饭吧。

这份来自风雨里来去的骑手的提醒,也许力量微薄,但至少,能让我们在下次按下“付款”键之前,停顿那几秒钟,多想一点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美食   外卖   小哥   蒙在鼓里   商家   炒饭   新鲜   骑手   味道   麻辣   哈喇   办法   料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