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利率再降 20 个基点”“契税全免政策扩容”“一线城市限购全面放开”…… 近期,一系列关于楼市重磅利好的 “小作文” 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不仅让刚需族和改善族高度关注,更引发市场对政策加码的热烈讨论。这些流传甚广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从中央定调、地方实践到数据变化,多重信号都在印证:新一轮楼市支持政策已在路上,且力度将远超预期。


一、传闻不是空谈:政策延续性给出明确答案
此次楼市 “小作文” 的刷屏,本质是市场对政策延续性的合理预判。2025 年以来,“稳楼市” 已成为政策核心关键词,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布局从未停歇。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已有约 200 个省市(县)出台政策超 470 条,三季度单季出台政策超 120 条,政策密度较去年同期提升 25% 以上。而《“十五五” 建议》更明确提出 “清理住房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为后续政策加码定调。
更关键的是,“小作文” 中的核心传闻已在多地落地验证。鞍山推出 100% 契税补贴政策,首套房贷利率最低降至 3.0%,首付比例低至 15%;武汉将双缴存人家庭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至 150 万元,商办用房购房可获 50% 契税补助;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也已启动差异化限购松绑,北京五环外、上海外环外均全面放开限购限制。这些地方实践与传闻中的政策方向高度吻合,意味着全国性重磅政策的出台只是时间问题。


金融端的宽松信号同样明确。截至 11 月,5 年期以上 LPR 已维持 3.5% 的低位,而鞍山等城市已突破下限,将 5 年以上房贷利率降至 3.0%。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叠加美联储降息带来的外部环境,市场普遍预期后续将迎来新一轮降息,进一步降低购房融资成本。
二、数据说话:市场筑底呼唤政策加码
“小作文” 能引发广泛共鸣,核心在于当前市场正处于止跌回稳的关键节点,数据变化迫切需要政策发力托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 年 1-10 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 71982 万平方米,销售额 69017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6.8% 和 9.6%。虽然降幅较去年有所收窄,但市场复苏动能仍显不足。
库存去化压力仍存,截至 10 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 75606 万平方米,虽连续 8 个月减少,但总量依然偏高。不过结构性分化明显,上海库存去化周期仅 13.5 个月,杭州、合肥等城市不足 1 年,而部分三四线城市去化周期仍超 30 个月。这种分化格局正是政策需要精准发力的关键 —— 既要支持热点城市合理需求,也要帮助弱线城市消化库存。
值得注意的是,核心城市已出现积极信号。上海 11 月核心区二手房日均成交 754 套,环比增长 10%;深圳 11 月前 17 日新房日均网签量达 276 套,创下 2006 年以来同期新高。这些数据表明,政策支持能有效激活市场需求,也为全国性政策加码提供了实践依据。
三、重磅政策将落向何方?三大发力点明确
结合中央定调与地方实践,后续重磅政策的发力方向已清晰显现,将聚焦供需两端和制度创新,形成全方位支持体系。
需求端将实现 “精准松绑 + 全面让利”。在限购政策上,一线城市核心区可能进一步放宽限制,非核心区全面取消限购,呼应《“十五五” 建议》“清理不合理限制性措施” 的要求。税费支持方面,契税减免范围将扩大,“卖旧买新” 补贴力度有望升级,参考鞍山的 100% 契税补贴和重庆的 6 万元换房补贴模式。金融支持将持续加码,首套房贷利率可能再降 10-20 个基点,二套房利率与首套并轨将在更多城市落地,公积金贷款额度进一步提高。
供给端将聚焦 “盘活存量 + 提升品质”。一方面,继续推进存量商品房收购用作保障性住房,重庆已计划实施 150 个城市更新项目,覆盖 1.57 万户家庭;另一方面,落实 “好房子” 建设标准,从层高、隔音、绿色节能等维度提升住宅品质,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同时,商办用房改建政策将全面推广,东莞、武汉等地的试点经验将向全国复制,盘活沉淀资产。
制度层面将加速构建发展新模式。现房销售制度将全面推进,目前全国已有 20 多个城市试点,未来将逐步取代预售制,从根本上解决 “保交房” 问题。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将持续扩容,目前已审批贷款超 6 万亿元,后续将覆盖更多房企和项目,防范系统性风险。
四、理性展望:政策托底而非刺激,分化仍是主旋律
面对即将落地的重磅政策,市场参与者需保持理性,认清当前楼市的核心逻辑。首先,政策目标是 “止跌回稳” 而非 “刺激涨价”,从北京 11 月新房报价仅微降 0.02%、二手房下降 1.33% 的数据来看,房价将保持平稳运行,不会出现普涨行情。其次,市场分化将长期存在,核心城市群重点城市与人口净流入型二线城市将成为最大赢家,而人口流出型三四线城市仍面临去化压力。
对于购房者而言,当前是政策红利集中释放的窗口期。刚需群体可重点关注有契税补贴、公积金宽松政策的城市,结合自身财务状况择机入市;改善型需求可把握 “卖旧买新” 的税费优惠,选择符合 “好房子” 标准的品质住宅。但需注意,房地产已告别普涨时代,区位、配套、物业等因素仍是决定房产价值的关键。
总之,刷屏的楼市 “小作文” 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政策延续性、市场需求与数据变化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重磅政策的落地将有效稳市场、稳预期,但行业转型的趋势不会改变。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在政策托底与市场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 “核心城市稳中有升、三四线城市温和调整” 的新格局,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稳步迈进。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