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稀土联盟已成,四国在美牵手,中方做了个29年来的重大决定

一纸新法,四国结盟,稀土之争骤然升温。

2025年7月1日,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四国外长齐聚华盛顿,联合启动“四方关键矿产倡议”,标志着“印太稀土联盟”正式登场。

表面看,是资源供给问题;本质上,是规则争夺战。

一边是抱团制衡,一边是制度反制,四国牵手的背后,不止是合作那么简单。

联盟初成,美方主导,意图“脱中”

2025 年 7 月 1 日,美日澳印四国外长在华盛顿举行今年第二次 “四方安全对话”(QUAD)。

四国外长联合声明宣布启动 “四方关键矿产倡议”,旨在确保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安全与多元化。

这句话的潜台词,不加掩饰,就是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稀土,是中美谈判绕不开的话题。

别看名字里带个“土”,其实它们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用量不大,却无可替代。

对美国来说,稀土不仅是供应链安全的问题,更是国家安全的问题。

在高端制造业里,稀土的作用至关重要:在F-35战机、核潜艇、导弹系统等军工领域,美国对中国稀土依赖超过87%。

虽然美国本土也有稀土矿,但开采、分离、精炼等环节极其依赖中国。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统计,2024年美国进口稀土产品中,超过70%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

美方也意识到,光靠自己根本无法完成“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

于是,美国选择了另一条路:拉上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一起组建印太稀土联盟,试图把各自的优势拼接成一条“去中国供应链”。

然而,这一平台的成立并非一帆风顺。

外界只看到了四国“抱团宣言”,却忽视了它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矛盾。

会场之外,特朗普在敲打日本

日本与美国在经贸谈判中早已摩擦不断

自从特朗普提出“对等关税”政策以来,日本就一直希望能够与美方达成一份涵盖主要商品的零关税协议,以稳定对美出口和本国企业的预期。

为此,过去半年,美日经贸团队先后进行了四轮谈判,双方领导人也亲自通了电话,试图找到平衡点。

然而,分歧依然十分尖锐。

特朗普政府坚持“对等关税”,日本则坚持一揽子解决。

就在四国联盟成立的48小时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连续两次公开批评日本。

2025年6月29日和30日,他在社交媒体和公开场合接连发声“美日贸易不公平,日本出口汽车几百万辆,却一辆美车都不进口。”

“日本不买我们的大米,连谈判都不配合。”

特朗普更是扬言:如果日本不让步,美国将对其征收30%至35%的高额关税。

这不是外交辞令,是实打实的威胁。

日本也毫不客气地表示:绝对不会为了与美国的谈判牺牲日本农业。

这场博弈背后,揭示了一个真相:

四国联盟刚成立,内部裂痕已现。

在这样的气氛下,这个刚刚宣布成立的稀土联盟,真的能牢固持久吗?

印度表态微妙,一边加税一边设限

印度的立场也不简单。

在稀土问题上,印度愿意参与合作,甚至与美国探讨技术合作。

但在行动上,印度表现出明显的“双面操作”。

印度曾宣布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12%的临时关税,理由是“保护本国产业”,“抑制来自中国和其他地区的廉价进口钢铁激增”。

同一时间,印度对美国也明确划下红线:

据印度《金融快报》6 月 30 日报道,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农业和乳制品是印美贸易谈判中的两大红线,“我们绝不会做任何可能削弱本国农业或农民地位的事”。

莫迪政府多次重申,这两块是印度的根本利益。

而就在特朗普推动印美协议的同时,印度转身又加强与金砖国家的合作。

莫迪公开表示:“金砖是印度的重要平台。”

印度的态度表达明确:愿意跟美国谈,但不愿被牵着走。

澳大利亚面和心不和,美澳关系现裂缝

表面看,澳大利亚对美国态度最温和。

但实际上,澳方的“安全焦虑”正在加剧,2025年6月,美国国防部放话:正在评估是否退出AUKUS协议。

这是由美英澳三国签订的安全合作机制,原本是澳大利亚获取核潜艇的关键通道。

现在,美方担心自己国内产能不足,提出要重新审视向澳售卖潜艇的可行性。

这事澳大利亚没有公开回应,但动作很明显。

同一时间,中澳外交互动频繁,贸易代表团往来密集。

澳大利亚国内也在推动与中国在矿产、能源等领域的合作。

这说明,哪怕在稀土联盟里,澳方也在寻求平衡,不愿一边倒。

中国不动声色,修法+换将双管齐下

对四国联盟的组建,中方并未正面回应。

但行动上,却做了一个比喊口号更实在的决定:

7月1日,《矿产资源法》迎来29年来的首次大修。

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由原来的 7 章 53 条修改为 8 章 80 条,每个条文基本上都做了变动。

此次修订适应了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新形势新要求,在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促进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共识。

同时,新矿产资源法坚持问题导向,在矿业用地、开采战略性矿产资源征收土地、探采 “直通车”、油气探采合一、矿业权收回补偿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法案还强化了出口审批、全链条监控与国家管控力度。

这一法改,不是临时反应,而是制度重构。

与此同时,中国稀土集团也完成高层“大换血”。

总经理、副总经理及三位非独立董事全部更换,新任高层普遍年轻,精通国际业务。

更关键的是,稀土管理首次明确“军民分轨”。

军用稀土纳入国家战略储备,民用部分则由集团进行专业审批。

这意味着,中方在资源战中不再是“被动管理”,而是“主动设计”。

钢铁反制,组合拳打响

稀土之外,中国也继续加码其他资源领域的反制。

6月30日,中国商务部宣布,自2025年7月1日起,继续对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尼的不锈钢钢坯和热轧板卷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 5 年。

其中,欧盟、英国企业税率为 43%,印度尼西亚企业税率为 20.2%,韩国企业税率为 23.1%—103.1%1。

中方之所以点名这几个国家,那是因为在此前几轮与美方谈判中,多次牺牲中方市场换取美方豁免。

比如英国,为获得美方钢铁关税豁免,选择与中方“切割”。

韩国一边与美推进“互惠协议”,一边阻断与中企合作。

印尼则在与中国合作镍产业的同时,又与美国共建矿产项目。

之前中国商务部官方向全球发出了一个呼吁和一个提醒:呼吁各国在关税问题上,保持原则,站在正义一方;提醒各国,不要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出卖中国的利益。

显然警告他们没有听懂,那只能给他们这个实际的了。

中方用制度语言回应:合作可以,投机不行。

联盟外强中干,技术依赖难解

四国组成联盟,目标是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但他们真的能成功吗?

澳大利亚有资源,没技术;

日本有技术,没资源;

印度资源初步开发,基础设施薄弱;

美国则缺乏提炼能力,重度依赖外包。

截至2023年,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在中国手中。

即便联盟成立,产业链如何协同、谁来投资、如何分工,仍是未知。

也象征着中西方稀土战争的正式打响。

来日方长,这四国能搞出什么名堂,也许很快就能见分晓。

结语

这场看似资源之争,实则规则之战。

印太联盟想重构产业链,中国则在重构制度边界。

你喊你的联盟,我修我的制度。

山不言而威,水不语而深。

稀土之战,才刚揭幕。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财经   稀土   中方   牵手   年来   联盟   印度   美国   日本   中国   澳大利亚   美方   关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