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绵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了解到,普查已进入第三阶段。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于2023年11月启动,共分为三个阶段。其中↓
◎第一阶段为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主要是建立各级普查机构、确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培训和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是2024年5月至2025年11月,以县域为单位实地开展文物资源调查。经过全市各地文物工作者的努力,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4765处文物,均已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同时新发现文物385处。

梓潼县观义镇的关基井

梓潼县观义镇的关基井
在新发现的文物中,梓潼县观义镇的关基井作为工业遗产被纳入新发现文物,在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会议中得到点名表扬;游仙区信义镇的仙山摩崖造像入选2025年四川省文化遗产保护双试点“微景点”名单,这两处文物均已登记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游仙区信义镇的仙山摩崖造像

游仙区信义镇的仙山摩崖造像

游仙区信义镇的仙山摩崖造像
◎2025年11月至2026年6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将进入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逐级验收并向社会公布普查成果。
会议要求,全市各级文物部门要坚决守好文物数据审核质量关,全面加强新发现力度,扎实做好文物安全工作,大力推动文物资源成果转化,强化市县联动和部门协同,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普查任务。
涪江观察记者:张登军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