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安解散系谣言 折射职业足球俱乐部生存危机

来源:【中国吉林网】

10月26日,中超联赛第28轮,当主场作战的北京国安与青岛海牛的比赛最终定格在2比4时,工体嘘声四起,看台上传出“让投资人滚蛋”的怒吼。这支中国足球老牌劲旅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随着比赛结束,一则关于北京国安即将解散的消息在网上沸沸扬扬地传播开来。

这一切,始于体育博主“勇方方”关于“有关部门无意托管国安,目前也无任何企业有兴趣接盘”的发言被自媒体断章取义……

紧急辟谣

有关北京国安陷入困境的消息最初源自博主“勇方方”10月26日的社交媒体发言。他写道:“据我了解,有关部门无意托管,目前也无任何企业有兴趣接盘,这个寒冬能否生存下来,真的全靠你们自己了。”

这则原本旨在说明俱乐部需要自主应对困境的发言,迅速被自媒体发酵解读,演变成“北京国安即将解散”的谣言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面对这一情况,“勇方方”在10月27日紧急辟谣:“我昨晚说的是一个事实,中赫有什么困难你们都能查到,而且也不是今年才有,连续好几年冬天他们都面临生存问题。”

他特别强调,“国安从来没说过要解散,也从未想过要自我了断”,并指出俱乐部目前的困难虽然存在,通过准入并没有那么困难。

真实困境

辟谣背后,北京国安的财务危机却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此前报道,国安俱乐部的控股方中赫集团在2021年以其控股的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作为抵押物,向山东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筹款36.8亿元。

由于无法按期偿还,2025年6月17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国安俱乐部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高达36.86亿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赫集团还将俱乐部股权质押给某信托。这一操作意味着其他企业想要接盘,必须先替中赫清偿债务,几乎堵死了谈判的余地。

俱乐部工作人员和球员也存在欠薪和拖欠奖金的现象。在竞技层面,北京国安这个赛季的表现也令人失望。从半程冠军到现在仅排第四,彻底失去中超争冠可能性。

生存困局

北京国安的困境并非个案,而是折射了中超民企俱乐部的普遍困境。此前那些由民营企业掌控的俱乐部,大部分都没能留存。仅有上海申花与杭州绿城成功实现向国有企业的过渡并得以留存。

而诸如河北华夏幸福、广州恒大、江苏苏宁等俱乐部,均未能逃脱被淘汰的命运。当下中超,“被困”俱乐部不在少数。

青岛海牛今年仅获得当地政府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其余运营开支几乎全靠自主招商与投资人投入,资金早已捉襟见肘。武汉三镇如今则依靠地方政府与体育局的资金支持勉强维持。

与国企背景的俱乐部相比,民企俱乐部在资源获取上面临结构性难题。

自救之路

面对现实的困境,北京国安一直在尝试自救。“勇方方”透露:“由于外部支持不多,他们一直在自己奋力撑着,24年大部分资金、25年的准入资金、25年到现在的所有费用都是靠投资人输血和俱乐部的商业收入。”在目前的情况下,2025赛季,国安俱乐部的所有支出,仍将由中赫集团独立承担。

对于北京国安及其他民企俱乐部来说,破局需要多方合力。或许,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解题的一把钥匙。

成都的凤凰山体育公园就是一个成功案例。作为由成都城投集团投资建设、按照FIFA标准建设的专业足球场,它能同时容纳6万名观众。其成功的运营模式使成都蓉城队在2025赛季主场观众人数超65.5万人,场均超4万人,并带动周边住宿、餐饮、旅游等关联消费达7.66亿元。成都蓉城目前暂列中超第二,与其主场浓厚氛围有着极大关系。

在运营方面,训练基地还可以借鉴欧洲俱乐部的成功经验,进行商业化尝试,比如举办青训营、商业化赛事等,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在欧洲,阿贾克斯的青训学院每年能够为俱乐部带来数百万欧元的收入;皇马斥巨资打造的训练基地也会承办训练营和友谊赛,用以为俱乐部创收。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中国足球需要从“短期烧钱”模式向“长期可持续发展”转型,这是职业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于洋

图片为网络截图

初审: 郭龙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朱宝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体育   谣言   足球俱乐部   职业   俱乐部   困境   资金   吉林   成都   民企   投资人   海牛   模式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