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映宏(中南民族大学)
阿迪达斯近日与英国Liberty London联名推出的女士绗缝夹克,成了全网热议的“笑话”——再生涤纶材质、日本直邮的标签下,是1293元的高价,可网友一眼看穿:“农贸市场89元不能多了”“这不是我奶奶压箱底的花棉袄?”更有人调侃其为“东北款”“棉裤衩”,辛辣吐槽里,藏着对品牌敷衍的失望。
这场翻车来得又快又猛,核心槽点就俩:“贵得没道理”“丑得太熟悉”。1293元的定价,比本土品牌同材质绗缝外套贵出3-5倍,再生涤纶加海外直邮的成本,撑不起如此离谱的溢价;红底碎花的纹路、宽松臃肿的版型,和东北街头常见的花棉袄几乎复刻,老一辈瞥一眼就认得出:“这款式我年轻时穿腻了”。本想靠“英国联名”“环保材质”“海外直邮”装高端,结果因“高价+土味”的荒诞组合沦为笑柄——这从不是意外,而是阿迪达斯既放不下国际大牌的傲慢,又搞不懂中国本土化设计的必然结果。
剥开争议看本质,阿迪达斯对中国市场的误解才是关键。它似乎觉得,本土化就是“符号移植”:把东北花袄的花纹扒下来,缝上三条纹Logo,再套个“联名”壳子,就能让消费者为溢价买单。可如今的中国消费者早不吃这一套了。国潮风刮了这么多年,大家见过李宁把敦煌壁画的流动感融进运动服,让传统文化有了时尚张力;见过安踏用故宫的红墙黄瓦配色、祥云纹样,做出既好看又耐穿的服饰;连小众品牌都能把苗绣的精致、蜡染的通透玩出年轻感。对比之下,阿迪达斯的“花袄夹克”太敷衍:既没挖掘东北花袄背后闯关东的民俗记忆、御寒实用的文化内核,也没按现代审美调整细节——比如收窄袖口、优化绗缝间距,只是粗暴照搬熟悉的本土符号,本质上是消费文化,而非尊重文化。
更讽刺的是,千元“花袄”被嘲“智商税”的同时,有媒体报道显示,门店缩减是目前阿迪达斯在国内二三线城市的现状。阿迪达斯始终没搞懂中国消费者想要什么。之前靠德训鞋的复古风、Jennie同款球衣的流量短暂翻红,让它误以为“贴元素+炒热度”就是留住市场的捷径,却忘了中国市场早进入“理性消费时代”——消费者不再为“外国品牌”的光环多花钱,更不会容忍“低设计+高定价”的套路。当本土品牌用百元价做出颜值与实用兼具的衣服,当FILA靠修身剪裁、清新配色抓牢年轻人,斯凯奇用软弹鞋底吸引家庭消费者,阿迪达斯还在拿“花袄”凑数,简直是在竞争里主动放弃阵地。
阿迪达斯的中国之路既想蹭国潮的流量红利,又舍不得放下“国际大牌”的架子,最终陷入两难:高端市场拼不过耐克的气垫科技、亚瑟士的跑鞋支撑;大众市场比不过本土品牌的性价比,只能靠“联名噱头”“符号堆砌”苟延残喘。就像这次的“花袄夹克”,用了再生材质却没做好设计,环保成了空口号;想贴近本土审美却做成“奶奶同款”,最终落得“高不成低不就”的下场。
对阿迪达斯来说,“花袄夹克”的争议不该只是一场公关危机,而该是一剂清醒剂。真正的本土化从不是“贴标签”,而是“接地气”:是像调整跑鞋版型适配中国跑者脚型那样,从细节贴合需求;是像打造“武极系列”那样,深入挖掘武术文化内涵。如果继续把“换汤不换药的联名”当本土化捷径,把消费者的调侃当“热度”,下次可能就不是“群嘲”,而是彻底被中国市场抛弃。
中国消费者从不排斥国际品牌,也愿意为好设计买单,但前提是品牌拿出诚意,而非套路。阿迪达斯若想保住中国市场,与其在“花袄”上动歪心思,不如好好想想:到底什么才是中国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本土化”?毕竟,再响亮的口号,也抵不过一件“贵得离谱、丑得熟悉”的产品伤人心;再强的品牌光环,也经不起一次次对消费者审美的轻视与敷衍。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