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员成毅登上《人民日报》专栏。他的回应简单有力:“演员的底气永远是作品”。这位凭借《琉璃》《莲花楼》等剧被观众熟知的演员,始终远离流量炒作。为了一个打戏动作练习到凌晨,为了一句台词反复揣摩情绪,在片场休息时仍抱着剧本研读。从仙侠剧的侠客到《底线》中的法官,他的每个角色都在传递时代的声音。
娱乐圈盛行“速成”风气。成毅选择用最笨拙的方式演戏。拍摄《莲花楼》前,他花数月学习武术和中医;出演《底线》前,他直接去法院实习。这种“傻”让他塑造出李莲花的沧桑、禹司凤的隐忍。他的剧集能吸引全家老少共同观看,证明好演员能跨越年龄界限。
演戏不是耍帅。成毅的角色始终承载着价值表达。《南风知我意》里传递温暖的医生,《底线》中坚守正义的法官,这些角色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对善良与担当的呼唤。对比那些依赖磨皮滤镜、狗血剧情的制作,他的存在直指行业痛点:演员若不思考角色价值,与带货主播何异?
《人民日报》的肯定具有深意。“用作品站稳脚跟”这七个字,是对整个行业的警醒。资本热衷制造“流量明星”,演技派沦为配角,成毅的成功证明实力应该主导流量。观众早已厌倦哭戏靠眼药水、打戏靠替身、台词靠配音的表演。这种敷衍终将被市场淘汰。
成毅的走红标志着行业理性回归。观众用倍速播放抗议注水剧情,用豆瓣评分审视演技水准。靠营销堆砌的“爆款”终将现出原形。当更多演员愿意沉下心打磨角色,我们才能迎来真正的创作春天。
市场需要选择:要热搜上的“人
造明星”,还是片场里的“笨演员”?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