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厌学和内耗的孩子家长多点宽容与理解,太操心孩子才会用力过猛

这几天看到孩子不上学,家长很煎熬的状态,很是心疼,但又无可奈何。

孩子去不了学校,都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情绪积压与自我否认,才会在内耗中渐渐失去行动的勇气与动力。

那些厌学的孩子,都是一些善良和优秀的孩子,都有着很高的心气与很高的自我要求。

他们也想让家长放心,也想成为家长们的骄傲,只是身处于疲惫的状态,太缺乏心力,所以内心也觉得要去学校,但就是行动受阻。

担心的东西有很多:

害怕去学校的那种煎熬与无力感,害怕自己会出现紧张焦虑,难受等躯体化;

害怕自己去学校像个傻子一样,听不懂课,也融入不进去环境;

更害怕自己会成为别人眼里的异类,害怕会被人取笑;

也害怕自己像行尸走肉一样,在学校浪费时间,别人都在卷,自己根本专注不了。

那些厌学的小孩,大都是因为想得太多,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判,处处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别人都很好,只有自己是个累赘和负担。

无论怎么努力,都还是无法达到期待中的样子,所以干脆逃避,躲在自己的空间,与手机为伴,来打发无聊的时间。

虽然孩子的这些内耗与厌学情绪,跟家长早年的高控制,高压力与高期待,以及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也可以说是错误和极端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情绪问题,让孩子既要又要还要的落差中无法自洽。

但家长也是拼尽了全力对爱孩子,想方设法为孩子好。

无论是对成绩的关注,还是毫无觉察中给孩子施加的压力,或者是一些负向的评判,初衷都不是为了加速孩子有情绪问题,只是想让孩子少走点弯路,少跳点坑。

所以家长,会把自己的经验,自己未达成的目标,以及生命中所有的遗憾,都转化为推力,来尽力帮助孩子少走弯路,多走捷径。

诚然,家长给孩子的方法,路径以及成功经验以及严厉,都曾在某一个阶段,让孩子吃尽了红利,孩子也确实得到了飞速的进步。

孩子养得很乖,也很努力,并且取得的成绩也很不错。

但这样的高光时刻往往只停留在孩子幼年与童年阶段,到了青春期后,孩子的优势便不再凸显了。

一方面是因为池子大了,很多孩子都很优秀,再想像早年那年只靠父母外驱力来推动孩子,已经远远不够了。

另一方面,孩子的自主意识与独立意识觉醒,他们不想再听父母的,而是想按自己的意愿过生活,去学习与社交。

而被父母过度操心,过度保护与全程包办的孩子,其实并不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

过往的优秀是在父母强力推动下,可谓是指哪打哪,但缺少了父母强大的外援,孩子开始发现自己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强大与厉害。

于是就开始自我怀疑,同时也想要挣脱父母的控制,但同时孩子还没有能力去独立。

就会出现孩子既依赖父母,又讨厌父母,还离不开父母,同时又对自己的生活十分不满意,就会导致矛盾与纠结。

孩子的任性又要强,无能又自大,是被家长包办与惯出来的,而孩子的高要求与高目标,也是被家长的高要求内化而来。

家长也没什么错,只是因为太爱孩子,太想保护孩子,太想对孩子好,不知不觉陷入了溺爱,包办与控制。

这并不是家长本意,家长只是想尽一个监护人的责任,想努力纠错而已。

但用力过猛的爱,也会产生很多负作用,也会因为爱得太满而翻车更快。

但我依然想说,即便是家长教育方式的错,也要对家长多点宽容和理解,因为:

家长爱孩子的心是真的,那些夜不能寐,茶饭不思都是爱孩子的验证;

家长对孩子好的出发点是真的,没有一个家长想坑孩子,只是不知道过度的爱与包办,也会变成让限制和让孩子窒息;

家长所有的说教,评判,讲道理,都是期待孩子少走弯路,多走坦途。

没有一个家长不爱孩子,也没有一个家长不想为孩子好,爱错了就退回来,付出过度就收一收,操心太多,就将关注点拉回一点。

不要埋怨家长,也不要说孩子的厌学和内耗,都是家长的错。

没有一个家长想犯错,每个家长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与当下,给了孩子以为最好的爱,从这一点来看,爱是慈悲和无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育儿   多点   孩子   内耗   厌学   操心   用力   宽容   家长   父母   害怕   情绪   学校   走弯路   期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