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天两头感冒,是不是抵抗力太差了?”
“吃饭像打仗,追着喂半天,就吃两三口,真愁人!”
“晚上睡觉翻来覆去,小嘴臭烘烘,舌苔又厚又白……”
各位宝妈宝爸,是否熟悉这些场景,如果是,那么请注意,问题的根源可能不在于孩子的免疫力本身,而在于那个我们常常忽略的“后天之本”——脾胃。
老辈常说“脾胃好,百病少”,秋天孩子的脾胃容易娇弱,吃进去的营养吸收不是很好,不仅容易积食,免疫力也跟着往下掉。
所以,想要孩子体质好、少生病,养好脾胃是重中之重,今天,给大家分享3样“脾胃最爱”的食物,常做给孩子吃,既能帮着消化,孩子吸收好,脾胃也舒服了,娃夜里睡得自然香甜。
一、 小米
说到养脾胃,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山药,但小米的平和与滋养之力,尤其适合作为孩子的日常来吃。
小米性微凉,味甘,它最精华的部分,是熬煮后浮在表面那层黏稠的“米油”。这层米油,对孩子得脾胃特别好,很是滋补。
【推荐吃法】
南瓜红枣小米糊(6M+): 南瓜健脾,红枣补中益气。将小米、去皮南瓜块、去核红枣一同放入豆浆机,打成米糊。口感香甜顺滑,宝宝爱不释口,作为早餐或加餐都非常合适。
小米鲜虾蔬菜蒸糕(10M+): 将小米提前浸泡2小时,与焯水的鲜虾、胡萝卜丁、西兰花碎、一个鸡蛋一同放入料理机搅打成泥。倒入模具,上锅蒸20分钟。这样做出来的蒸糕营养全面(碳水+蛋白+维生素),口感软糯Q弹,既能锻炼宝宝抓握能力,又能温和养胃。
温馨提示: 小米性偏凉,对于脾胃虚寒明显(如经常腹部冷痛)的孩子,可以在粥里加两片生姜或一两颗红枣来平衡。
二、 白萝卜
当孩子已经出现积食时,比如舌苔厚、口臭、腹胀、没胃口,这时就需要请出我们的“清道夫”——白萝卜。
白萝卜性凉,味辛甘,它富含的芥子油和膳食纤维,能帮助孩子分解“积压”在体内的多余食物,它不补,但通,通了才能补得进去。
【推荐吃法】
陈皮白萝卜水(8M+): 这是应对积食的“神仙水”。取一小片陈皮(理气健脾)和几块白萝卜丝一同下水煮15分钟,只喝水。味道清淡,在孩子吃肉过多、或者明显消化不良时喝上一小碗,效果显著。
萝卜丝虾皮煎蛋饼(12M+): 将白萝卜切细丝,用盐稍微腌制后挤干水分,与鸡蛋、少量虾皮(补钙提鲜)和葱花混合,用平底锅少油煎成小饼。既能发挥萝卜消食的功效,又通过鸡蛋和虾皮增加了蛋白质和钙质,让“清道夫”工作得更有力量。
温馨提示: 白萝卜主要用于“消”,不适合天天吃,更适用于孩子已经有积食征兆时。如果没有积食,单纯健脾,则应选择小米、山药等。
三、 鸡内金
如果说白萝卜是“清道夫”,那鸡内金就是“碎石机”,它的力量更为强大和专一。
鸡内金是鸡胗内壁的那层黄色角质膜,性平味甘。《中华本草》记载其能“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鸡内金能强力消化各种食积,无论是米面薯芋积,还是肉食积,都能化解了。对于娃的积食都有很好的改善。
鸡内金本身略带苦味,直接给孩子吃很难接受,巧妙搭配是关键。
鸡内金蒸蛋羹(10M+): 取3-5克焙干打碎的极细鸡内金粉(药房有售),在搅打蛋液时一同加入,再加适量温水,按照常规方法蒸成嫩滑的蛋羹。鸡蛋的鲜美可以完美掩盖鸡内金的微苦,孩子不知不觉就吃下去了。
鸡内金芝麻小饼(12M+): 将鸡内金粉混入面粉中,加入牛奶、少量糖和黑芝麻,和成柔软的面团,做成一个个小饼,用小火烙熟。芝麻和面粉的香气能中和味道,作为健康小零食,每周吃一两次,防积食于未然。
温馨提示: 鸡内金是“攻伐”之品,力量较强,一定要在确认孩子有积食时才使用,且“中病即止”,积食消了就要停用,不能作为日常保健品长期去吃。
亲爱的家长们,孩子的身体就像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脾胃就是这片土地的“根基”。
脾胃好,吸收才好;吸收好,气血才足;气血足,正气才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这才是孩子少生病的根本逻辑。
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做孩子脾胃的“贴心守护者”,慢慢养出一个吃嘛嘛香、身体棒棒的健康宝贝!
#记录我的2025#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