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的梧州,茶香四溢,人流如织。11月12日至16日,2025中国黑茶大会暨梧州六堡茶文化节(简称“一会一节”)在这里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茶界的专家、国内外知名茶企代表、东盟等国驻华使节,以及全国各地的黑茶主产区及重点销区政府代表等千余嘉宾,齐聚“茶船古道”的起点、六堡茶的原产地——梧州,以茶会友,共绘黑茶产业发展新蓝图。


大会期间,一位经营茶叶二十多年的广东茶商向我感慨:“十多年前就有人找六堡茶,但那时觉得它偏重外销,比较小众,没太在意。没想到最近一两年,风向完全变了,找六堡茶的客户越来越多。”她借着大会走访了几家本地茶厂,当场决定入局六堡茶。
这位茶商的感受颇具代表性。会上我遇到的许多同行,也都提到类似变化——六堡茶,已不再是“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小众茶类,喝六堡、藏六堡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
这杯源于梧州、香飘世界的茶,已经走出小众圈层,完成了从产品到产业、从渠道到品牌、从认知到价值的全面升级。有人直言:“如果你还停留在‘六堡茶只是少数人爱好’的旧有印象里,那么你所错过的,将不只是一杯醇厚的好茶,更是一个产业崛起时代的开端。”

事实上,这次黑茶大会在梧州举办,标志着六堡茶产业复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是六堡茶的“新原点”。从“侨销”到“主场”,六堡茶的价值不断被重新发现。下面我从三个角度,为大家解读它背后的深层意义:
01
黑茶大会:不止热闹,更是行业风向标
中国黑茶大会并非普通的地方节庆,而是整个黑茶产业的“年度盛典”与“指南针”。其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规格高:大会汇聚了六大黑茶主产区的政府代表、权威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头部茶企、采购商与跨境电商代表,形成“政、产、学、研、销”五位一体的参与结构,确保议题既紧扣政策方向,又紧贴市场脉搏。



其次是议题实:在“黑茶选品大会”与“供应商大会”上,来自全国的传统渠道商与新茶饮品牌代表,就工艺创新与衍生品开发提出明确需求,当场促成多家品牌与产区企业的供应链合作。此外,“斗茶大会”评选出的“茶王”与获奖茶样迅速成为市场热点,相关茶企订单应声而涨,充分证明了大会议题的前瞻性与务实性。


最后是影响远:大会通过机制与平台搭建,为产业埋下长远发展的种子:一方面确立规则,推动《中国黑茶高质量发展梧州公约》签署,并落地“中国黑茶(六堡茶)拍卖交易中心”,建立跨产区合作框架与价值基准;另一方面创新模式,构建“前市后仓、产销一体”新格局,推动重点项目签约,从流通效率与产业链协同上提升整体竞争力。这些举措共同定义了未来发展路径,使大会影响从共识走向行动。



02
为什么是梧州?三大底气支撑产业崛起
梧州之所以能从众多黑茶产区中脱颖而出,成功举办这场国家级盛会,离不开三大底气的支撑:
第一是历史底蕴:梧州与六堡茶的渊源已跨越1500余年。这片山水不仅孕育了独特的苍梧县群体种,更成为六堡茶制作工艺的源流与摇篮。至清嘉庆年间,六堡茶便以其“红、浓、陈、醇”的特质跻身“全国二十四名茶”。作为“茶船古道”的起点,梧州由此将六堡茶远销南洋、欧美,使其成为驰名中外的“侨销茶”。因此,梧州所承载的,远不止是一片茶叶,更是一段活着的茶业史诗与文化根脉。


▲六堡镇合口码头:“茶船古道”起点
第二是产业实力:六堡茶已形成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研发、茶旅的完整产业链。茶园总面积突破40万亩,综合产值逼近3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品牌价值突破55亿元,稳居黑茶品类前三;出口持续领跑中国黑茶类,产品销往50多国。近年来,众多茶人、茶企、网红纷纷前来梧州打卡、研学与淘“堡”,进一步带动了产业热度与市场活力。



▲六堡镇黑石六堡茶源博园

第三是城市赋能:梧州作为千年古城,不仅拥有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骑楼建筑群,还有重现明代风华的三总府、享誉全球的人造宝石等城市名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产业特色,为六堡茶注入独特魅力。近年来,梧州积极推进茶旅融合,打造多个茶文化地标与主题旅游线路,年接待茶旅游客超百万人次,形成“以茶兴城、以城促茶”的良性发展格局。




03
大会意义:六堡茶产业的新里程碑
对六堡茶而言,本次黑茶大会不仅是一场行业聚会,更是一场“成人礼”,标志着其从量变到质变的集中呈现。
首先是从“主动出海”到“主场汇聚”的话语权转变:过去,六堡茶的叙事主线是“走出去”。无论是历史上的“茶船古道”,还是2017年重启的“茶船古道·新丝路”行销活动,或者是近年来的各种组团参展,核心都是我们带着产品去寻找市场。而本次大会,标志着叙事逻辑的根本转变——我们搭建主场,汇聚八方来客。


上千名全国茶商、专家、国际嘉宾主动来到梧州,这本身就是一种市场信号的强烈释放。它意味着六堡茶不再仅仅是“被选择”的地方特产,而是成为了能够吸引行业资源、设定讨论议题的磁场中心。
一位湖南茶企负责人对我说:“以前是我们去外地推介安化黑茶,这次是专门来梧州看六堡茶。它的发展速度和产业氛围,值得我们学习。”从“出海推销”到“主场迎客”,六堡茶在行业话语体系中的地位已然不同。

其次是从“一片叶子”到“一条链子”的产业生态蝶变:六堡茶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上游拥有超40万亩生态茶园,中游不断推出陈皮六堡、小包装速饮等创新产品,下游通过传统渠道、新茶饮跨界合作与中国六堡茶交易中心等多元通路拓展市场。茶旅融合的落地更推动六堡茶从“卖原料”走向“卖产品”“卖文化”和“卖体验”的新阶段。

最后是从“地域名茶”到“价值标杆”的消费认知破圈:过去向客户推荐六堡茶常常需要费力解释,而现在越来越多消费者主动寻求六堡茶,尤其是看重其健康属性和“越陈越佳”的收藏价值。大会将六堡茶的品质特点和健康价值集中呈现在全国主流渠道面前,使其成为黑茶大类中具有参照意义的“价值标杆”,正在重新划分黑茶市场的消费版图。

结 语
十年磨一剑,出鞘见锋芒。这场黑茶大会,是六堡茶产业交出的一份立体而坚实的“成人礼”答卷。它用事实宣告:时机已至,茶香正浓——六堡茶的时代,已然到来!
本文为六堡聚原创文章,转载请在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后方可转载,并注明出处“六堡茶微刊”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