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讨好特朗普,加拿大对华加税25%,中方转手将订单交给澳大利亚

7月16日,加拿大总理卡尼在渥太华宣布了一项让全球钢铁市场震动的决定:对所有含有中国熔炼和浇筑成分的钢铁产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

就在前一个月,美国刚刚宣布将对加拿大出口的钢铝产品恢复征收35%的惩罚性关税。卡尼的这一举动,看似是在“保护本国产业”,实则是在向特朗普表忠心

就在这条消息发布的第二天,中国中粮集团便向澳大利亚农产局递交了一份总额37亿美元的大宗农产品采购申请,打破了中加之间持续多年的农产品合作格局。这不是一次偶然,而是一场由加拿大政治投机引发的全线连锁反应

从中加合作到中澳携手,加拿大的“失误”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酵成灾难性的后果。过去六年,中国一直是加拿大油菜籽、谷物、豆类等农产出口的最大买家。2023年,64%的加拿大油菜籽都流向中国市场

但就在加拿大对中国钢铁祭出关税大棒后,这条原本稳定的农产通道瞬间断裂。7月13日,一份涉及十余项农产的采购合同悄然转向澳洲。而这批原定7月20日从温哥华港出发的货物,最终改道澳大利亚,连补救机会都没留下给加拿大

这一举措背后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中方对加拿大“背刺”行为的有力回应。中国商务部仅用一句冷静的表述:“任何贸易行动不能背离基本公平”,便足以让了解内情的人明白,这只是开始。

加拿大国内的反响,比预想中来得更快、更猛烈。萨斯喀彻温省的油菜籽贸易协会紧急发布预警:8000万吨油菜籽积压港口,2000多个集装箱被卡在码头。

CanAgra等主要农业出口企业连发三封内部信,要求延迟支付农民补贴。农业贷款机构暂停发放新贷款,仓储容量迅速逼近极限,债务违约风险激增

与此同时,阿尔伯塔和曼尼托巴等农业大省,六成以上的储粮点因港口无法清空而濒临满仓。媒体开始频繁报道农民焦虑、订单跳票、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加拿大政府原本想“讨好上头”,结果却让自己陷入了内耗的泥潭

钢铁行业也未能幸免。卡尼此番操作,表面上是为了阻止廉价中国钢材“抢占市场”,但现实却很打脸。加拿大本土炼钢厂大多依赖中国提供的半成品和低价炼料。加税后,这批原材料价格暴涨,企业运营成本飙升。多家制造商已表示将转向韩国和东南亚采购,绕一圈回来,反而更贵。

加拿大的做法,不仅没能削弱中国的出口能力,反倒是自己先吃了苦果。多伦多、温尼伯、雷吉纳等地陆续爆发抗议活动,反对政府“盲目追随美国”。站出来的,不是政客,而是农场主、卡车司机、工厂工人,他们的声音,才真正代表了基层的愤怒。

中方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开新闻发布会控诉对方“不公”,但一个订单转移就足以令对手阵脚大乱。这份37亿美元的澳洲订单,用的是“滚动采购”模式,而不是长期合约,这一设计既释放利好信号,也保留了灵活应对空间

澳大利亚自然乐开了花。2020年中澳关系跌入谷底,煤炭、葡萄酒、牛肉、龙虾等出口遭遇重创。2023年底,中澳开始恢复沟通,但进展缓慢。这次加拿大“自毁长城”,倒是给了澳大利亚一个“从天而降”的机会。

阿尔巴尼斯总理亲自过问中澳经济事务,农业部长更在公开场合称:“重启中国市场,是澳洲农民的最大胜利。”这不是一句外交辞令,而是对中国市场机会的珍视

中方也很清楚,不是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澳洲若能把握住这次机会,未来或可持续获得中国市场青睐。若不能,也还有其他国家等着接单。反观加拿大,一边想维持对华出口,一边又不敢违背华盛顿意志,结果两头不讨好,外交、经济双重被动

6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向加拿大发出通牒,要求其“选边站队”。同月内,加拿大在预算会议中开始讨论暂停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并重新激活2019年中止的钢铁保障关税机制。

7月初,加拿大出台对中国加税、对美国缓征、对墨西哥模糊处理的三段式方案,目的昭然若揭:只要能取悦特朗普,什么都可以牺牲

特朗普则丝毫不领情。刚刚7月初,美国单方面终止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并在原有基础上再加35%关税。卡尼政府原本以为“先对中国动刀”能换来美国的网开一面,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们一记耳光。

更讽刺的是,加拿大外长阿南德在东盟会议上还信誓旦旦地表示,愿与中国恢复经贸合作。没过几天,就转身对中国钢铁加税。这种“口头友好,行动敌对”的做法,早已被北京看穿

加拿大的“反华套餐”并不止于此。早些时候,该国还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在120天内关闭海康威视在加全部业务。尽管法院裁定暂缓执行,加方的政治意图暴露无遗。

农业受重创,制造业成本飙升,外交被孤立,国内怨声载道——加拿大的每一步,似乎都在自我设陷

这场风波背后,真正的赢家是谁?答案显而易见。中国没有靠发声明表达愤怒,而是靠订单调结构,用市场规则反制对手。加拿大想靠政治手段压中国,中国却用经济手段“请你出局”。

特朗普的算盘从未变过——谁想进美国市场,先交保护费。连德国、日本都得乖乖排队,加拿大再怎么低头,也换不来真正的公平。中国,靠着庞大的市场优势和灵活的采购策略,让对手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话语权

眼下,加拿大的农产品堆积如山,钢铁企业哀鸿遍野,外交层面被盟友冷眼相待。政坛中,来自保守党的议员已要求对华关税政策进行特别听证,农协开口要财政部长给个交代

加拿大原本可以继续作为中美之间的稳定桥梁,如今却选择了成为华盛顿的“打手”。这一选择,不仅丢掉了中国市场,也让自己陷入了“被美国利用、被中国放弃”的两难境地。

短短一个月时间,加拿大从“中美贸易夹缝中的中间人”,变成了“钢铁、农业双线溃败的输家”。而中国则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与智慧——不靠嘴仗,不靠施压,只靠精准出牌

这场“加拿大出手—中国转单—澳洲得利”的连环局,不只是一次贸易纠纷,更是一场对国际经济主导权的深度演练

中方的应对策略,没有一丝慌乱与情绪化,步步为营,环环相扣。通过转而加强与澳大利亚的合作,中国实现了资源调配的最优路径,也为未来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设置了范本。

加拿大,如今只能在被动中等待下一轮反噬的来临。一场政治投机换来的,是一连串经济裂缝与外交孤立,而这一切代价,最终都将由加拿大自己承担。

加拿大为了讨好特朗普,贸然对中国加税,结果引发农业与制造业的双重危机。中国未予激烈反击,而是迅速转手订单至澳大利亚,用市场力量完成反制,展现了成熟、理性和强大的应对智慧。

信息来源:

[1]加拿大总理卡尼:向来自中国钢材产品加征25%关税,以防止中国由于特朗普实施关税措施,而向加拿大倾销钢材 和讯网

[2]中澳自贸十周年:双方合作如何越走越宽? 国际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财经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方   订单   中国   美国   关税   澳洲   油菜籽   中国市场   农产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