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古镇很世俗,也很江南

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哦~本文为原创,盗文必究!

本周末有个好消息,那就是杭州在内的江南终于走进了气象学上的秋天,“坏消息”则是还有半个月就会迎来节气“立冬”。

嗯,就这样今年江南的秋天被“浓缩了”。

新市古镇

江南的秋景从来是不会令人失望的,今天梨白就和大家一起“到”湖州,说一说我经常溜达的古镇。

江南古镇多,嘉湖得占一半。

湖州“痛失”太湖,但湖州的古镇大多坐落在运河沿岸,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灵动古镇。

湖州的古镇,因运河而兴,在古代大多是贸易重镇,江南产的稻米、丝绸在此集结,要么北上,要么南下,使得这些小镇人口剧增,兴盛一时。

南浔古镇

民居、大宅

说到江南的水乡、小镇,大家脑海里大多会有类似的画卷,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这个季节,还有可能会看到枯藤老树昏鸦

南浔古镇

他们都是有水穿流而过的小镇,小镇里头河道狭窄,有小船穿梭其中,河道的倒影中尽是白墙黛瓦的倒影,走个十几、二十几步,就会有座小桥,沟通不算宽的河道,方便人在商铺和民宅之间穿梭。

这其实不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想了好久我说吴冠中笔下的江南就是湖州古镇的样子,也是江南大多数民居的样子。

这个问题之所以难以回答,是因为湖州的古镇民居和大宅并存。

以南浔为例,唐宋时期已经因丝织品闻名于世,到了民国,镇中更是富商辈出,当时人们还根据这些人的财富体量将南浔的富豪分为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

四大巨贾之一就有张氏家族,大家在南浔游玩的时候会参观到张石铭旧宅、张静江故居。这俩人是堂兄弟,他们的祖父张颂贤便是南浔“四象”之一

南浔古镇百间楼

之所以单独说到张家,是因为正是在张静江财力的支持下,孙中山先生的国民革命才能顺利进行,张静江是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也因为这个原因,南浔被称作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古镇。

当然,南浔的“荣誉”和对中国近代史的贡献不止这些。

这里的辑里湖丝在隋朝的时候便声名鹊起,到明清时则是皇家御用品,皇帝的龙袍便是辑里湖丝织造而成。1851年,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辑里湖丝并一举夺得金、银大奖。

正因为湖丝贸易,造就了一大批湖州的富商,也使得湖州古镇的建筑风格多样化起来,形成了兼容南北,包容中西的风格。四象首富刘墉的小莲庄就是其中代表作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刘墉白手起家,富可敌国,三十几岁的时候就把南浔的丝绸生意做到了上海,因为乐善好施和给朝廷捐了不少钱,还先后受到过清廷的表彰。

为了让父母安度晚年,刘墉在南浔修建了小莲庄。

小莲庄位于南浔镇南栅万古桥西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一座建造了三代的古典园林建筑。它北临鹧鸪溪,西与刘家第三代刘承干的嘉业堂藏书楼隔河相望。

参观过小莲庄的人都会感慨它的精致,不输苏式园林,它以荷花池为中心和界限,自动形成了内外两园。内园又是一座园中园,园内假山叠石,曲径连廊,处处可见珍贵花草,错落有致。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梨白去参观的时候,园内西洋模样的花架上紫藤花开,中式的园林和西式的浪漫犹如金风玉露相逢,没有违和,只有相得益彰。

外园和内园之间的粉墙也不是无趣的,镂空的各式花窗让人不禁想到了苏州的各色园林,每一扇窗户都是灵动的,呈现的风景也是独一无二的。

外园荷花池是中心,很大一片,亭台楼阁点缀其中,夏天沿荷花池行走,移步异景,园内荷花、芭蕉、翠竹交相掩映,让人流连忘返。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而最令梨白印象深刻的就是这座中式古典园林中的西式小姐楼,它位于荷池西岸,也叫“东升阁”。现下只记得有个很欧式风格的门楼,小姐楼内有西式的壁炉,窗户都是百叶窗,雕花圆柱,站在其中有异国情调,也能想象到刘家的女儿们在此弹琴唱歌,开办舞会、觥筹交错的场景。

站在南浔古镇随便一座桥上,吴冠中笔下的江南民居,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马头墙,不输苏州园林的深宅大院,中西合璧,以西式为主的庄园园林,比如刘氏梯号等等,只在一处你就都看到了。

南浔古镇

作为一个北方人,我最喜欢的还是湖州古镇沿河的连廊,下雨的时候,穿梭其中,既淋不到雨又能聆听雨声,看雨落运河的情形。

这样的连廊在江南不少见,湖州古镇上更是不少,比如南浔古镇东边沿河四百米的百间楼,传说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个嫁女的官员为了给女儿安置嫁妆和仆从修建的。

新市古镇也有几段沿河连廊,镇中心的连廊比较窄,古时应该都是商铺,现在都成了茶铺、咖啡店,坐在廊下听雨,看人来人往还是很安逸的。

南浔古镇百间楼

过了清朝的财富茶楼,沿河还有一段挺长的连廊,因为河面宽了,连廊也就宽了,现在廊下住着一户户人家,之前应该是沿河的商铺或者货栈,因为再往外走不远的距离就是运河了。

站在并排都能过两三人的廊桥之下,看不远处的运河,想想当年货栈忙碌的场景,那么远又那么近。

始建于清朝的财富茶楼(新市古镇)

小桥流水是江南,民居大宅也是江南,凡是被江南水滋润生长的地方就都是江南。

早酒、吃面

贸易繁盛,南来北往的商人,船工、运货的工人都聚集在了小镇上,怎么让大家吃好吃饱就成了头等大事,于是练市、新市等地的早酒文化便应需而生了。

新市古镇口有家老面店,现在依旧可以喝早酒,早上四五点钟就开门迎客了。

在桐乡一家叫张天使的面馆出的很好吃的羊肉面

面条的热气和羊肉的香气根本藏不住,于是老顾客们如约而至了。

在新市亦或是周边的练市、南浔,最基础的早酒搭配就是一碗软硬适中的面条,二两面条。

是的,这是早酒的灵魂,梨白猜测应该是码头文化留下来的习俗,码头工人用一碗面条、一碗粮食酒唤醒休息了一晚上的身体,亦或是忙活了一晚上的工人靠着这杯早酒解解乏。

店里提供散装的地瓜烧,来自同样是运河沿岸,北方城市济宁。

新市古镇也很精致的羊蹄面

大多人的酒量就是二两,如果搭配的面条是一碗羊肉面,这酒老板就请了。

当然酒的种类不是单一的,有的时候也会有绍兴的黄酒,还会有啤酒。

客人们大多只喝白的和黄的,毕竟啤酒占肚子,喝了啤酒好吃的羊肉面就吃不下去了。

讲究的老饕们也会存酒在店里,于是你就会看到矿泉水瓶装的自酿白酒、二锅头以及茅台、五粮液这样的好酒同时出现在早酒店酒架上的“盛景”。

上面的面条就是在这家吃的

喝酒的老爷子们也不吝啬,若是你想尝尝他们的酒,也会给你倒上一盅。

湖州的面很好吃,面香十足,筋道爽口,和隔壁苏州的苏式面条有一拼,也有相似之处。

同样七分熟就上桌,只不过比起苏州一个浇头一个小碟的讲究,码头边上的古镇就要粗矿多了,浇头在面上直接见分晓了。

天天喝早酒的人不可能顿顿吃羊肉面,所以面店也供应其他浇头。

新市古镇

什么大肉面、大肠面、虾仁面、鳝鱼面、爆鱼面、雪菜肉丝面都有,你就是想吃阳春面、西红柿鸡蛋面,老板也都会满足。

面的呈现方式有汤面,有干挑面(拌面)。

这里说一下干挑面,它不是炒面,而是拌面加浇头。

干挑面的面煮熟放碗里,放猪油、盐、酱油调个底味儿,然后盖上锅气十足的浇头,要多好吃就有多好吃。

练市拍到的煮羊肉

“湖羊”在江南一带是有名有份的,用羊肉佐面也 成了嘉湖一带的明星美食。

这事儿要真论起来还得追溯到被金人追得屁滚尿流的宋高宗说起。

宋朝老赵家不爱猪肉,认为不洁,尤为爱吃羊肉。

《续资治通鉴长编》曾经记载,“饮食不贵异品,御厨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

《宋会要辑稿》中曾经提及,宋神宗的熙宁十年,皇宫中的厨子用掉了“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这已经不是爱吃羊肉了,这是天天吃羊肉、顿顿吃羊肉的节奏。

练市的羊肉面

正是因为如此,北宋灭亡,宋高宗即便南逃,也带着他心爱的小羊羊,忘了在哪个资料中曾经看到,专家曾经探究过湖羊的基因,证明他们的祖宗就是内蒙羊。

湖州水多草肥,所以在南宋时候就成为了给皇室提供小羊羊的重要产地。

羊有了,烹饪羊肉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有红烧羊肉、有红烧羊蹄、白切羊肉、羊羔等等。

去年梨白在新市参加了湖羊节,各村的村厨们都是带着自家大灶大锅来的。

红烧羊肉

有了柴火大锅的加持,炖出来的羊肉那是软烂酥香,一点不柴,让人吃了还想再吃!

羊肉面是早酒餐桌上的王牌美食,因为价格有点小贵,所以老板请喝酒。

超级值!

梨白在练市、新市和双林以及嘉兴的桐乡都吃过羊肉面。

春节前后的新市古镇

二十几块到三十几块的价格,肉多看得见,早上来一碗,再配二两小酒,和朋友们聊聊天、吹个牛,绝对赛神仙!

羊肉秋冬吃最是滋补,所以这个季节到湖州小镇游玩的顾客千万不要错过这一口。

没来江南之前,我觉得吃面还是北方人吃得多一些,等着到了江南,特别是苏南和浙江,才知道他们也超爱吃面

早酒要配面,中午、晚上小镇人依旧爱吃面。

双林古镇的鳝鱼虾仁面

某年某月某日,梨白曾经在双林镇吃过一碗虾仁面。

虾子就是当地产的河虾,虾仁是手剥的,配着粒粒分明的虾子,一客一烧。

虾仁虾子用来做干挑最能发挥其鲜美滋味,吃上一口,毫不夸张,真的要鲜掉眉毛了。

焖肉同样是湖州面条里常见搭配。

肉是提前卤好的,客人点了,便夹一片放到调好的面汤里,肉上面卧上面。

等着面吃了一半,“掏”出肉,肉已经被面条、面条熥热了。

南浔状元楼的双浇面(爆鱼和焖肉),超级好吃

肥肉部分入嘴一抿即化,丝毫不油腻,软烂鲜香。

各家汤头调制的还不一样,我喜欢南浔状元楼的,应该是放了些许胡椒的,一碗面下来,身心都灵了。

美食这事儿仁者见仁,湖州小镇的面条到底怎么样,还得大家伙实地尝一尝。

喝茶、唱歌

除了喝早酒、吃羊肉和嗦面条,喝茶和唱歌也是湖州古镇人民的心头好。

新市古镇的茶馆尤为多,分布在沿河的两岸。

二十几块钱喝杯茶,套餐里头还会有时令水果、瓜子。

像是现在,天气冷了,围炉煮茶的项目肯定也都安排上了,大家围在一起说说八卦,烤烤橘子、地瓜,城市里的“牛马”在这一刻是允许躺平的。

之前南浔古镇上喝茶的茶馆不多,但随着游客人数增加,往百间楼那边走的沿河路上,现如今也是开了不少茶馆。

湖州这边喝茶还是挺有意思的,很多小镇都有“三道茶”,据说最初是用来招待毛脚女婿的,现在游客们可比毛脚女婿受老丈人和丈母娘欢迎。

“三道茶”的由来梨白还真是没问清楚,知道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热心分享。

我喝过的三道茶里头有一杯是绿茶,还有一杯是红枣甜茶,然后就是十分有特色的熏豆咸茶。

梨白猜想这杯熏豆咸茶历史应该比较悠久,因为在唐宋的时候就有往茶里头放盐甚至放醋的。听当地人介绍,有的人家做熏豆茶,里头还会放萝卜干。

大家问我味道怎么样?说实话没那么违和,咱们“来都来了”肯定是要品尝一下当地特色的。

新市古镇

南浔的茶馆游客比较多,新市茶馆游客大多集中在周末,当地人也都去喝,别问,问就是新市人有自己的“上午茶”和“下午茶”。

新市人不光爱喝茶聊天,还爱喝茶唱歌,这一点若你不是在新市住个把月以上,你是发现不了的。

首先,各家茶馆就有类似KTV的点歌机器。

新市古镇

唱歌这事儿新市人民是不拘着什么时间、地点唱的,大家就是想唱就唱,随时随地唱。

记得那会在新市,上午九十点钟就已经有人开嗓了,等着到了晚上,新市人民跳舞的也有,但唱歌的居多,镇不大,在古街那片儿溜达的时候就会听到此起彼伏的歌声。

镇上有个运河中心,算是为古镇旅游开发的配套街区,那块儿还有个舞台,记得去年的时候还举办过唱歌比赛,那是相当的热闹,是镇上的“村TV”。

新市的夜景,往前走超多茶馆

等着大家伙来了新市也不要错过这个重点节目,在围炉煮茶的时候不妨高歌一曲,不要害羞,梨白在新市什么调子的歌曲都听过,只要你张口就有人欣赏。

说到茶馆,是绕不开荻港的一元茶馆的。

既然提到荻港了,咱们也来分享一个好消息,就在前几天,荻港获得了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所以这一趟大家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一元茶馆门脸儿不大,但历史感满满,招牌上写的就是“一元茶馆”。

是荻港的太阳

茶馆外头有个条椅,一个大叔一个劲儿地在烧水,烧水壶还是老式的,中间烧炭的那种。

一元茶馆其实是有名字的,叫“聚华园”,门上有一幅字画,写着“香溢古镇一元茶,情满荻港聚华园。”进门之后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上个世纪,这里没有特定的年代,因为上世纪每个年代都好像在这件茶馆里留下了痕迹。

茶馆空间不大,但还有一块空间是老式的理发服务,应该是和茶馆经营分开的,就是还用皮带磨刮胡刀,用毛巾捂下巴刮胡子的那种,这比电影里演的可有氛围感多了。

一元茶馆没在网络上走红之前已经默默在荻港镇上存在了近一个世纪,这点从店里的老匾和墙上挂的老照片就能看出来。

茶馆开门比较早,是当地老人们喝茶、聊天的聚集地,所以网上也有同学将其称为灵魂摆渡处。

茶的种类很多,绿茶、红茶、普洱茶、白茶。。。也有当地的熏豆茶和桑叶茶,价格也不等,最便宜的也就是五块。

确定要喝什么茶,老板就从墙上的一个“窝子”里拿出个茶叶罐给你沏茶,还会和你聊上两句,说放心,他们这里用的都是好茶。

我喝的是祁门红茶,队友喝的桑叶茶,确实都不错,喝得好,还可以购买。

很多小伙伴会问,这不是一元茶馆吗?咋还有五元甚至比五元贵的茶呢?

一元茶大多是本地人在喝,大家都是带着自己的大茶杯,拿着自己的茶叶,到茶馆来主要是陪伴彼此,也是这个茶馆经历了一百年的风雨之后存在的意义。

这里的“一元”是灵魂摆渡的费用,你能理解吗?

茶馆旁边有点心店,店里卖的都是江南的传统点心,比如茶糕(新市超有名),艾草团、艾饺、肉粽等等。

喝杯茶,吃块茶糕,坐在百年历史的老茶馆,看着眼前斑驳的桌椅和慢条斯理给顾客刮胡子的老理发师,耳边茶客们说话的声音突然就安静了,真的会在恍惚间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就是不知道彼时坐在你身边的会是南来北往的客商,还是当地的老百姓。

荻港肉粽

到了荻港了,大家一定要吃他们爆鱼,是那种什么料汁儿都不蘸都很好吃的爆鱼,十分鲜美,一点河鱼的土腥味儿都没有。

原因就是荻港有上千年的桑基鱼塘系统,人家就是专业、专门养鱼的,那鱼都是现嘎的,真的超级无敌好吃,是我年初在荻港玩后还念念不忘的美味儿。

去荻港一定要吃爆鱼

不知不觉又写了这么多,特别是写到美食的时候,梨白根本刹不住“车”。湖州古镇的故事、美食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自古人才辈出,又比如才子佳人,还比如栋梁之材等等,这些就留给小伙伴们自己探索吧,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期待小伙伴们在评论区留下点赞评,文中图片大多为实拍,技术有限,大家见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旅游   湖州   江南   古镇   世俗   茶馆   羊肉   面条   沿河   浇头   运河   小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