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2533字 阅读时间:8分钟
民国时代,少林寺的武德显然不是靠拳脚枪棒打出来的。
有些人说当时少林寺有300~500支步枪,并拥有重机枪,让大家很是吃惊,其实那算啥?
根本不止。少林寺在民国时代的武装力量,最后竟然编成了一个旅!
一、少林武装崛起:从土匪围剿到旅级建制
1920年,临汝、偃师土匪蜂起。因为少林住持恒林和尚武艺精湛,被登封县各路民团公推为团总,少林寺武僧会同民团,与土匪队伍大战于少林西子坪,取得胜利,缴获了不少枪支,由此开始组建近代武装。
但是,少林寺武装的发展壮大,却和一个叫樊钟秀的军阀有关系。
1901年,樊钟秀13岁,离家去登封县少林寺,拜住持和尚恒林为师,学习拳棒。三年学成结业,出去当兵。1922年,外出的樊钟秀官至团长,到登封衣锦还乡,拜谒恩师,给少林寺捐了400块大洋,双方的关系就密切了起来。
1923年恒林和尚圆寂,少林寺由妙兴和尚任住持,这位妙兴也是登封人,在军阀部队里面也当了团长。然后大概没有打赢某次混战,团长当不成,跑到少林寺剃度为僧,得到了恒林的真传,和樊钟秀算是师兄弟。在他主持下,少林寺和樊钟秀的配合就更密切了。
这时的少林寺有僧徒5000余众,俗家弟子200人,两次协助樊钟秀作战。
比较著名的就是1925年河南军阀之间爆发的胡憨混战,妙兴指挥少林武僧,和樊钟秀配合作战,使樊钟秀大获全胜,少林寺的势力也达到了顶峰。
因为这段历史,民国时期开始流传天下武功出少林的传说,说少林寺武僧功夫强大,消灭土匪轻而易举,甚至可以和军阀部队抗衡。这奠定了未来少林寺在武侠小说的形象,但也导致少林寺被烧成平地。
二、火烧少林:武僧介入军阀混战的代价
1928年,这支僧兵武装遇到了狠人。当时,樊钟秀乘冯玉祥的国民军二次北伐,后防空虚,从南阳北上登封,去抄冯玉祥的老窝郑州,冯樊战争爆发。
为了扩大兵力,委任妙兴和尚当了旅长,少林寺出兵编了一个旅,攻占巩县,偃师,占据了孝义兵工厂,兵临郑州。冯玉祥急调大将石友三从山东返回河南,收复巩县、偃师,逼樊钟秀退守登封。
石友三
在登封期间,樊钟秀当时把少林寺当作自己的司令部,而且,在阻止石友三军队的过程中,妙兴旅长还率少林寺武僧,消灭了石友三一个团,这下可是深深的得罪视军队为生命的石友三。3月15日,石友三军开始攻打少林寺,炮击了少林寺法堂。次日,少林寺陷落,石友三命令苏启明旅抬煤油到少林寺,烧毁了寺院中的天王殿、大雄、法堂以及两厢的钟楼、鼓楼、东禅堂、西禅堂、紧那罗殿、六祖堂、阎王殿、龙王殿、香积厨、仓库房、静室、客堂、十方堂, 7棵12米粗的大柏树、明代全版藏经、《少林寺志》木刻板、魏齐造像碑、达摩面壁影石,俱成灰烬。
三、战火之后的觉悟:从僧兵到教育与慈善
大火之后,上层僧人纷纷出走,留下一个贞绪大师,率领一些下级僧侣,支撑门面,勉力维持。1932年,蒋公的河南省政府曾拨款法币200元用于清理火灾后的瓦砾,但实际用于寺院的部分不足半数,其余被挪作他用。
1935年,在地方人士和部分僧人的努力下,对损毁相对较轻的钟楼、鼓楼等进行了小规模修葺,但主要殿堂如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仍然是一片废墟。1933年,贞绪升为少林寺主持。这时候的少林寺,已经吸取了重大教训了,不再参与军阀之间的混战,只是经营少林的土地,周济周围的村民,建立了少林小学、少林中学,免收贫家子弟学费,还聘请中共地下党员韦念铭和进步知识分子任教。
抗战期间,少林寺的学校先后送五名学生参加了八路军,1942年河南旱灾,贞绪方丈还把寺内最后30石存粮分发给灾民,而寺内僧人只能连续三个月以野菜充饥,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不过,少林寺在抗战期间的形象,也就是只是个开明(宗教)地主而已,还差点和八路军高级将领发生了冲突。根据皮定钧的《铁流千里》回忆录,1944年9月30日,他带十几个人去少林寺参观,知客和尚一边把他们拖住,一边叫来几十个武僧,似乎有点想来个鸿门宴的意思,被皮定钧一番话疗给唬退了,后来还带着皮定钧,好好游览了一番寺庙。
但是,在1991年版的《郑州革命故事》里面,给少林寺找补了一下,说是和尚们有是误会,以为皮定钧是冒充八路的土匪,所以才有动手的意思。
至于信哪个,大家就各自斟酌了。
不过,到1945年初,抗日根据地领导的少林抗日区政府建立。曾经在少林小学当老师的韦念铭任区长,少林寺的永贵和尚任副区长。少林区组织了一个民兵中队,少林寺选了十几个擒拿格斗技能超群的武僧加入,跟日伪军打了不少仗。1945年,配合驻巩县和偃师的八路军独立团,两次伏击日、伪军,保卫了麦收,八月二十二日,又配合皮、徐支队的主力,攻破了登封县城。
四、文革前夜:废墟中的寂静与重生的火种
1949后,全国实施土改。少林寺作为宗教地主,全部寺田约480亩都分配了给周边农民,1966年,少林寺作为破四旧的重点,更是完全解散,十年内没有什么事迹。
那么,改革开放后,少林寺又是怎么火起来的呢?
现在有人说,是永信前和尚的功劳,这纯属给花和尚贴金。一个人的命运,固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一个庙也是如此。
1979年,国家文物局拨款5万元专项经费,指定用于少林寺抢险加固。运气很好的是,施工期间,工人在殿内墙缝中,发现了1928年火灾前僧人藏匿的《达摩易筋经》残卷(共12页,现藏河南省博物院)。证明了少林寺在历史上的一些名声不是假的,少林寺的局面稍有恢复。而永信前和尚是1981年才出的家,在他出家后并没有在庙里过日子,而是继续读书。也就是说,少林寺败部复活,是靠政府,不是靠他。
那么,少林寺火起来,有没有靠他呢?仍然没有。
五、火遍全球:影视热潮让少林寺“起死回生”
少林寺发现《达摩易筋经》残卷的消息,被国内外媒体报道之后,香港影视界以此为灵感,拍了电影《少林寺》,1982年在大陆及全球公映,一下子就把少林寺炒火了。
因此,1984年,19岁的释永信返回少林寺,竟然回来就能够协助行正方丈管理寺务,一下子跻身管理层。1987年,行正方丈圆寂,22岁的释永信竟然又顺利接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只能说很有慧根了。
恰好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武侠电视剧热潮,少林寺在其中出境频率极高,其他武侠门派都是虚构的,唯有少林寺是真的。于是,靠这些影视剧,少林寺被硬生生的塑造成了武术圣地的形象。来拜师的多,来游览的多,收门票钱都收到手软。
所以说,永信前和尚刚刚接手少林寺,就接连吃了几十年的影视IP的好处,只要不犯大错,少林寺火起来是完全正常的事情,谈不上什么了不得的功劳。
相反,2010年之后,他带着少林寺搞大规模商业化,疯狂起诉所有含有少林寺三个字的影视作品,使用少林寺三个字就得给钱,而且给得还不少。
这样做的结果肯定是对少林寺不利的。
因为少林寺本身并没有什么逆天的武学,只要电影电视剧不宣传,那少林寺的商业价值就注定会持续走下坡路。这一点从他们的门票价格,从20块涨到80块的过程就能看出来:如果是其他商业做得好,巴不得免票,不但免票,还可以免费供应斋饭。只要人来了、IP在,钱还有挣不回来的?哪怕是搞个少林咖啡都挣钱,对吧?
但是这胖子不懂这些,就只知道收租、吹捧自己。再加上他那满脑肥肠的形象,自然是越吹越倒霉。
因此少林寺的巨大名气,不是永信前和尚打出来的,反而是他搞砸的。
* 本文为“Tomcat团座”原创文章,文中图片素材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附原文链接及本声明。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