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青少年科普实践系列活动 构建沉浸式科学教育新场景

...

掌上春城讯7月28日至30日,官渡区科学技术协会牵头组织开展“科学探源·智启未来”青少年科普知识讲座暨实践系列活动。活动整合全市特色科学教育资源,通过“沉浸式场域体验+动手式科学探索”,构建起“生态认知—科技探索—应急素养”三维科普体系,为青少年搭建起从理论认知到实践探索的科学启蒙平台。

活动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科普场景矩阵。官渡区科协精心设计三条研学线路,实现“在地化科普”与“专业化启蒙”的有机融合。首日活动在西南林业大学拉开帷幕,该校标本馆与木竹博物馆内珍藏的千余件动植物标本与珍稀木竹藏品,为青少年提供了生动的“立体自然教科书”。通过观察云南特有物种标本、解析木竹结构肌理,参与者直观理解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实践环节,营养专家结合云南食材特点讲授膳食平衡知识,竹制品手工制作则将非遗技艺与科学原理相融合,让青少年在打磨、拼接竹材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力学结构与材料特性的关联。

活动注重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构建多元科学认知体系。次日研学以“科技演进与生命历史”为主线,在联通大楼通信科普展厅,从早期电报设备到5G基站模型的实物陈列,清晰展现了通信技术的发展脉络。青少年通过亲手组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模型,将抽象的天体运动规律转化为实践认知。昆十六中动物标本馆以滇金丝猴、绿孔雀等云南特有动物标本为载体,阐释生态系统平衡原理;云南考古体验馆则通过模拟考古发掘,让青少年在清理“文物”过程中领悟历史遗存与科学研究的深层联系。

活动最后一日聚焦实用技能培养,强化应急科普实践效能。“航天探索+应急救护”的主题设计体现了科学教育的前瞻性与实用性。在昆明航天科普馆,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的历史展品配合互动式航天任务模拟,让青少年深刻感受航天精神。官渡区消防救援大队云福街消防救援站采用“理论+实操”模式,消防队员系统讲解燃烧原理、逃生路径规划等知识后,青少年通过分组模拟演练,将安全理论转化为实际应急处置能力。

此次系列活动是官渡区贯彻落实新修订《科普法》、创新科学教育模式的重要实践。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构建协同网络,活动不仅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更通过深度挖掘本土场景资源,让科学启蒙扎根地方沃土。官渡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打造“科学探源·智启未来”品牌,深化“场景化、实践化、特色化”科普路径,为建设创新型官渡储备人才和资源。

掌上春城记者:郭宇苑

责编:周晓雪

编审:杨艳

终审:周健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5

标签:科技   青少年   场景   科学   系列   标本   云南   认知   航天   科协   春城   原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