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人中秋必吃的藕夹子,藏着人的记忆!曾救过命,如今香飘全国

宝应人的中秋,少得了月饼,却少不了一盘刚出锅的藕夹子。金黄酥脆的外壳咬开“咔嚓”响,藕片脆嫩带糯,肉馅鲜得流汁,这口香,是刻在骨子里的家乡味,更藏着咱宝应人与荷藕的生死情缘。


谁能想到,这道如今的中秋佳肴,曾是三年自然灾害时的“救命粮”?那会儿粮食紧缺,地里的荷藕成了宝应人的希望。祖辈们下塘挖藕,清水煮、炭火烤,就靠着这耐饿的藕,硬是熬过了最难的日子。老人们常说:“没有荷藕,就没有咱宝应人的今天。”这份恩情,早被融进了后来的藕夹子,一口下去,是滋味,更是念想。

后来日子好了,宝应人没忘了荷藕的好,一代代精心培育,从选种到种植都透着讲究。如今咱宝应成了“全国荷藕之乡”,荷藕不仅养活了一方人,更成了金字招牌,而藕夹子,就是这招牌里最暖的一道菜。

咱宝应人叫它“藕夹子”,淮扬菜里称“藕合”,讲究的就是个好寓意。“藕”是“偶”,盼着成双成对;“合”是和合如意;老一辈还爱叫它“银洋钱”,圆滚滚带孔的模样,像极了古时的铜钱,吃一口,就盼着日子越过越富裕。

关于藕夹子,还有个老辈人常讲的传说:从前有个藕农,守着藕塘却穷得揭不开锅。一天梦到白发老人,教他把藕切片夹肉、裹糊油炸,做成香脆的藕夹子。他照着做,不仅乡亲们爱吃,还开了饭馆,日子渐渐富了起来。这故事听着玄,却藏着咱宝应人的理:好日子,得靠双手干出来。

现在做藕夹子,还是老辈传下的“仪式感”。选藕要选新鲜脆嫩的,去皮切片最讲究——两片藕得连着几毫米,不能断,每片厚约4毫米,没点刀工还真做不来。肉馅要加猪油渣,再拌上葱姜,塞得满满当当。裹上面糊下油锅,听着“滋滋”响,等炸得金黄出油,满屋都是香味,馋得孩子围着灶台转。

刚出锅的藕夹子,趁热咬一口最是绝。外皮脆,藕片嫩,肉馅鲜,藕香和肉香在嘴里混着,既有素菜的清爽,又有荤菜的满足。这味道,是小时候母亲灶台边的等待,是如今中秋家宴上的团圆,更是咱宝应人对生活的热爱。

如今宝应荷藕香飘全国,藕夹子也成了咱家乡的名片。中秋这天,家家户户端出这盘菜,吃的是美味,念的是祖辈恩情,盼的是阖家团圆。值此佳节,愿咱宝应人的日子,像这藕夹子一样,外酥里嫩、蒸蒸日上,也祝大家中秋快乐,记得常回家尝尝这口家乡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美食   宝应   夹子   人中   记忆   全国   中秋   肉馅   日子   藕片   老辈   灶台   讲究   祖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