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暑假变“托儿所”?“放娃”这件事,也该听听孩子心声!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多地图书馆发文批评“家长甩手放娃”现象,说有的家长“早上匆匆‘放娃’,中午外卖喂娃,下午忘记接娃”。由于缺乏家长看管,孩子容易追逐打闹,随意丢弃书本,破坏公物,给馆内环境带来不小影响。

的确,图书馆需要营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空间,孩子的无序活动,不仅会给其他阅读者带来干扰,也会加重图书馆的管理负担。“家长甩手放娃”虽各有苦衷,但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为此,媒体呼吁社会各界联合起来,明确分工、各司其责,让无序变成有序。

值得注意的是,众声喧哗中,作为事件主角的孩子,却往往处于失声状态。其实,图书馆“放娃”这件事,也该听听孩子的心声。

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教科书。图书馆等公益设施免费向孩子开放,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负起教育责任的表现。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学前教育法也有相关规定:“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当提供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公益性教育服务,并按照有关规定对学前儿童免费开放。”

暑假是孩子的暑假,孩子想怎样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理应得到家长的尊重。试想,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假如图书馆没有吸引他的书或活动,却要待上一整天,确实让人烦恼。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不能把图书馆当成免费托儿所。假如孩子觉得图书馆是个好去处,家长也应事先告知孩子图书馆的管理规则,让孩子建立起对公序良俗的敬畏之心。

此外,“孩子来了,我们应该做什么”?图书馆也应认真思考这一问题。其实,提供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教育服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不同年龄的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是什么,对什么样的图书或活动感兴趣,怎样的阅读环境能吸引孩子投入其中,这些问题都不能大而化之、一概而论,而是需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用情提供适宜的服务,方不负教育之意。

前几天晚高峰坐地铁,偶遇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大儿子和小儿子手里都拿着一本书。地铁上没有座位,妈妈便让小儿子坐在手提袋上,大儿子则席地而坐,两个孩子全然不在意身旁人来人往,专注于阅读的样子很美。

世界上本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强大的吸收性心智,成人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决定了孩子能获得多大程度的发展。

成人要理解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决定与自己相关事务的机会;成人也要等待孩子,允许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慢慢体会到规则意识的重要;成人更要相信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

相信“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会带给你惊喜。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年8月3日01版,原标题《 图书馆“放娃”这件事,听听孩子心声 》

本文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 纪秀君

责任编辑|贾文艺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5

标签:育儿   托儿所   心声   暑假   图书馆   孩子   家长   学前   成人   大儿子   身心   小儿子   来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