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街头巷尾的低价榴莲摊,就成了“流量密码”,“25元一个”“买一送一”的标语格外诱人。
但经常买榴莲的人会发现,这些摊位,几乎都要求“壳不能带走”,这看似不起眼的规矩,实则藏着商家精心设计的套路。
低价榴莲留壳背后的三大陷阱,不少人都曾因此吃亏。
第一个套路,用壳‘凑数’,隐瞒缺斤少两
街头榴莲摊的秤,大多“不准”,但更隐蔽的是“重量计算猫腻”。正常情况下,顾客买榴莲会要求“去皮称重”,但低价摊位,会以“带壳卖更划算”为由拒绝,直接称整个榴莲的重量。
等剥壳后,商家会立刻把壳收走,不让顾客核对“壳重+肉重”,是否与购买时的总重量一致。
实际上,这些榴莲的壳,往往比正常榴莲重20%-30%,有些商家,还会在壳上涂湿泥、粘杂质增加重量,顾客以为买得便宜,其实花的钱,全“贴”在了壳上。
第二个套路,回收果壳,打造‘热销假象
街头摊位靠“人气”吸引顾客,而堆积如山的榴莲壳,就是商家营造“生意火爆”的工具。
他们会把顾客留下的果壳,整齐堆在摊位旁,甚至故意把壳敲碎、散落一地,让路过的人,误以为“这家榴莲卖得好,肯定新鲜”。
有些商家,还会在果壳堆里,混入几个完整的空壳,假装“刚剥完一批”,诱导顾客跟风购买。
可实际上,这些榴莲,可能已经放了好几天,只是靠果壳的“热闹”,掩盖了不新鲜的真相。
第三个套路,留壳防止比价维权
李姐说,低价榴莲的果肉,质量往往没保障,比如果肉少、口感发苦、有异味等。
如果顾客能带走果壳,回家后,可以通过果壳大小、果瓣数量判断“是否值这个价”,一旦发现问题,还能拿着果壳找商家理论。
而商家收走壳后,就切断了“证据链”——顾客说果肉少,商家可以辩称,“你自己吃了没剩多少”;
顾客说果肉变质,商家也能以“没有壳无法核对”为由拒绝赔偿。很多顾客嫌麻烦,只能吃“哑巴亏”。
遇到低价榴莲摊,先问清楚“能否带走果壳”,再要求“去皮后称重”,如果商家拒绝,大概率有猫腻。
买榴莲别只看价格,新鲜度和果肉比例才是关键,别为了一时便宜,让自己既花了钱,又坏了吃榴莲的好心情。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