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长寿,先看体重?上了62岁,多少体重最好?医生告诉你真相

一到中老年,很多人突然就开始特别关心体重的事。尤其是过了60岁以后,身边的人总是提醒你别胖了,小心三高;也有人说太瘦更危险,一点抵抗力都没有。

看着体重秤上的数字,有人开始发愁,到底怎么才算“正常”?是不是瘦才长寿?还是稍微胖点其实更健康?

这些问题说实话,光靠体感真说不清,得拿出点科学道理来分析,特别是上了年纪之后,身体本身的基础条件已经和年轻时候不一样了,不能一概而论。

体重只是个表面现象,不能光看数字。很多人身高一米六五,体重看起来正常,但腰围已经超过了90厘米,肚子一圈全是脂肪,这种情况比单纯的超重还危险。

换句话说,比起光看体重,更应该关注“体重指数”和“腰围”这两个指标。体重指数也就是常说的BMI,计算方法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单位是kg/㎡。

标准范围大概在18.5到23.9之间,如果高于24就算超重了,超过28就算肥胖。但对于60岁以上的人来说,这个标准稍微宽松一点比较合适。

很多医生都认同,老年人的最佳BMI范围大概在23到27之间。这个范围看起来比一般标准略高,但这背后是有研究支持的。

例如,2018年一项涵盖中国七个城市、约4万人参与的长期健康追踪研究显示,在老年人群体中,BMI在24-27.5这个区间的人死亡率最低,而低于22和高于30的人群,死亡率显著升高。

这个结果很值得注意,说明年龄越大,身体越不适合过瘦。过瘦的人群很容易出现肌肉减少、免疫力下降的问题,一旦有点风吹草动,比如感冒或者摔一跤,恢复能力会明显不如正常体重的人。

特别是对于62岁以上的群体来说,肌肉量的减少速度明显加快,如果再加上体重太轻,整个人就更容易虚弱了。殊不知,这种情况下一个小小的感染可能就是致命的打击。

那么是不是体重高一点就一定更好呢?也不是。体重太重,尤其是脂肪集中在腹部的情况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脂肪本身是活跃的内分泌组织,它能分泌一些促炎因子,加重血管内皮的损伤,也会让血糖和血压变得难控制。而腰围就是衡量脂肪分布的直观指标。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中国成年人男性腰围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是较理想的范围。超过这个数字,哪怕体重没到“肥胖”标准,也属于代谢性肥胖,风险不容小觑。

所以说到底,不是看你称上多少斤,而是要看你这个体重分布在哪里,是脂肪还是肌肉,是瘦得干巴巴还是结实有力。尤其是老年人,保住一定的肌肉量,远比体重轻来得重要。

举个例子,同样一个70公斤的人,如果肌肉比例高、脂肪少,他行动灵活、抵抗力强;

但如果肌肉只占了不到30%,剩下全是脂肪,那看上去可能一样重,但身体状态就差得远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体检中心都开始推肌肉量和体脂率的检测项目。

而关于“体重到底怎么影响寿命”的问题,目前有不少数据可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肥胖是引发慢性病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某些癌症。

而体重过轻,同样也会提高患病率,尤其是肺部感染、骨质疏松和贫血等问题。在一项针对老年人的大型回顾性分析中,研究者发现,BMI在25-27之间的老年人,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BMI低于20或者高于30的人。

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适度偏重”在老年阶段其实反而更安全。很多人都觉得胖是问题,其实瘦也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在年纪大了之后。

再从生活角度说,保持一个合适的体重,不光是为了身体健康,更是为了生活质量。有些人年纪轻轻就把体重当唯一指标,一斤都不敢多吃,可是到了老年阶段,反而忽视了营养均衡。

结果导致长期营养摄入不足,气色差、体力差,连正常的社交和活动都受影响。殊不知,身体真正需要的不是“轻”,而是“强壮”和“稳定”。

在笔者看来,尤其是62岁之后,更要关注三个东西:一是身体力量,也就是肌肉量够不够,走路有没有劲儿;

二是代谢状态,也就是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得怎样;三是免疫力,能不能扛得住病毒、细菌的入侵。这些都不是单靠体重能判断出来的。

体重只是健康的一部分,而且不是最核心的那一块。它是个信号,但不能被过度解读。如果一个人吃得健康、动得也不赖、三高不找他麻烦、体检指标基本都正常。

那体重稍微多几斤、或者少一点,其实都不重要。相反,如果只盯着数字,却忽略了肌肉量、腰围变化和身体功能,那就容易走进死胡同。

所以很多医生在门诊也会强调,对老年人来说,维持一个稍偏高但稳定的体重,腰围不过度扩张,同时保证日常有足够蛋白质摄入和适量运动,远比强求“苗条”更有意义。

更何况,很多药物本身也可能影响体重,比如某些降糖药会引起体重上升或下降,如果只盯着体重称,会忽略真正需要调整的用药方案。

62岁之后,判断一个人健不健康,不应该只靠体重这一个维度。体重指数、腰围、肌肉量、代谢水平、日常体能表现这些,才是更全面的参考。

尤其是现在很多人都活得越来越久,与其盯着斤两数斤斤计较,不如踏实把营养吃够、把身体练好、把生活节奏调整到舒服的状态,健康自然会跟着来。

至于多少斤最合适,没一个绝对值,但一定是那个你吃得下、走得快、睡得稳、查体不出问题的那个体重。其他的,都是数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体重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冯玉如,周立芝.生活习惯及家庭支持对城乡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养生   体重   长寿   真相   医生   肌肉   腰围   脂肪   身体   老年人   高于   肥胖   数字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