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6个月前“多抱”还是“多躺”,不用3年,三个差距越来越大

成为新手爸妈后,你可能也会纠结这几个问题:

“宝宝出生后,到底多抱着还是多躺着?”

“宝宝6个月之前,多抱好还是多躺好?”

作为二胎妈妈,我也曾经被这两个问题困扰,当时和婆婆一起带孩子,还因此发生过争执。她觉得哭了不用抱,越惯越不好带。

其实,多抱宝宝还是多躺着,不用等3年,有3个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了。

宝宝出生后要不要抱着?

朋友小宁孩子满月后,邀请大家去她家喝满月酒,我们几个都是有孩子的,不自觉地就开始跟小宁传授自己的“育儿经”。小宁听得很认真,还跟我们说,她最近遇到一个困扰:宝宝要不要抱着?

每次喂过奶后,她都想抱一会儿,但婆婆说,老抱着会惯坏孩子,以后不抱着就哭,还影响骨骼发育。

但小宁觉得没这么夸张,软糯的小宝宝,多抱一会儿,亲近一下,多好啊!还能联络感情呢!

生了俩娃的倩倩说,她生大宝是经常抱着的,二宝倒没有。因为还要照顾大宝,带娃不像之前那么精细了。

不过,如果有时间,可以抱一抱,躺在妈妈怀里,宝宝会更有安全感。

这点上,其实我也是赞成的。不必要拘泥于抱还是不抱,但如果宝宝睡着了,尽量让他多躺着,睡得更踏实一些。

宝宝6个月之前多抱还是多躺?

发展心理学通过研究发现,6个月前,每天被抱够3小时的宝宝,1岁时的客体永久性认知比少抱的宝宝提前2~3周出现。

倩倩回忆说,确实, 这点上大宝和二宝确实不同,二宝的分离焦虑更明显一些,而大宝就好很多,可能就是因为当时抱大宝比较多。

除此之外,多躺着还是多抱着,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差距,不用等3年,就很明显了。

第一个差距:感官发育有差别

有次带二宝做儿保检查,听儿科医生讲到一个双胞胎的案例:

哥哥乐乐满月后总被奶奶抱着,吃饭时放在推车里看家人活动,散步时用背带背着出门;弟弟安安则大多躺在婴儿床里,除了喂奶换尿布很少被抱。

3个月体检时,乐乐的追视反应、声音定位能力明显优于安安,看到新玩具会主动伸手,听到门铃响会转头寻找;安安则对周围变化反应平淡,常常盯着天花板发呆。

医生说,宝宝出生的头6个月,是大脑神经元连接最快的阶段,经常抱着的宝宝,可以接触到更丰富的感官刺激,大脑神经元连接更紧密。

比如,不同角度的光线、家人说话的声调,都会让宝宝的大脑逐渐构建出,对世界的初步认知,这是之后上多少早教班,都没办法弥补的。

上图详细讲解了,不同月龄如何抱着宝宝,新手爸妈可以照着做,帮助促进大动作发展。

医生还提示家长,多抱不是说一直抱着。可以再抱抱清醒的时候,每次抱10~15分钟,横抱、斜抱都可以,让宝宝的视野更开阔。喂过奶后竖着抱拍个,也是可以的。

记得大宝小时候,我会经常用婴儿背带,带着他出门,他的小眼睛忍不住到处看,感觉好新奇啊!

第二个差距:情绪调节有差距

“宝宝一哭就抱,会养成坏习惯吗?” 这是新手爸妈最纠结的问题。

但从儿童发现角度来讲,6个月前的宝宝不会“故意哭闹”的,他们的哭声是生理需求(饿了、困了、不舒服)或情感需求(孤独、害怕)的信号。

照料者及时回应的拥抱,能让宝宝建立起“我的需求会被满足”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会成为未来情绪调节能力的基础。

表弟家孩子刚3个月左右,有次弟妹带孩子来我家玩,我发现宝宝哭了以后,弟妹好像没听到一样,怎么也不肯抱一下。

我问她为啥?她说,婆婆说了,不能惯着,越抱越不听话。

我赶紧告诉她,千万别这样,现在宝宝还不会跟你胡闹,他哭了就是有需求,可能是拉了尿了,也可能是饿了,或者是想让你抱一抱了。

果然,我们打开宝宝的尿布,拉了,换好尿不湿后,弟妹抱着他,满眼都是心疼。

其实,如果宝宝哭了,即使暂时不能抱,比如你正在忙其他事情,也建议用声音回应:“妈妈听到了,马上来”。

让他知道,原来妈妈听到了,马上就会过来了,情感需求得到满足。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6个月前经常被及时回应的宝宝,上幼儿园后,出现分离焦虑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的确,我发现我家俩孩子也是这样的情况。比如二宝,他上幼儿园后,哭闹了1个多月,大宝只是刚开始哭了2、3天,接着就能接受了。

就算到现在,大宝11岁,二宝8岁了,我发现如果我有段时间离开,大宝也会比二宝表现的镇定一些,二宝可能会哼哼唧唧的,不舍得我走。

所以,如果你真的不能马上在宝宝哭闹的时候抱起他,也请及时回应,避免以后可能带来的隐形伤害。

第三个差距:运动发展差距

如果6个月之前宝宝整天被抱着,大动作发展会受限,可能连翻身还没学会。所以,可以抱,但不表示“不躺着”了。

小宝宝躺着的时候,手脚可以灵活运动,大动作发展也能跟上节奏,为之后的爬行、走路,奠定基础。

从宝宝3个月左右开始练习俯卧,就可以用玩具引导他抬头、转头;清醒时把他放在游戏垫上,周围放些安全的小玩具,让他尝试够物、翻身。

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是在锻炼颈部、腰部肌肉,为坐、爬、走打下基础。

进入这个阶段后,抱着宝宝的次数可以减少,改成陪着宝宝玩。

比如,用玩具吸引他左右活动身体,哭闹时及时抱起来安抚,平静后再放回床上。

枕边育儿寄语:

还记得心理学上的“恒河猴实验”实验吗?对于小宝宝来说,他们对温暖、拥抱的需求远超对食物的需求。所以,对宝宝来说,多抱一抱是好事儿,但也不建议整天抱着,可能会影响到大动作发展哦!你在宝宝6个月之前,会经常抱着他吗?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育儿   差距   宝宝   安安   需求   动作   弟妹   小宝宝   玩具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