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起床后没有这4症状,说明气血还不错,行动不必太拘谨

凌晨四点多,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熟睡中醒来,他挣扎着想起床,却突然间感觉头晕眼花,脚下一软直往床边踩,他紧紧抓住被窝才没倒下。

虽说一次这种情况并不一定就是严重问题,但在这种年纪,这种早起晕眩常被医生视为“警报信号”。

相反,如果起床后没有下面这些不舒服,那反而是一个令人放心的讯号,说明气血状态还算不错,身体可以少一点束缚、多一点舒展。

首先,是没有头晕目眩

很多人在起床那一瞬间就觉得天旋地转、视线模糊,这是典型的“起立性低血压”或者血压调节不好造成的现象。

正常情况下,从卧姿变换为站立,人体的血管和神经系统能迅速调节血压,使大脑供血稳定;如果调节不及时、气血运转不顺畅,就会出现头晕。

若每天醒来后都脑子清醒、目光明亮、直挺挺地下床,说明血压和脑部血液供应尚未被大幅打扰。

换句话说,这种情况下行动也不必太拘谨,可以慢慢挪动、伸伸胳膊腿,不必过分小心翼翼。

其次,是没有四肢乏力、浑身疲惫

若早上起床后双腿无力、胳膊举不起来或者浑身像灌了铅一样,那可能是体内循环不佳、气血亏虚、肌肉供养不足的表现。

气血不足常被中医提及,现代医学对应可能是贫血、血液循环不畅、心肺功能下降等问题。

有调查指出,气血不足者常常白天乏力、晚上睡眠浅、心慌气短,这种状态若在起床时就显现出来,更是身体在用“警示灯”在发出提醒。

如果没有这些不适,说明体力和氧气供应尚能跟得上日常活动,是一个不错的状态。

第三个信号是没有胸闷或气短

早晨醒来,如果突然觉得胸口闷、呼吸不顺畅,那就要警惕心肺或循环系统的问题。

起床那一刻人体要从休息状态转换到活动状态,心脏、肺部供氧、血管扩张收缩都要迅速配合才能让身体运作平稳。

如果气血尚好、心肺功能正常,这个转换过程应该比较平顺,不会让人感到呼吸费劲。

如果在某些日子里突然觉得胸口闷、吸气不畅,那就要提高警惕,尽量慢一点起床,观察是否伴有心慌、心跳加快或咳嗽症状。

第四,是没有头重如裹、精神迟钝

有些人醒来后不是头晕,而是脑子“闷”,思路不清楚,像被蒙了一层雾,好像还在睡梦里。

那种迷迷糊糊、神情不清的感觉,可能是睡眠质量差、血氧低、代谢不畅、供血不足、血压或血糖偏低等问题在作怪。

若每天醒来都能迅速进入清醒状态,思路敏捷、眼神清亮,那说明体内的气血、神经调节、代谢状态基本是协调的。

总结一下,如果起床后没有头晕目眩、没有四肢乏力、没有胸闷气短、也没有头重脑“蒙”的状态,那基本可以认为气血状态还算不错,身体可以少点谨慎,多一点活动。

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略的判断依据,不是绝对标准。

有些人可能在某天恰好比较疲劳、睡眠断断续续,偶有不适,不必太惊慌;但若这些症状经常出现,或者日益加重,就必须认真对待。

在笔者看来,这四个“无症状”状态其实是一种“健康容错区”的体现。

身体各系统有一定储备能力,可以暂时应对小扰动。

若经常早起就有不适,那说明储备下限可能已经在慢慢透支了。

很多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过于拘谨,只是在怕哪天走路昏倒、心脏出问题,反而给活动加了不少限制。

但对那些起床后各方面状态都还不错的人,适当活动、外出散步、伸展身体,是有益身体机能维持和增强的。

在实际生活里,还有几点对这些“信号”要留意的细节:

首先,起床时不要猛然起身,最好先在床上活动几分钟,比如转动手脚、轻轻坐起,这样能给血压、循环系统一个适应过程;

其次,做好足够睡眠、保证夜间休息质量,因为深睡眠、快速眼动期对血液循环、脑部供氧极为关键;再者,饮食上注意富含铁、优质蛋白、维生素B族、微量元素的摄入,因为这些是维持血液造血、肌肉能量供应的基础;

此外,适度运动不能少,无论晨练、慢走、太极拳,都有助于活络气血、改善循环;

最后,定期体检也很关键,尤其是血压、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这些基础指标,如果这些数据都在正常范围内,那真的可以安心活动,不必太“小心翼翼”。

当然,这种通过“无不适症状”来大致判断气血好坏的方法并不能替代医学检测。

若起床后长期有这些不适,或者有基础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就绝不能凭感觉乱判断。

具体健康情况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由医生通过体格检查、仪器检查、血液检测等手段给出准确判断,然后根据结果做个性化调整。

总而言之,这四个“没有”的状态——没有头晕目眩、没有四肢乏力、没有胸闷气短、没有精神迷蒙——可以看作是气血还能撑住体感压力的一个信号。

如果每个清晨醒来都能维持这些“无症状”,那行动上就没必要太拘谨,稍微多活动、多走动,对身体长期保持机能反而是好事。

但前提是必须建立在整体健康良好、无基础病或这些症状偶尔发生的基础上。

真正让身体走得稳、活得久,不是靠禁忌和怕,而是靠监听自己身体的信号、及时纠正和坚持正确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中国慢性病防治指南》
4.《血脂异常相关症状与诊疗》
5.《中医气血不足的临床表现与干预》
6.《高血压与老年人起床头晕的关系》
7.《起立性低血压临床研究》
8.《中国老年人血压和心脑血管健康状况报告》
9.《贫血与早晨乏力头晕的关联研究》
10.《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养生   拘谨   气血   症状   医生   状态   身体   血压   乏力   不适   信号   中国   头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