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下狠手:要求全球供应商“去中国化”!美企撤离潮要来了

据媒体报道,通用汽车要求中国大陆约2000家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在2027年前将供应链转移至中国大陆之外,宣称此举是为提升供应链韧性,规避特朗普关税及未来可能的不确定性冲击。

但这场供应链转移真能达到预期效果?通用汽车的核心危机又究竟是什么? 从现实来看,供应链转移的可行性存疑

环视全球,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即便印度,要建立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供应生态,在成本控制、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上,都远不及中国大陆成熟,转移必然会大幅增加通用汽车的生产制造成本。

反观当前,尽管特朗普对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中美博弈激烈,但中国大陆的零部件出口并未受到根本性影响,供应依然畅通。

其实,摆在通用汽车面前的最大危机,并非所谓的供应链风险,而是自身发展的多重困境。

先看财务数据:2024年前,通用汽车年利润约100亿美元,2024年降至60亿美元,2025年预计仅80亿美元左右。

市值方面,2025年11月12日其市值约660亿美元,福特汽车约530亿美元,两者合计仅1100亿美元,而同为美国本土企业的特斯拉,市值高达1.5万亿美元,差距悬殊。

这背后,是全球投资者对传统美系车企前景的不看好,对特斯拉代表的新势力的坚定青睐。结合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态势,通用汽车的真正危机集中在四个核心方面。

中国市场失守:

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汽车销量约7000万辆,中国市场贡献约2400万辆,占比35%,相当于全球三分之一的份额;而美国市场仅1200万辆,不足中国市场的一半。

对全球汽车龙头而言,守住中国市场是成为行业领袖的必选项,一旦失守,便失去了核心增长引擎。

但近年来,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持续下滑,从曾经的主流玩家逐渐边缘化,这无疑是足以影响全局的战略性危机。

电动化转型迟缓:

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浪潮已成定局,即便是丰田、本田等向来保守的日本车企,也已加速拥抱新能源。

但受美国国内保守政策影响,通用汽车与福特等传统美系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上动作迟缓,投入不足,仍重仓燃油车赛道。

其推出的电动车型,无论在中国市场还是全球范围,都缺乏核心竞争力,完全跟不上行业转型节奏,逐渐被特斯拉、中国新能源车企甩在身后。

自动驾驶布局消极:

特斯拉的高市值,核心逻辑早已超越 “造车”。马斯克明确表示,特斯拉本质是在生产 “机器人”,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才是未来核心增长点。

通用汽车自动驾驶测试

如今,自动驾驶已成为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赛道,但通用汽车在这一领域进展缓慢,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市场,都与真正的自动驾驶技术相去甚远。

在电动化与自动驾驶两大未来方向上的双重落后,让通用汽车丧失了技术话语权。

产品设计保守:

通用汽车在华主力品牌涵盖高端凯迪拉克、中端别克、经济型雪佛兰,但这些车型多年来外观设计鲜有革新,风格陈旧,仿佛 “活在上个世纪”。

当下汽车消费市场,高科技配置、时尚设计、符合新一代审美的产品才更具吸引力,而通用汽车的设计理念明显落后于潮流,与消费者需求脱节,这成为其抢夺市场份额的又一硬伤。

值得一提的是,福特汽车与通用汽车面临着几乎相同的困境。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政策保护本土汽车企业,但行业竞争的核心终究是自身实力。

如果这些传统车企不能正视自身问题,在市场布局、技术转型、产品创新上积极求变,即便有关税庇护,也难以守住未来的市场地位。

这场供应链转移或许只是 “避重就轻” 的权宜之计,若不解决核心危机,通用汽车的衰退之路恐怕难以逆转。

#财经##上头条 聊热点##汽车##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财经   通用汽车   供应商   全球   特斯拉   中国市场   核心   美国   美元   中国大陆   关税   市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