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这回真的是捅了马蜂窝!谁能想到,9月9日这个原本平常的周一,竟成了中东地缘政治的分水岭。
以军15架战机投下10枚导弹,直接轰炸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哈马斯政治局总部,不仅没能达成“斩首行动”的目标,反而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反弹。
眼下整个国际社会都在问: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土,说炸就炸?
这次袭击的时机耐人寻味。就在哈马斯谈判代表团正在讨论美方提出的停火方案时,以色列战机突然从天而降。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安萨里确认,袭击造成6人死亡,其中包括哈马斯高级官员哈利勒·哈亚的儿子及办公室主任,以及一名卡塔尔安全部门人员。
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谈判桌上谈,战场上见真章”,只不过这回以色列把战场开到了调解方的地盘上。
袭击发生两天后,国际社会的反应堪称“史无前例”的一致。
9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紧急召开会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严厉谴责以色列“公然侵犯卡塔尔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公然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公然破坏实现和平的努力”。三个“公然”,足见中方态度之严厉。
更值得关注的是,包括俄罗斯、伊朗、土耳其、埃及、阿尔及利亚、沙特等众多国家纷纷发声谴责,形成了罕见的国际统一战线。这些国家涵盖了中东、南亚、非洲等不同地区,如此规模的集体谴责,在近年来的中东冲突中并不多见。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明确表态,称此次袭击是对卡塔尔“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侵犯”,强调“卡塔尔在斡旋加沙停火和释放被扣押人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连一向谨慎措辞的联合国秘书长都如此直接,可见此事的严重性。
9月13号,上合组织同样发布声明,严厉谴责以色列对卡塔尔国家主权的侵犯,强调相关行径严重违反国际法,不可接受。
最让人玩味的是美国的反应。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紧急撇清关系,声称袭击是“内塔尼亚胡总理的决定,不是我做的决定”。不过,以色列媒体很快披露,一名以色列高级官员表示特朗普“批准”了这次行动。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清楚显示了美国的两难处境。一方面,卡塔尔是美军在中东的重要盟友,乌代德空军基地驻扎着数千名美军;另一方面,以色列又是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战略伙伴。如何在两个盟友之间找平衡,成了华盛顿的头疼问题。
就在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口诛笔伐的关键时刻,也门胡塞武装选择在9月13日向以色列特拉维夫发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这个时机选择绝非偶然。
导弹飞行约2000公里,空中飞行时间约15分钟,包括特拉维夫在内的以色列中部20多个市镇响起防空警报。虽然以军声称进行了拦截,但以色列媒体援引军方消息称,“箭-3”式导弹防御系统“可能没能拦截住这枚弹道导弹”。
这无疑是对以色列的直接回击。胡塞武装选择在这个时机发动攻击,明显是要向国际社会证明:以色列并非不可战胜,其防空体系也存在漏洞。数百万以色列民众被迫躲进避难所的画面,与之前以军轰炸他国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众多国际反应中,中国的表态尤为引人关注。傅聪大使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直言,以色列“又一次突破了红线”,居然袭击一直担当调解人角色的卡塔尔,这表明以色列对和平谈判缺乏严肃性和诚意。
中方的严厉谴责赢得了卡塔尔方面的感谢。卡塔尔感谢中国基于正义立场,公正认可卡塔尔为地区和平付出的努力,严厉谴责以色列侵犯卡塔尔领土主权。这种感谢不仅仅是外交辞令,更体现了中东地区对中国公正立场的认可。
袭击发生后,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已于10日抵达卡塔尔以示支持,约旦王储侯赛因·本·阿卜杜拉二世也于同一日到访,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则计划于11日抵达多哈。这些原本并未安排的访问,都是对以色列袭击的直接回应。
海湾国家的这种团结姿态,实际上是在向国际社会传递一个明确信号:任何对主权国家的侵犯都不会被容忍。说白了,以色列的这次“精准打击”虽然在军事上影响有限,但在外交上却是一次彻底的失败。
面对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弹,内塔尼亚胡在美国驻以大使馆的活动上仍然坚持强硬立场,称以色列的“外科手术式精准打击”可以为立即结束加沙战争铺平道路。这种逻辑令人匪夷所思:通过袭击调解方来推动和平?
据报道,此次空袭行动代号为“阿兹列特哈丁”(审判之日),以军出动10余架战机,向哈马斯领导人身处的建筑投下至少10枚弹药。如此大张旗鼓的行动,却连主要目标都没能击中,反而引发了更大的政治风暴。
从这次事件的发展脉络来看,以色列的冒险行动确实达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团结了几乎整个国际社会。
包括俄罗斯、伊朗、土耳其、埃及、阿尔及利亚、沙特等众多国家的集体发声,联合国安理会的紧急会议,海湾国家的团结表态,都在说明一个道理: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不容践踏。
中国在这次事件中的立场尤为鲜明。既坚决谴责侵犯主权的行为,又高度评价卡塔尔为地区和平所做的努力,体现了大国应有的责任担当。卡塔尔方面的感谢,也从侧面反映了中东地区对中国公正外交的高度认可。
眼下的中东局势正处在一个关键节点。以色列这次“偷家”行动虽然在军事上收效甚微,但在政治上却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当连最温和的调解方都成为攻击目标时,和平谈判的基础还能维持吗?当国际社会形成如此广泛的共识时,单边主义和强权逻辑还能走多远?
正如古人所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这场正义与强权的较量中,历史最终会给出答案。而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正义虽然迟到,但从未缺席。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