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沉默的荣耀》热播,吴石、何遂将军和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们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重新进入公众视野。提到何遂,广为人知的是他作为黄埔军校代理校长、辛亥革命元老的爱国故事。殊不知,他还有作为文人、收藏家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侧面。吴石、何遂将军的故事,不仅回荡于台海,也曾镌刻在山城。80年前,剧中的主角何遂就与坐落于重庆青山翠谷间的大足石刻有这样一段文物情缘。

何遂(1888~1968)字叙甫,祖籍福清。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生于侯官县(今福州市),国民政府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高级将领,一生待人耿直,热诚,唯酷爱书画、文物,他唯一的财产就是大量的古文物和图书,曾先后全部分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和天津图书馆。1968年1月,何遂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0岁。
时针转到1945年暮春,由大足本土学者陈习删主纂的《民国重修大足县志》一书,送往当时西迁至重庆北碚的中国学典馆印刷,时任馆长杨家骆极为重视其中的石刻史料记载。当年4月,随即邀集15位著名的专家学者,建成“大足石刻考察团”实地考察。这15位专家学者为杨家骆、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立法委员何遂、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顾颉刚、顾颉刚夫人张静秋、复旦大学教授朱锦江、摄影师冯四知、故宫博物院科长庄严、北碚傅振伦、画家梅健鹰、国民参政会秘书长雷震、学者吴显齐、何遂的副官苏鸿恩、何康(何遂之子)、程春蔚。据《民国大足县志》记载,当时杨家骆、马衡、何遂负责石刻的年代鉴定,何康、吴显齐负责编排窑号和丈量尺寸。可见,何遂是作为主要的石刻断代负责人参与其中。此次考察历时7天,经过考察团认真地察测量断代,最终确认,宝顶石刻确是赵智凤一手经营,历数十年而成。同时还将宝顶石刻分为两大区,编定为75号,记有碑17种、经文5种、藏经目录1种、图记10通、图颂10首,现存有佛像约1551身。考察结束,专家们共拍摄影片1部、照片200帧、部位图2种、摹绘200幅、拓片100通、石刻目录2种。

北山石刻乙酉大足石刻考察团记碑(大足石刻研究院藏)
这是对大足石刻第一次全面、系统的科学考察,对北山、宝顶山石刻“编制其窟号,测量其部位,摹绘其像饰,鉴定其时代,考论其价值,以为可继云冈、龙门鼎足而三,可以说“实与发现敦煌相伯仲”。这是大足石刻史上首次科考,是年干支纪年乙酉,学界以“乙酉考”称颂于世。“大足石刻”一名,首因考察团使用而延续至今。

考察团在北山观音变相窟前合影

考察团在宝顶山卧佛前合影
抗战胜利后,考察团成员们在举国欢腾中各还其所。杨家骆一舟东下至上海,马衡回北京,张静秋到江苏,何遂也回到了南京……他们曾约定,择期再来大足做更详细的考察研究,谁料这竟成了永远的遗憾。然而,他们对大足石刻却是一见倾心,终身不变,对石刻的研究也没有停歇。
《沉默的荣耀》剧中何遂是辛亥革命元老、中华民国早期军事教育家,曾代理黄埔军校校务,晚年转向支持中国共产党,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为八路军提供物资和情报,掩护和营救共产党人与进步人士,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独特贡献。此外,建国后何遂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司法部部长,在戎马倥偬生涯中收藏了数以万计的古董作国学研究,其著作主要有《校经图序》(敦煌专题书库)和《绘园画册》《绘园藏瓦》《绘园古鉴》《丛台集序》《兵要地理》。何遂晚年向国家捐赠文物6895件,其中包括数千件甲骨、青铜器、陶瓷、书画等,极大地丰富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机构的馆藏。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情报世家,四个子女、一个儿媳均在国民党政府机构中潜伏,为中共传递关键情报,也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向国家捐赠文物。
而今,何遂将军与大足石刻的往昔情缘仍在延续。2023年10月,何遂的孙子何迪先生与夫人王苗参观大足石刻,对大足石刻的精美表示赞叹。今年10月,世界华人摄影联盟主席王苗、何迪夫妇策划出版了《万水千山京滇路》画册,何遂家族的家国情怀进一步得到彰显。

2023年10月,何迪先生与夫人王苗(中)参观大足石刻
2025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乙酉考察团访足80周年纪念。革命先烈与大足的情缘还在延续。英雄故里大足,不仅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也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目前已建成投用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饶国梁纪念馆等4处红色教育基地,也同步推出了红色旅游服务指南,满足市民游客游览、爱国主义教育需求。
来源:大足宣传部
文/杨梓妤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