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入伏,记住:吃黄瓜,苦瓜不如吃它,全身是宝,排毒祛湿健脾

七月入伏,湿热交蒸。人最怕的不是高温,而是湿气困脾、胃口没了、四肢沉重,一天吃不下几口饭。

有人一到伏天就说“浑身没劲,头也晕”,其实,身体早已被湿气包围。中医讲“湿困脾阳”,尤其到了三伏时节,调养脾胃是核心。

这个时候,饭桌上的豆角,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实,它远比看上去更养人。

豆角不是配菜,是伏天的养脾妙方

民间有句老话:“伏天吃豆角,肠胃通了窍。”夏天脾气虚弱,人容易食少腹胀,豆角正好针对这种情况。它不是冷凉之物,也不是热性之品,正适合这个阶段调养脾阳。

从药性上看,豆角味甘性平,入脾胃二经,不寒不燥,温和好吸收。

现代营养学也有数据支持:每100克豆角含膳食纤维约2.6克,维生素C 18毫克,钾含量约210毫克,还含有少量铁、钙和叶酸。几乎是夏天家常菜中的“功能型蔬菜”。

豆角的五大养生价值!

一,缓解脾虚没胃口,豆角帮得上忙

天气一热,很多人一看到饭菜就觉得油腻。豆角本身带有淡淡清香,煮出来不油不腻,搭配主食正好清口。它能理中和胃,改善饭后胀满、打嗝反酸。

豆角富含的植物蛋白质和天然纤维,不仅不会给脾胃添负担,反而能起到温和刺激的作用,让胃动力恢复。

脾虚人群经常容易四肢乏力、面色发黄,每天吃点豆角,比大鱼大肉轻省多了,还能补进真正“能吸收”的营养。

二,伏天祛湿,不只靠出汗,吃对才行

豆角恰好对症。它既不生冷,也不燥热,吃后不会引起脾胃不适,却能帮助身体把多余的水湿化解出去,轻轻地带走湿重。

对那些大便黏腻、舌苔厚腻、脸部油多的人,吃点豆角比天天喝红豆薏米粥管用。因为它通肠又通气,湿气排出去,人才会轻松。

三,调节肠道菌群,豆角是天然“肠道扫把”

便秘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年轻人也常常三四天不通。这跟饮食纤维不足有很大关系。

豆角中富含可溶性纤维,尤其是果胶类物质,能滋养肠道益生菌群,同时促进肠蠕动。这种食物来源的天然纤维,不刺激,不腹泻,比药物泻剂温和得多。

四,豆角是低升糖食材,稳血糖不升脂

入伏后人爱吃冷饮、甜点,很多人血糖在夏天反而升得更快。尤其中老年群体,主食控糖难度大,又不能饿着身体。

这时候,豆角可以作为低糖、低脂、饱腹感强的替代品加入餐桌。它升糖指数低,煮熟后对血糖影响不大,而且咀嚼时间长,饱腹感更明显。

有人把豆角加入玉米糊或粗粮粥中当早餐,不仅顶饿,还能平稳上午的能量波动,不容易犯困。

五,含钾丰富,对三高人群是天然食疗品

豆角中的钾含量并不低。每100克可提供约210毫克钾元素,对于控制血压有帮助。同时,它含钠少,不会引起水钠潴留,不增加心脏负担。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钾钠平衡对于高血压、高血脂人群意义重大。豆角作为天然蔬菜,可以自然补钾,无需依赖保健品。

豆角还有一定抗氧化成分,如黄酮类和维生素C,能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对三高人群非常适合。

中医怎么看豆角在三伏天的食用?

古代医家讲“春夏养阳”,而夏天又有“湿热相搏”之势,伤脾最甚。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脾虚则百病生。豆角本性平和,不伤阳气,反而能助阳气上升。

《随息居饮食谱》也记载:豆角“和中益气,除烦醒脾”。在伏天这个关键节气,若食欲不振、腹胀乏力,豆角正是食补首选之一。

不推荐生食豆角,也不建议油炸爆炒,多以蒸、煮、炖为主,最利于发挥其调养作用。

豆角虽好,吃法有讲究

不宜生食或半生熟吃
豆角含皂苷和植物凝集素,未煮透易引起中毒反应。必须彻底加热至熟透,煮软后再食用。

忌高油高盐炒制
很多人习惯用辣椒大油爆炒豆角,这样不仅破坏营养,还让豆角从清淡滋养变成燥热上火。夏季推荐清蒸、焯水凉拌或做豆角蒸丸子。

搭配注意,不宜与富含草酸的食物同时吃
菠菜、苋菜这类草酸含量高的蔬菜,搭配豆角会影响钙铁吸收。与谷物类、豆类、薯类搭配最合理。







来源:青岛广播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养生   苦瓜   黄瓜   全身   豆角   伏天   脾胃   湿气   肠道   血糖   人群   夏天   天然纤维   草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