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一过,寒气悄悄加重,人要是这时候还爱吃生冷寒凉的,胃肠可就“抗议”了。有些老年人冬天容易犯老寒腿、腹胀、夜尿多、手脚冰得像冰茬,我一问:是不是还天天凉拌黄瓜、啃冰西瓜?这可真是不知道“天凉身弱,养藏为先”的老理儿。今天咱就来聊聊,立冬以后,应该避开寒凉饮食,吃哪5样食物更养胃、护阳、安身心。
这五样菜,既家常,又管用。不用啥贵食材,在厨房动动手,就能提升阳气、舒畅气机。
你不妨一边看着文章,一边问问自己:这五样,你都吃过吗?吃对了吗?

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一冷,气血生化无源,人就虚着。红薯性温偏甘,不光补中气,还能润肠通便、去积食。
**蒸红薯最养胃,不加油,不上火。**饭前一小块,让胃有承托感,吃饭也不会扑空太猛。炒饭时加点红薯丁,一锅出锅,有菜有饭,温补暖身,一举两得。
人老消化慢,不要空腹生吃,不要贪多。放凉了再热着吃,口感差也寒了胃气。
你爱吃哪种红薯?黄心的、紫心的,还是小时候最常见的白瓤儿那种?
一进冬,我就爱给饭菜里多放点葱。那点葱香,就是阳气外露的信号。
**葱性辛温,最能发散风寒,解表通阳。**立冬后,不管是炒鸡蛋、炖排骨,还是拌凉菜,放上几段葱段,都比不放来得好消化、少寒气。尤其是头顶风一吹,鼻涕直流的人,吃碗葱白炖豆腐、葱姜煮蛋,通鼻又散寒,比吃药强多了。
别再把葱当“做菜配角”,它是你身体小火炉的“开关”。
有时候我也想问大家——咱炒菜,是不是太追求“无味精”,却忘了天然调味靠葱姜蒜?
这食材我常夸,“润而不腻,补而不燥”。山药入脾入肺,能健脾养胃、固肾益精,是立冬以后调理最关键的主角。
健脾,又能粘合肠道,对便后总觉得空落落的、饭后一两个小时饿、睡觉打鼾流口水的人,山药再合适不过。
你可以炖汤放肉排,也可以切片和胡萝卜炒,还可以做成山药小米粥喝。
吃法灵活,药性平和,凉了也不会伤身。
你是不是光吃过山药炖排骨?有没有试过炒山药片配点嫩玉米?那口感真是“咀之不舍”哦。
不少人误会豆芽寒,其实黄豆芽偏平性,比绿豆芽温和,更适合冬吃。
黄豆芽健脾开胃、通气顺肠,尤其适合感觉肚子胀、饭量小、早上刷牙恶心的中老年人。
我推荐黄豆芽炒鸡蛋、凉拌蒸熟后拌熟芝麻酱。别吃生的豆芽,别在外面的烧烤摊乱点“鲜炒豆芽”——油大火猛,阳气大的菜瞬间被“炸”寒。
你吃豆芽都怎么做?有没有哪一道是小时候妈妈特意做给你的?
很多人只知道冬瓜清热,其实冬瓜性寒不重、入肺消痰、利水渗湿。关键看你是怎么烹调。
冬瓜在立冬后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凉拌生吃,也别煮成“撇汤”一喝凉透。正确做法,是冬瓜炖排骨、冬瓜焖鱼、冬瓜炒香菇,加点胡椒或老姜片,清中带温,反而润而不伤阳。
这食材特别适合水肿、易累、有点“虚胖”的人,每周吃1-2次正好。
你吃冬瓜,是加姜呢?还是放点虾皮提鲜?有没有一两道你家冬季压箱底的冬瓜菜呀?
很多人说立冬“多喝热水”,我不否定。但比起喝,不如多吃“温补阳气”的好菜,让阳气藏在骨头里,长在血脉中。
人老先老脾胃,肠道虚了,吃再多补药也是浮云。这五样冬天常见的食材,不烧口、不上火,吃得好,气血跟得上,筋骨就不酸沉。
我常说:“三分靠吃,七分靠养”,养的不是讲究,而是“顺天应时”。
你现在家里常备这五一样不?你有没有自己琢磨出来一些暖胃又顺口的吃法?欢迎留言和我唠唠,说不定还能互相借鉴。
来源:健康养生常识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