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头,西班牙国王用一句中文“早上好”赢得满堂喝彩,这温情一刻的背后,是西班牙顶着美国压力,一年内完成对华访问“大满贯”。
这个昔日“日不落帝国”,曾拒绝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如今再次选择不随波逐流,硬刚美国拒绝将军费提升到GDP的5%。
昔日无敌舰队的后裔,究竟想开启怎样的新航程?欧洲的下一个跟进者会是谁?

编辑:晚风
就在大西洋的海风依然带着咸涩历史气息的今天,西班牙做出了一个让白宫始料未及的决定,这个决定背后,是其刻在骨子里的历史记忆。
想当年,西班牙可是欧洲第一个“日不落帝国”,靠着海外殖民积累了海量财富,哈布斯堡王朝时期更是欧洲政坛的顶级玩家。

然而,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之后,无敌舰队覆灭,西班牙便开始了长达四百多年的衰落,这种从巅峰跌落的经历太痛苦了。
它让西班牙深刻明白,把命运绑在别人身上迟早要吃亏,只有独立自主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教训太深刻了。
翻看历史就知道,西班牙的“独立”可不是说说而已,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它都没掺和,八国联军侵华、朝鲜战争也找不到它的影子。

就算后来加入了北约,也是为了自保,而非跟着别人打仗,还特意通过公投明确不加入北约统一军事结构,守住了外交自主的底线。
更可贵的是,西班牙的地理位置也帮了大忙,它处在伊比利亚半岛,相当于“欧洲的阳台”,东边有德国、法国当天然战略缓冲带。
俄罗斯想直接威胁到它,得先跨过法德等国,所谓的“安全威胁”本就是美国制造的借口,所以西班牙心里有底。

当美国要求北约盟国把军费提到GDP的5%时,西班牙直接硬刚拒绝,首相桑切斯直言纳税人的钱该花在医院和学校。
按照这个比例,西班牙每年得多花450亿欧元,这笔钱能建200所医院,或者给全国老年人涨15%的养老金,老百姓自然不答应。
民调显示70%的人都支持把钱用在民生上,这种骨子里的独立基因,让西班牙在中美博弈加剧的当下,做出了最务实的选择。

西班牙之所以敢顶着美国压力跟中国走近,核心原因就是中国能给它真正想要的发展红利,而且这些红利都写在了实实在在的合作清单上。
2024年,中西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501亿美元,比起建交时的2000万美元,足足增长了2500多倍,这增长太惊人了。
中国是西班牙在欧盟外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个分量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双方的合作早已完成了质的飞跃。

以前大家印象里,中西贸易就是中国买西班牙的火腿、红酒、橄榄油,西班牙买中国的日用品,但现在早就不是这样了。
中国向西班牙出口的,变成了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这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三样”,这变化太大了。
而从西班牙进口的,除了传统农产品,高端设备、医药产品的份额也在快速增长,这种互补性让西班牙下定决心“押注”中国。

双向投资更是火热,中国企业大手笔砸钱,在西班牙建电动汽车电池超级工厂、搞风能太阳能项目,既帮自己开拓了欧洲市场。
宁德时代和Stellantis集团合作的电池厂,总投资41亿欧元,能创造4500多个高薪岗位,远景能源、中电丰业还要在西班牙建电解槽制造工厂。

比亚迪也在考虑把欧洲第三家工厂设在西班牙,反过来,西班牙的企业也在加速布局中国市场,Zara等时尚品牌深度参与。
尤其是猪肉出口,2024年1-7月对华出口额就达7亿欧元,占中国同期猪肉进口总量的一半左右,这让西班牙的养殖户睡上了安稳觉。

西班牙跟中国的深度绑定,最让美国坐不住的,是它给欧洲树立了一个务实的榜样,让原本看似要对华“统一阵线”的欧洲出现了裂痕。
现在,欧盟内部对华政策分歧越来越大,有跟着美国喊“脱钩断链”的,也有像西班牙这样坚持务实合作的,这分化很明显。

西班牙作为欧盟第五大经济体,在欧盟内部有不小的话语权,它不仅自己跟中国紧密合作,还在欧盟内部发出理性声音。
2024年欧盟讨论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时,西班牙投了弃权票,还呼吁通过谈判解决贸易纠纷,经济部长更是明确表示欧盟必须与中国继续协商。

这种态度影响了不少欧洲国家,让“对华去风险”的论调没那么有市场了,西班牙的示范效应太强了。
美国一直想把欧洲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一边施压让欧洲增加军费,一边阻挠欧洲与中国合作,但西班牙用实际行动证明,不跟着美国搞对抗反而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中国的合作模式不附加政治条件,不逼对方选边站,只谈实实在在的互利共赢,这对很多欧洲国家来说吸引力十足。
西班牙外交大臣阿尔瓦雷斯的表态很直接,“我们与中国进行良好对话,也与美国结盟,这两者并不矛盾”,这话说得太明白了。

这种“不选边站、只谋实利”的策略,让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开始反思,毕竟,欧洲汽车行业需要中国的芯片和稀土。
农业需要中国的市场,新能源转型需要中国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西班牙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能成为中国进入欧洲、非洲、拉美的“跳板”。

此次中西签署的合作文件中,就包含了海洋科学、物流合作等内容,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货物可以通过西班牙的港口,更便捷地进入欧洲和非洲市场。
西班牙也能凭借“中转站”的身份,赚取可观的物流和服务收益,这种“双赢”模式,正是其他欧盟国家所需要的。

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简军波认为,虽然西班牙的选择难以改变欧盟整体的对华基调,但会鼓励更多成员国效仿。
弱化欧盟内部的“去风险”趋势,从实际效果来看,已经有不少欧盟国家开始跟进,德国、法国的企业近期也纷纷加大对华投资。

试图抢占中国市场,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在成都用中文说的那句“早上好”,不仅赢得了掌声,更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中,真诚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随着中西合作的不断深化,相信会有更多欧盟国家看清形势。

加入到务实合作的行列中来,而西班牙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唯有立足自身利益,坚持独立自主。
才能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站稳脚跟,曾经的“无敌舰队”或许已经远去,但凭借着地理天赋和务实选择。

西班牙正在开启属于自己的“新航海时代”,而中国,正是它这条航线上最重要的伙伴,这个未来太值得期待了。

西班牙的选择,是历史清醒与现实理性的胜利,更是对独立自主精神的最好诠释,这抉择太明智了。
这个“欧洲缺口”预示着,一个基于文明互鉴、互利共赢的多极化世界正在到来,这趋势挡不住了。
当越来越多的国家挣脱束缚,选择务实合作,你认为我们离一个更和平、更繁荣的世界还有多远?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