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持界,提到张绍刚,想必很多人都会想到撒贝宁。
同样带着“央视名嘴”的光环,撒老师已是央视“顶流担当”,一路都有“观众缘”。反观张老师,“耕耘”10年后离场,先到地方电视台,后来进了娱乐圈。
他一路走来,流量有了,名气有了,但如影随形的争议,让他昔日口碑“消耗殆尽”。
有人说他没气度,有人说他刻薄,还有人说他像“跳梁小丑”,更多人给他贴上“毒舌”标签。在争议里,他是一则“笑话”,但他依然我行我素。
1999年央视推出一档普法节目,这档节目对案件简单通俗又不失客观的解读,深受观众喜爱。开播之后,节目收视稳居台里节目榜单前10。
节目的火爆捧红了主持人,一个是撒老师,以温情解读打动人,另一个就是张老师,以犀利点评见长。
虽然都是出名,但张老师的名气主要在主持圈子,撒老师是圈里圈外都火。不少观众只知道这档节目有撒老师,却不知道张老师的名字。
当时刚毕业的撒老师是“意气风发”,又是保送名校研究生,又是拿下主持大奖,又是获评优秀播音主持,还成为“法律援助大使”。
不仅如此,他还在春晚登台表演,还成了奥运火炬手,人气是直线蹿升。
而在大学教书的张老师,主持事业四平八稳。主持两档普法节目,此外他还受邀参加相关普法节目,也主持一些晚会盛典,在观众那里算是混了个“脸熟”。
2010年,张老师离开“老东家”,加盟地方电视台打造的职场招聘节目,该节目播出后深受职场相关群体关注,伴随着职场话题热度,收视居高不下。
他犀利的主持风格也火出圈,受到年轻人追捧。在这档节目外,他还活跃在各大卫视,参加一些综艺节目,名气越来越大。
不过,伴随着知名度的提升,他身上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实际上,在很多人看来,职场招聘是一个严肃话题,涉及企业与个人双向选择的方方面面因素。
而把这样严肃的话题搬上综艺,如何平衡职场严肃性与综艺娱乐性就成了一个挑战,而且是高风险的挑战。
如果这个度把握不好,就会踩到“雷点”,惹出争议犯众怒。张老师主持的这档节目就不幸“踩雷了”。
争议最大的是2012年的两期。第一个是一位新西兰留学生求职。在主持人与求职者问答互动环节,张老师一连三个“为什么”把犀利风格发挥到“极致”。
为什么回国?为什么两人沟通时他感觉发冷?为什么说 “中国”而不说“祖国”?之后,这场“面试”后面的画风,越来越像“菜市场里顾客对菜品头论足”。
面试官的评价也很犀利,像“难融入环境”、“有攻击性”。到了后台,这位求职者绷不住了,吐槽面试官们“态度有问题”。
第二个是法国留学生。节目里,面试官们对这位留学10年海归硕士的学历提出质疑,有一位面试官说人家的硕士学位与技校专科差不多,还现场“考试”用法语对话,见对方回答不流畅,就得出法语水平一般的结论。
一连串的质疑,加上可能紧张,面试者突然晕倒了。这个时候张老师拽着求职者的衣服,来了更犀利的一问:是在表演吗?
这个堪称“大型翻车现场”的一幕直接触怒了观众,知名企业家亲自下场发起抵制节目活动,要求节目道歉,据说有20多万人加入。
大家抵制理由也很充分,一是面试官业余不说,还贬低求职者;二是主持人缺乏起码的尊重,还冷漠无情,见人晕倒质疑是表演;三是整个节目传递职场负能量。
事发后,节目组有表示,面试官有表示,但张老师没表示,还说要现场“验文凭”。他也由此陷入更大的“争议漩涡”。
一时间,这位前央视名嘴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昔日的好口碑变成了清一色的“差评”,像不尊重人、没气度、强势刻薄,还有人说他像“跳梁小丑”,而更通俗的称呼是“毒舌”。
即便在争议里,被吐槽是“笑话”,但这并未影响他的活跃度。2013年,他离开这档节目,进行短暂休整后重新出发。这一次他走得更远了。
从这档有争议的节目开始,他就开启了在各大卫视“游走”模式。重新回归后,他主持路子越走越宽,延伸到网络平台,延伸到娱乐圈,开启“顶流”模式。
把他送上“顶流”主持的,是一档爆款网络综艺,准确说是一档吐槽类的脱口秀节目。他犀利的风格,与这个“吐槽”主题相得益彰,主打就是“没有最犀利、只有更犀利”。
很多明星艺人现身“吐槽”,加上“花式吐槽”玩出梗,让这档综艺收视长期霸榜。从节目开播一直到停更,一直都是他主持。
有了名气和流量,他成了综艺圈里的“香饽饽”,各大综艺都邀请他担任主持人,像美食类、解压类、体娱跨界类、歌曲竞演类、喜剧类,还有真人秀。
后来他又走上了多栖发展之路,除了主持,他还作为演员拍戏,作为嘉宾上综艺,而且这两年他的影视作品还不少呢。
可以说,即便带着争议,我行我素的他在娱乐圈依然是“风生水起”。这也是娱乐圈的特质。从这个角度看,他选对了路。
据说,那个争议事件之后,撒老师与张老师同台参加过一档综艺,两人还为此事争论过。撒老师认为,节目主持人不是观众,可以追求个性,想发表什么意见张口就说,主持人不能个性过头。
但张老师觉得他在刻意做得让观众喜欢,在“装”。从这个争论中,我们再次看到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不仅是风格,还有理念。
由此,我们也能理解他们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
(文|本草纲目)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