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吃三黄,一年病不沾”,端午将至,3黄指什么?咋吃更受益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饮雄黄酒,用不同的方式祈求平安健康。而说到端午的饮食习俗,除了粽子这一主角外,民间还流传着“端午吃三黄,一年病不沾”的说法。这“三黄”究竟指什么?如何吃才能更养生?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一、端午三黄之“黄鱼”:鲜香滋补的时令美味

黄鱼作为端午节“三黄”之首,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备受青睐。古人认为端午时节的黄鱼正值产卵期,体内积蓄了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有补虚强身之效。现代营养学也证实,黄鱼富含优质蛋白、Omega-3脂肪酸和硒元素,对增强免疫力、保护心血管有益。

推荐食谱:酱焖黄鱼

食材准备:大黄鱼1条(约500克)、葱姜蒜适量、黄豆酱2勺、生抽1勺、老抽半勺、白糖1小勺、料酒2勺、清水适量。

具体做法:

1. 黄鱼处理干净后两面划刀,用料酒和姜片腌制10分钟去腥。

2. 热锅冷油撒少许盐防粘,将黄鱼煎至两面金黄盛出。

3. 爆香葱姜蒜末,加黄豆酱炒出红油,倒入生抽、老抽、白糖调味。

4. 放入煎好的黄鱼,加清水没过鱼身一半,中小火焖煮8分钟。

5. 开盖收汁,撒葱花即可出锅。

点评:酱香浓郁的做法既保留了黄鱼的鲜美,又通过发酵豆酱增加了肠道有益菌群。注意煎鱼时控制火候避免焦糊,脾胃虚弱者可加两片陈皮同煮助消化。

二、端午三黄之“黄豆”:朴实无华的营养宝库

黄豆作为“植物肉”,自古就是药食同源的佳品。《本草纲目》记载其能“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肿”。端午时节暑湿渐重,用黄豆搭配时令瓜菜煮汤,既能补充植物蛋白,又能祛湿健脾。

推荐食谱:黄豆虾仁冬瓜汤

食材准备:干黄豆80克(提前浸泡4小时)、冬瓜300克、鲜虾仁100克、生姜3片、白胡椒粉少许、盐适量。

制作步骤:

1. 泡发的黄豆加生姜片,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至软糯。

2. 冬瓜去皮切块,与煮软的黄豆同煮10分钟。

3. 虾仁开背去线,用料酒腌制后放入汤中煮至变色。

4. 加盐、白胡椒粉调味,撒上葱花即可。

点评:这道汤品清润不腻,黄豆提供大豆异黄酮和膳食纤维,冬瓜利水渗湿,虾仁补充优质蛋白,特别适合夏季食用。痛风患者可将黄豆替换为薏米。

三、端午三黄之“咸蛋黄”:传统智慧的养生密码

腌制的咸鸭蛋黄,是古人应对湿热气候的智慧结晶。经过盐析作用的蛋黄,维生素A、卵磷脂等脂溶性营养素更易吸收。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有滋阴降火的功效,与端午“扶阳抑阴”的养生理念不谋而合。

推荐食谱:金沙佛手瓜

食材准备:咸鸭蛋黄3个、佛手瓜1个(约400克)、蒜末适量、食用油适量。

烹饪方法:

1. 咸蛋黄蒸熟碾碎,佛手瓜切片焯水1分钟沥干。

2. 热锅冷油,小火将咸蛋黄炒至起沙冒泡。

3. 加入蒜末爆香,倒入佛手瓜片快速翻炒。

4. 待瓜片均匀裹上蛋黄沙即可装盘。

点评:咸蛋黄的醇厚与佛手瓜的清脆形成绝妙口感,富含的卵磷脂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注意控制用盐量,因蛋黄本身已有咸味,高血压患者可搭配玉米须茶食用。

端午节吃“三黄”的习俗,凝聚着古人“因时而食”的养生智慧。黄鱼补充优质蛋白,黄豆调节脾胃运化,咸蛋黄滋阴润燥,三者搭配正应对了夏季“湿热交蒸”的气候特点。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不妨用这三道简单易做的时令菜肴,为家人送上一份健康祝福。愿这传承千年的饮食智慧,伴您安康度盛夏。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由“秀厨娘”原创,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4

标签:美食   端午   黄鱼   黄豆   咸蛋   豆酱   虾仁   时令   蛋黄   冬瓜   端午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