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三伏养生黄金期,科学调理体质!告别冬季虚寒困扰

谷医堂医生在贴敷三伏贴。

红网时刻新闻7月6日讯(通讯员 罗清平)随着小暑节气的临近,一年中最炎热、潮湿的“三伏天”即将到来。民间素有“冬养三九,夏养三伏”之说,因此,这段时间不仅是自然界阳气最鼎盛的时期,更是中医推崇“冬病夏治”的黄金窗口。谷医堂中医专家黎志清博士指出,抓住三伏天调理体质,科学运用传统外治法“三伏贴”,能有效祛除体内寒湿、增强抗病能力,为秋冬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中医智慧:三伏贴为何能“冬病夏治”?

黎志清介绍,三伏贴疗法源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和“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在三伏天——全年气温最高、人体毛孔舒张、气血趋于体表之际,选用具有辛温散寒、活血通络、化痰平喘功效的中药制成药膏,贴敷于特定经络穴位。此时药物更易透皮吸收,直达病所,充分激发脏腑阳气,达到温通经络、驱逐寒邪、平衡阴阳、增强免疫力的效果,从而显著减少冬季易发或加重的疾病。

适用广泛:三伏贴适合哪些疾病?

黎志清解释,三伏贴的根本作用是温阳散寒,主要适用于阳虚、寒凝相关的病症。其核心适应症人群包括:呼吸系统疾病:体虚易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肺心病、鼻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等;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冒、鼻炎、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慢性腹泻、厌食、遗尿等;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属寒证者;亚健康调理: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怕冷、四肢冰凉),气虚体质(疲倦、气短),痰湿体质、亚健康等。

调理体质:科学贴敷是关键

三伏贴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将中药粉用生姜汁、食用油等调制成糊状,置于贴片上贴敷于穴位。药物成分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黎志清提醒,为确保疗效与安全,务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体体质和具体病症辨证选穴用药!穴位主要选取背部、胸腹部和四肢。

成人及6岁以上儿童一次贴6-10个穴位,6岁以下儿童一次贴5-8个穴位,4次为一疗程。三伏贴一般建议连续贴敷3年,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持续发挥疗效,有效祛除病邪,中断治疗可能导致疾病迁延难愈。

把握时机:2025年三伏贴最佳贴敷时间

“三伏贴”的疗效与时间点密切相关,通常要求在初伏、中伏、末伏各贴敷一次(即“三伏贴”名称由来),2025年入伏时间是7月20日,黎志清建议大家按照以下时间表进行贴敷:伏前贴:7月10日-7月19日;初伏贴:7月20日-7月29日;中伏贴:7月30日-8月8日;末伏贴:8月9日-8月18日。

黎志清提醒,约有1%—5%的人敷贴后可能会发泡,这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致。临床经验表明,皮肤起泡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较好。若出现大水泡,不用着急,该水泡为无菌发泡,用消毒针刺破皮肤,放出液体后,用络合碘消毒即可,发泡处必须敞开,切忌用纱布包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8

标签:养生   体质   困扰   冬季   黄金   科学   伏贴   穴位   疾病   伏天   疗效   初伏   时间   阳气   药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