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美国对各国层层施压,尤其是针对印度的重锤——高达50%的惩罚性关税,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莫迪措手不及。面对美国的霸道行径,很多国家敢怒不敢言,毕竟曾经的美国,是无法忽视的全球强权。
即使如今实力下滑,它的制裁依然让不少国家步履维艰。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莫迪选择了一条出人意料的路——既不屈服,也不对抗,而是转身奔赴东京,拉开了一场高难度的外交“杂技秀”。
8月29日傍晚,莫迪抵达东京,展开为期两天的访问。迎接他的不是冷冰冰的官员,而是日本首相石破茂亲自现身机场。这场接待规格之高,几乎是国家元首级别。
更让人瞠目的是,双方迅速达成《日印经济安全保障倡议》,日本承诺未来十年向印度投入10万亿日元的民间投资,折合人民币大约4867亿元。
这份数字背后,藏着的不仅是金钱,更是战略。印度正处于经济困局之中,美国的关税已让其对美出口缩水三成,仅半导体一项就损失200亿美元订单。莫迪政府正在推行的“印度制造”计划缺钱缺技术,此时日本投资如雪中送炭。
这笔投资,不是简单的资金流入,而是实打实的产业合作。东京威力科创与塔塔集团计划在古吉拉特邦建设芯片厂,专供电动车核心部件IGBT芯片。每年可为印度节省50亿美元的进口开支,还能把印度纳入美日芯片供应链体系。
日本算盘打得很精。印度有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又扼守印度洋交通要道。此时出手,不仅是分散对中国的供应链依赖,更是为自身寻找下一个增长引擎。三菱商事已在安得拉邦建药品基地,三井物产则抢先布局印度锂矿,两国合作全方位展开。
石破茂更是大方许诺,愿向印度提供新干线“E10系”列车技术、苍龙级潜艇核心系统,甚至在安全协议中加入“联合研发防卫装备”的条款。川崎重工与印度斯坦航空签署协议,在班加罗尔建厂生产直升机发动机部件。
这些合作内容,表面看是民用,实则军民融合,足以改变印度洋的战略态势。而莫迪不仅没有拒绝,反而笑得合不拢嘴。他在记者会上称,这是“改变国运的十年之约”。可就在日本媒体还沉浸在“日印新时代”的喜悦中时,莫迪突然在《读卖新闻》的采访中,甩出四个字:“至关重要”。
这四个字不是说给日本听的,而是对中国表态。他说,印中关系稳定、友好、可预测,对地区乃至全球和平与繁荣都“至关重要”。此言一出,东京一片哗然,石破茂的表情当场凝固。
中印关系的微妙之处,就在于这一字一句之间的分寸。此前,王毅外长访问印度,气氛友好。苏杰生还罕见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事后印度外交部却声明“被误解”。紧接着,印度在奥里萨邦试射烈火-5中程弹道导弹,射程5800公里,覆盖亚洲和部分欧洲。
外交场上,印度一面说合作,一面亮肌肉。表面热络,实则心中有数。此次上合峰会在天津召开,莫迪亲自与会,打破多年惯例。上一次他还以“事务繁忙”为由缺席,仅派外长代为出席。这次突然现身,引发外界连连猜测。
更令人玩味的是,他选择先抵东京,再赴中国。而对即将举行的九三阅兵,莫迪却选择回避,至今未予解释。这是一种典型的“平衡术”:日本投资拿到手,对中国示好也不落下,阅兵这种高调场合则小心回避,既不冒犯西方,也不彻底倒向东方。
莫迪此行带回的不只是投资,还有50万人才引进计划。日本正面临严重老龄化,劳动力短缺,而印度每年数千万青年进入就业市场。两国“你缺我有”,合作顺理成章。
在安全合作方面,日印更新了2008年的《安全保障联合声明》,特别加入高端技术合作条款,这对长期依赖俄罗斯军备的印度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突破。
莫迪带着投资、技术、就业、战略合作等多重成果飞往天津,这是他七年来首次踏上中国的外交舞台。他在发言中主动提及中印“共同发展”,更是主动与中国领导人握手寒暄,展现出罕见的外交温情。
可细看之下,这一切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演出。从时间安排到言辞措辞,从对日合作到对华表态,莫迪字字有因,步步有解。他想要的,是在美日之间留足回旋空间,在中方面前释放善意,在国际间展示印度的独立姿态。
日本的算盘也并不难猜。面对美国施压,日本经济大臣在8月28日突然取消访美行程,原因是美国提出要求日本全面开放大米市场,引发农协强烈反弹。日本急需一个能与其共进退的合作对象,印度的出现恰逢其时。
可惜,石破茂的“拉拢计划”似乎落空了。莫迪在东京的涉华发言,不仅未与日方立场一致,反而意外地释放出对华善意。日本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东京的钱可能要打水漂了”。
美国在这场博弈中也并未旁观。虽然嘴上没说,暗地里却默许日本在印度加大投资,只要不挑战对华底线,什么都可以谈。日本在对美5500亿美元投资承诺中没有签约,只是口头表态,石破茂也许是想用印度这一“筹码”与美国谈条件。
从大豆到大米,从芯片到潜艇,从投资到人才,每一步都牵动着多国博弈的神经。莫迪的“平衡术”,看似游刃有余,实则如履薄冰。一旦任何一方感到不满,印度的外交空间就会迅速收紧。
中国方面,是否会因“至关重要”四字而重新评估对印战略,这还需观察。毕竟,边境摩擦、地区竞争、供应链对抗等问题依然未解。美国方面,是否会放松对印打压,也要看其是否愿意接受印度的“多边游戏”。
日本的10万亿投资,是否真正落地,更是未知数。商业计划从纸面到现实,中间隔着一条深沟。莫迪此行,是一次精致的外交操作。他想为印度争取最大利益,想在大国之间找到一条通道,让印度既不丢盟友,也不失合作。只不过,这条路充满变数,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与战略定力。
中方要做的,便是审时度势,稳中求进,在合作中掌控主动,在互动中把握节奏。毕竟,好话谁都会说,关键还是看谁做得更实在。
莫迪此番“东进北上”,拿到日本投资承诺的同时,对华释放善意,一方面是对美国压力的回应,另一方面则是印度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真实写照。而“至关重要”四字背后,是印度想要“左右逢源”的野心与现实之间的博弈。
信息来源:
[1]印度总理莫迪乘机抵达天津 出席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 国际在线
[2]石破会莫迪,日印“抱团取暖” 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