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陈佩斯再次让世界刮目相看,这次,他让整个娱乐圈“沉默”了

他曾11次登上春晚的舞台,是当之无愧的“小品王”。

“陈佩斯”三个字,早已成为中国喜剧的巅峰符号。

从一连“吃”了五碗的《吃面条》到《主角与配角》到《警察与小偷》,再到《王爷与邮差》。

每个作品至今仍是观众心目中的经典。

他年少成名、锋芒毕露,却不愿同流合污,最终事业受创,遭遇低谷,一个优秀的喜剧艺人沦落到以种树为生。

如今,71岁的他携带《戏台》再次让世界对他另眼相看,用尽半生沧桑打磨一部“笑中带泪”的巨作。

他的坚持、他的付出以及他的理想,让整个娱乐圈为之“沉默”。

从“小品王”到“种树为生”

提到陈佩斯,无数人会为之感到惋惜。

1984年,陈佩斯与朱时茂首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吃面条》进入观众的视野,通过无实物的表演,将观众逗得捧腹大笑。

陈佩斯通过精准的肢体语言和细腻的表情管理,非常真实地演绎出了从“饿”到“撑”的全过程。

更是通过烫嘴、咀嚼、吞咽、打嗝、吃撑等反应,让观众看到了他好像真的在吃面条。

自从这个小品火了以后,陈佩斯与朱时茂也被大家所熟知,从而奠定了在小品界的基础和地位。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还有《主角与配角》,更是成为经典。

当然还有《警察与小偷》,上来就“自报家门”,这滑稽的表演方式情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吊儿郎当的陈佩斯,“惯犯”到穿上警服,从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到逐渐“入戏”,尤其是那件不合身的衣服,更加增添了喜剧色彩。

不得不承认,陈佩斯在喜剧方面确实非常有天赋。

他年少成名,又逐渐成为小品界的“大师级”人物,他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创新思维。

直到1999年,与央视的纠纷,让陈佩斯的艺术生涯戛然而止。

由于未经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同意便将他们的小品VCD售卖,一怒之下,陈佩斯与朱时茂与央视打了一场官司,最终陈佩斯、朱时茂胜诉。

再加上当时因为陈佩斯的一些创新型建议被屡屡否认,以及演出时频繁出现舞台故障和对春晚创作限制的失望。

还有陈佩斯那个不愿攀附权贵、趋炎附势的性格,让他决定与央视分道扬镳。

虽然他坚持了自己的本心,但他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自从与朱时茂一起离开央视后,他的事业遭遇低谷、屡屡碰壁。

无奈的他,最终选择与妻子一起去乡下种树卖石榴。

那段时间,是他人生中最无光的日子,妻子特别理解他,知道他热爱演艺事业,有很多的理想还没有完成。

在种了几年树后,他的妻子决定还是支持他,实现他的理想。

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让陈佩斯放开手脚,大不了就从头再来。

特立独行的倔强与坚守

陈佩斯的成功,当然离不开背后默默支持他、鼓励他的妻子,他没有选择当下潮流、赚钱的行业。

而是一头扎进了话剧里,创办了大道喜剧院,继续深耕于演艺事业,同时他也培养了更多有梦想、有追求的优秀新人演员。

可,话剧并不能一蹴而就,他需要常年的坚持和沉淀。

同时他也不断思考“喜剧究竟是什么?”

陈佩斯觉得,能够带给观众笑,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他也因此不断钻研、摸索,甚至还移植了电影中的喜剧元素,他不断地绞尽脑汁制作包袱,就是想要让能够带给观众快乐,观众能够发自内心地笑。

只有这样,他觉得,这一路走来,怎样都值。

随后,他投入了全部身家,才有了《阳台》《戏台》《惊梦》,他携带巨制重新回到戏剧的舞台。

尤其是《戏台》,是陈佩斯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戏剧作品。

深受观众喜爱的一部舞台剧,每次都是座无虚席,全国进行了300多场演出,甚至还有海外的多次演出。

受到了观众一致的好评。

看到观众对大家的认可和支持,陈佩斯也由衷地高兴,他觉得自己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而且每一个演员,哪怕是幕后的工作者,他们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所以《戏台》火,是应该的。

71岁归来,让娱乐圈沉默

如今,在短视频平台拥有1000多万粉丝的陈佩斯,并没有像朱时茂那样,成为一名带货主播。

反而继续在影视剧、话剧行业里前行。

今年他将带着《戏台》从舞台剧走向电影院,前些年他也曾尝试拍过电影,像《太后吉祥》《好汉三条半》等,但口碑和票房一般。

直到2025年,这部《戏台》融入了陈佩斯大量的精力,不仅投入了巨大的资金,而且各个方面他都追求精益求精。

电影比话剧更需要挖掘人物的内心,了解角色更深层次的性格特点以及角色的尊严与挣扎。

如话剧版《戏台》中,侯班主“三跪”的场景,对于已经70岁的陈佩斯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演出了300多场,但他依然咬牙坚持着。

为的就是要做到近乎完美的程度,让自己不留遗憾。

而影版的《戏台》,陈佩斯用更加细腻的感情来演绎侯班主,在拍戏的时候,他看回放,看着看着自己就哭了。

身边的人看到他,虽然一句话没说,但都理解他为何而哭。

陈佩斯坐在椅子上,哭得泣不成声。

可能是因为一路走来的艰辛以及还有未能实现的抱负。

当看到这个眉毛和胡子都花白的男人,想想他的一生,不禁让人感慨,他的遭遇令人同情,但他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初心,他很自豪又庆幸地说过:自己是“干净”的人。

哭过后,他自己慢慢走了出去,看到他落寞的背影,突然会感觉心酸。

大家都知道,他哭的原因是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有对角色命运的悲情触动,侯班主的经历和他本人非常相似,这种“戏如人生”的共鸣,让他很难从角色中抽离出来。

那时,他就是侯班主,侯班主就是他。

同时也有对艺术尊严的坚守,他的一生经历过大起,也经历过大落,但始终不变的是对艺术的坚持。

陈佩斯的这种精神,71岁还能像年轻人一样的拼劲儿,让世界对他刮目相看,同时也让娱乐圈“沉默”。

剧中有笑点,也有泪点,恰恰成就了《戏台》中,笑中带泪的深刻力量。

对于71岁的陈佩斯来说,《戏台》这部电影可能是他最后执导的一部电影,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他力求能够交出一份自己满意,大家也满意的答卷。

7月17日,《戏台》大幕拉开,这场艺术与生存碰撞的荒诞大戏,值得每一位观众走进影院。

参考链接:

他被央视封杀,曾落魄到种田为生,却自豪自己是一个很干净的人! 手机人民网

陈佩斯遭央视封杀公司倒闭 开荒山两年赚30万(图) 中国新闻网

陈佩斯一句话引发共鸣,他道出了喜剧的真谛 上观新闻

陈佩斯电影《戏台》天津路演:欠30年的电影来还了 “哏都”观众:介戏绝了! 北青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娱乐   刮目相看   娱乐圈   沉默   世界   戏台   观众   班主   喜剧   话剧   小品   央视   电影   面条   演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