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人口的中国,每天会有多少人去世?这样下去未来或有大问题

中国人口规模大,大家都知道,14亿多人的基数摆在那,随便一个省的人数就顶得上不少国家总和。国家统计局2024年的公报显示,全年死亡人口1093万,出生只有954万,自然增长率是负的0.99‰。

简单算笔账,一年365天,平均每天差不多有3万人离开这个世界。别觉得这数字抽象,它直接反映出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越来越重,年轻人越来越少,这不是小事,往长远看,会牵扯到经济、社会保障等一大堆问题。

先说说这个每天3万的数字怎么来的。2024年死亡率是7.76‰,意思是每千人中就有7.76人去世。总人口1408.28亿,乘起来就是1093万的年死亡量。除以365天,大概每天2.99万到3万之间。

当然,这不是均匀分布的,冬天可能多点,因为呼吸系统疾病高发,但整体就是这个水平。比起前几年,2023年死亡1110万,死亡率7.87‰,2024年略降了点,但还是高位。

出生率呢,2024年6.77‰,比2023年的6.39‰高了些,出生人口多了52万到954万,可还是追不上死亡的速度。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2024年减少139万,2023年减208万,2022年减85万,这趋势没停。

为什么死亡人数这么多?主要因为人口老龄化加速。2024年底,60岁以上老人有3.1亿,占总人口22%,65岁以上2.2亿,占15.6%。这些老人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高峰期的人,现在陆续进入高龄阶段。

联合国人口司的数据显示,中国老龄化速度快于多数国家,预计2031年65岁以上占比超20%,进入超高龄社会。比日本德国都快,日本从中等老龄到深度老龄用了24年,中国可能只用21年。老人多,去世自然就多,加上慢性病、心血管问题、癌症等常见病,医疗资源虽在改善,但覆盖面总有压力。

出生低迷是另一个关键。生育率长期在1.0左右,总和生育率远低于更替水平2.1。2024年出生反弹了点,但整体下行趋势没变。过去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大,现在放开三孩了,可年轻人不爱生。房价高、工作压力大、育儿成本贵,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原因。

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少说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谁敢轻易多生?联合国预测,2024到2054年,中国人口绝对减少最多,达2.04亿。人口峰值已过,现在14亿,2100年可能只剩6.4亿。

这样下去,未来问题一大堆。先看劳动力。工作年龄人口16到59岁,2024年8.58亿,比前几年少。工厂招工难,服务业缺人,经济增速放缓。

世界银行说,中国潜在增长率在下降,部分因人口因素。2024年GDP增长5%,但中长期看,可能降到4%甚至更低。投资回报低,债务累积,靠人口红利推动的模式难以为继。转型是必须的,得靠科技、创新,但人口基数小了,市场规模也缩水。

社会保障体系也扛不住。养老金、医保支出猛增。2024年社保就业支出超4.2万亿,首次超过教育支出。老人多,年轻人少,谁来缴社保养老人?抚养比上升,现在一个年轻人可能要负担两个老人,将来更糟。乡村空巢老人多,城市养老床位紧张。世界银行报告指出,这会加剧结构性失衡,影响高质量发展。

医疗体系压力山大。老人慢性病多,医院人满为患。婴儿死亡率虽降到4.5‰,人均寿命78.6岁,但质量不高。很多老人带病生存,医疗开支占GDP比重会升。联合国数据,2050年65岁以上占比33%,2060年36.2%,那时医疗需求爆棚。

经济下滑是连锁反应。消费市场变小,房地产需求降,银发经济虽有机会,如养老产业,但整体拉动力弱。企业招聘难,工资可能涨,但通胀跟上。国际比较,日本老龄化后经济停滞,中国未富先老,更难办。

政策在应对。放开生育、补贴住房、延长育儿假,这些有,但效果有限。2024出生反弹,可能因疫情后补生,但长期看,生育意愿低。专家说,生育率低是全球难题,中国得学日本德国,建社区养老、用机器人护理。转型数字经济,吸引移民,但移民政策严。

总的看,每天3万人去世不是孤立数字,它预示人口结构失衡。短期没大乱,但长期经济、社会都得调整。人口负增长不可逆,需早准备。否则,到2100年4亿人口,劳动力短缺,养老危机,经济增长停滞。这些问题接地气,影响每个人生活,得从现在起多想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财经   中国   人口   未来   经济   日本   生育率   联合国   世界银行   死亡率   老人   医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